APP下载

CT、MR对腹膜后原发肿瘤诊断临床价值分析

2020-12-15黄日坤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9期
关键词:肉瘤腹膜恶性

黄日坤

(桂平市人民医院 广西 桂平 537200)

腹膜后原发肿瘤(PRPT)主要是指源于腹膜后潜在腔隙的肿瘤,由于临床症状出现较晚[1],一般检测出时肿瘤体积多已较大且恶性肿瘤占绝大数。目前临床主要以外科手术作为治疗的首选方法,能否完全切除病灶对后续的恢复及预后存在直接影响。对影像学医师来说,由于PRPT种类较多,发病率较低,也使其成为影像学诊断的难点之一。近年来随着CT与MR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完善,再加上患病人数逐年增加,临床对疾病也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本文为探讨CT与MR在诊断PRPT方面的价值与意义,特选取30例本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肿瘤科2019年1月—12月收治的PRPT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包括男17例,女13例;年龄29~65岁,平均(47.3±18.0)岁。所有患者均符合PRPT相关诊断标准并自愿接受MR、CT检查。所有患者与家属均在知晓本次研究目的的前提下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未见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检测方法

(1)CT检查,日本东芝T2X-101A 16排螺旋CT机:嘱患者检查前12h禁食产气的食物、检查前6h禁食。检查时嘱患者保持膀胱充盈状态,取平卧位。扫描参数取螺距0.875:1,层距5mm,层厚5mm。增强扫描使用1.3ml/kg非离子型对比剂于肘前静脉进行注射,速度控制在3ml/s,动脉期采用CT示踪软件,当腹主动脉阈值达150Hu后自动触发扫描,静脉期在动脉期扫描完成后延迟30S进行;(2)MR检查,本门子Aera 1.5T MR患者取平卧位进行,保持双手上举进行常规扫描。之后应用0.2ml/kg钆喷酸葡胺静脉注射后再进行动态增强扫描,包括横断位、冠状位及矢状位[4]。

1.3 图像分析及处理

将获影像学资料及数据传至工作站,由影像科2名5年以上诊断经验医师对年有的CT 、MRI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估肿瘤 或病变位置、大小、形态、密度或信号、强化情况及周围组织、血管的关系等。CT与MR诊断结果与术后病理标本结果进行比较,探讨MR与CT诊断的准确性与敏感性。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次研究中30例患者,包括13例良性病变患者,占总数43.3%,其余17例为恶性病变患者,占总数56.7%。30例患者中包括脂肪肉瘤7例,神经鞘瘤7例,副神经节瘤4例(良),平滑肌肉瘤7例,嗜铬细胞瘤3例,其他2例。MR检查结果显示16例恶性病变,1例为假良性病变患者,13例为良性病变患者,无假恶性病变患者。MR诊断准确率为96.7%(29/30),敏感性为94.1%(16/17),CT检查结果显示14例恶性病变,3例假良性病变,13例良性病变,无假恶性病变患者。其诊断准确率为90.0%(27/30),敏感性为82.3%(14/17)。

腹膜后PRPT的MR及CT影像学特点:

(1)脂肪肉瘤:有“见缝就钻”的特点,肿块较大,形态欠规则,边界不清楚,病变内可显示不均匀脂肪密度或信号影,增强扫描实质部分不均匀明显强化;(2)平滑肌肉瘤:类圆形,肿瘤边缘分叶状,欠清楚,以浸润生长为主,CT、MRI显示为近似肌肉密度或信号软组织肿块,内部可见不规则囊变或坏死、无钙化,可侵犯周围血管,肿瘤实质部分增强扫描显示为持续强化;(3)神经鞘瘤:脊柱旁软组织肿块,边界较清,部分可见椎间孔扩大呈“哑铃状”改变,增强扫描呈渐进性强化;(4)嗜铬细胞瘤:脊柱旁类圆形软组织肿块影,密度均/不均,边界清,病灶长轴与腹主动脉走行一致,增强扫描实体部分有明显持续性强化,血供丰富,MRI类似于肝脏信号,T2WI信号明显增加甚至高于脂肪。

