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身骨显像结合局部SPECT/CT在诊断椎体良恶骨折中的价值分析

2020-12-15关中礼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9期
关键词:锥体椎体良性

关中礼

(平邑县人民医院放射科 山东 临沂 273300)

脊椎椎体骨折属于临床常见病,可严重危害患者身体健康及降低其生存质量[1]。以往临床在对此类患者进行诊断时,常采用X线或CT检查,尽管能取得一定效果,但由于患者管状骨与松质骨愈合方式存在差异,因此采用上述方式无法精准地评价患者病情状况。为进一步提高椎体良恶骨折的临床诊断效果,现对本院50例经全身骨显像与局部SPECT/CT诊断的椎体良恶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内容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50例椎体骨折患者,样本选取时间范围为2018年2月—2020年2月,其中32例男,18例女,年龄22~85岁,平均(60.25±4.95)岁。

入选标准:(1)所选患者均经病理证实患有椎体良恶性骨折;(2)经X片提示椎体骨折而行骨显像和局部SPECT/CT检查;(3)患者对研究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1)伴有精神疾病、智力障碍者;(2)诊断依从性低下者;(3)听力、沟通障碍者。

1.2 方法

选用美国GE公司提供的Infinia SPECT/CT显像仪及配套的准直器,ZooM 1.0,能峰为140keV,窗宽为20%,矩阵为256×256。由原子高科股份有限公司提供放射性药物99Tc-MDP。在医生引导下,给予显像剂99Tc-MDP 925~1110MBq后,告知患者多饮水,以加速排尿,3h后进行骨全身平面显像,若骨显像显示出病变椎体,则给予局部SPECT/CT检查。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全身骨显像情况、SPECT/CT检查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展开统计学处理,(%)表示计数资料,χ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全身骨显像情况

A组(24例):(1)椎体情况:异常核素浓聚椎体54个;(2)锥体外情况:8例未出现锥体外浓聚灶;16例锥体外出现38处浓聚灶,其中1例1处恶性病灶,1例伴有1处锥体外恶性病灶与3处良性病灶,其余14例(33处)锥体外浓聚灶均为良性病灶。B组(26例):(1)椎体情况:异常核素浓聚椎体66个;(2)锥体外情况:10例(44个椎体)伴有锥体外广泛骨转移(88处),将10例广泛转移病例剔除后,锥体外无异常浓聚病灶1例,其余15例均存在锥体外浓聚灶(共32处,其中良性病灶10处,恶性转移病灶22处)。A组锥体外出现病灶的例数与B组相比,有明显统计学意义(χ2=4.0382,P=0.0445)。

2.2 SPECT/CT断层情况

A组:接受SPECT/CT断层检查的24例患者中,1例患者存在1处椎弓根异常核素浓聚;经CT检查提示,有1例患者出现1处椎旁肿块;18例(34处)良性改变,具体表现为骨质增生、骨赘或硬化等退行性改变;3例3处骨质破坏,其中甲旁亢溶骨吸收1例,结核2例。B组:接受SPECT/CT断层检查的16例患者中,5例6处椎弓根异常核素浓聚(恶性肿瘤骨转移),高于A组患者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229,P=0.0188)。CT检查提示1例1处椎旁肿块(为骨肉瘤);1例2处良性改变,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2857,P=0.0000);10例12处骨质破坏,高于A组,有统计学意义(χ2=13.6424,P=0.0002)。

3 讨论

椎体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临床存在良恶性之分。引起椎体骨折的原因较多,良性椎体骨折主要是因甲旁亢、结核、骨质疏松引起,而恶性则是由椎体原发肿瘤与恶性肿瘤骨转移引起[2]。不同原因导致的骨折治疗方法也各不相同,因此需要正确诊断和分期。

经调查得知[3],MRI在诊断脊柱骨折时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均较高,但缺陷在于检查时视野存在局限性,外加部分骨折常伴有其他部位的病灶,因此会对MRI的诊断结果产生影响。核医学骨显像能将全身骨骼一次性显示出,且具有较高的灵敏度,能良好弥补MRI诊断的缺陷,但其自身也有缺点,即特异性差、分辨率低,存在一定假阴性与假阳性[4]。本次研究结果提示,80.00%(40/50)的脊柱骨折患者核算浓聚病灶不单单存在于脊柱,患者全身其他各骨也会同时存在骨盐代谢活跃病灶,其中出现了典型广泛骨转移者有10例。本研究显示有40例患者单纯采用骨显像无法对椎体与锥体外浓聚灶进行定性,表明尽管全身骨显像诊断椎体骨折时,轻微的骨盐代谢活跃都能表现出放射性核算浓聚,但这种诊断方法特异性、分辨率均比较低。SPECT/CT的运用能弥补骨显像分辨率低的缺陷,其既能够将椎体与附件核素分布状况显示出,还可显示椎体骨质改变,甚至是周边结构变化状况,进而提供给医生诊断依据。在本研究中,对骨显像显示的骨折椎体,以联合同机SPECT/CT检查的形式进行诊断,能将骨显像无法显示的椎体各个部位核算浓聚状况、CT表现显示出,而对椎体结构、椎弓根浓聚状况进行观察,则能提高椎体骨折良恶性的诊断准确率。

综上所述,在临床诊断椎体良恶骨折中联合实施全身骨显像及局部SPECT/CT检查可行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锥体椎体良性
走出睡眠认知误区,建立良性睡眠条件反射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快速取出残留骨水泥柱2例报道
特立帕肽与唑来膦酸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疗效对比研究
提防痛性瘫痪——椎体压缩性骨折
迟发性骨质疏松椎体塌陷的2种手术方式的比较
良性胆肠吻合口狭窄球囊扩张与再手术治疗的疗效比较
Bp-MRI灰度直方图在鉴别移行带前列腺癌与良性前列腺增生中的应用价值
搜集凹面锥体
“锥体的表面积与体积”中美教材对比
中国科学技术馆之锥体上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