3 讨论

PRPT是一种来源于腹膜后非器官的肿瘤,临床发生率较低,但种类繁多、恶性病变多见。因解剖位置特殊,早期一般无临床表现,发病隐匿,故早期诊断比较困难。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CT与MR已成为PRPT的主要检查方法。越来越多的研究指出[5],联合两种方式进行诊断,所得结果的准确性较单一诊断方法明显提高,对有效治疗具有积极作用。本次研究结果显示,CT与MR对PRPT的诊断特异性均为100.0%,CT诊断准确率90.0%较MR96.7%略低,提示两种方式对PRPT的诊断均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但为了降低误诊与漏诊发生概率,应联合两种方式共同应用于诊断当中。PRPT的良恶性鉴别诊断中,肿瘤的均质度、形态、肿瘤边界及包膜的完整性、与临近血管与结构的关系,肿瘤血流动力学均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良性肿瘤体积较小,形态规整,边界较光滑,周围脂肪间隙存在,密度/信号较均匀,边界及包膜完整性在良恶性肿瘤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恶性肿瘤体积较大,边界不清,可侵犯邻近组织,脂肪间隙消失。神经纤维瘤、神经鞘瘤与嗜铬细胞瘤影像上表现相似,有时鉴别困难,需要结合临床,神经鞘瘤可见“哑铃征”,部分嗜铬细胞瘤可分泌儿茶酚胺类物质,引起高血压等症状。腹膜后脂肪肉瘤应与肾上腺骨髓脂肪瘤、腹膜后畸胎瘤、平滑肌肉瘤相鉴别,肾上腺骨髓脂肪瘤位于肾上腺区、一般体积较小,壁常见钙化灶;腹膜后畸胎瘤含脂肪、软组织、骨组织、毛发等;平滑肌肉瘤密度相对较高,无脂肪成份,但有时亦鉴别困难。CT薄层+增强扫描并结合多平面重建、调整窗宽窗位进行观察,可较准确地显示病变的部位、形态、密度、边界、与周围组织的关系、肿瘤供血血管及腹膜后淋巴结等,对肿瘤的定位、定性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为制订手术方案提供重要参考。MRI对病变内部成分囊变、坏死、脂肪成分及出血等显示更有优势;此外MRI亦可提供横断面、冠状面等任意方位的成像,可有效显示肿瘤部位及与邻近组织的关系。综上所述,CT与MR相较于其他影像学技术,可较为清晰的显示PRPT肿瘤的位置、形态、质地、血供等情况,MR检测具有较高的组织分辨率,有助于肿瘤组织学诊断;CT具有较高的空间分辨率,有助于对肿瘤与临近结构的关系进行较好的显示且检查速度快、覆盖范围广,一次成像即可完成对肿瘤的定位、定性及术前评估,联合两种方式进行检查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可为术前定位、定性诊断及手术路径的选择提供更多科学、准确的客观依据。

猜你喜欢

肉瘤腹膜恶性
MicroRNA在腹膜透析中的研究进展*
NEAT1和miR-146a在结核性与恶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肉瘤和癌
——一对性格习性迥异的兄弟
肉瘤和癌,一对性格习性迥异的兄弟
恶性胸膜间皮瘤、肺鳞癌重复癌一例
探讨超声检查在甲状腺肿块良恶性鉴别中的诊断价值
α-平滑肌肌动蛋白、上皮钙黏素在腹膜透析大鼠腹膜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18F-FDG PET/CT联合CA125、HE4在诊断复发性卵巢癌及其腹膜转移预后评估的价值
脂肪肉瘤,早发现才可能有好预后
力挽恶性通胀的美联储前主席保罗·沃尔克逝世,享年92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