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如何利用平潭方言更好地进行高中古诗文教学
2020-12-14陈杰
陈杰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0.17.017
平潭方言,俗称“平话”,属闽东方言福州语系。闽东方言福州语系分布于福州为中心的闽江下游地区各县市:福州、长乐、福清、闽清、平潭、永泰、屏南、古田、罗源、连江,是当地人民通用语言。历史上闽东方言(福州语系)的形成原因与闽南语形成的原因大体上一样,皆和中原汉人迁徙入闽是有很大的关系。据史载,中原人口有数次大规模入闽,而对闽东方言福州语系的形成产生巨大影响的主要有两次。
第一次是在西晋“永嘉之乱”(308年)前后,平潭县志曾记载“院前何氏,远祖河南固始县人,西晋永嘉二年入闽”与“北厝林氏,西晋永嘉二年中秋,始祖林禄领八族衣冠入闽,首任晋安太守”,提的就是这段时间。因此今天平潭方言在词汇、语法上还保留着魏晋时代汉语的诸多痕迹。
第二次是唐末藩镇割据混战时期,王潮、王审邽、王审知三兄弟(河南光州固始县人)于唐光启元年(885)入闽,史称”三王开闽”,成为五代闽国的创建者。其时,王氏三兄弟从中原带来并安置了大批中原流民,俗称“十八姓从王入闽”。
平潭人的远祖跟福建台湾其他地方一样,大多数在唐末这次人口大迁徙中,从河南固始进入福建,先是到福州、福清、莆田等地,后陆续来到平潭。如平潭三门澳王氏,始祖便是闽王王审知;平潭芬尾桥锦头林氏,始祖林昕,河南固始县人,五代后梁开平年间随王审知入闽;西楼、谢厝周氏,始祖周维岳,河南固始县人,唐朝翰林学士,随王潮入闽。因此公元十世纪的中原河南固始话对闽东方言(福州语系)的形成具有很大的作用。
又因福建为多丘陵地带,对外交流存有诸多不便,所以在这样的一个相对闭塞的环境里,当一种语言形成后,便不会轻易地被改变。故而至今平潭方言还保留着诸多古汉语语音特点,保留着大量古语词和古汉语语法痕迹,可谓古汉语的“活化石”。因而如果能将学生们日常经常接触的平潭方言引入高中古诗文(文言文、古诗词)教学,不但有利于克服甚至消除当代人学习古诗文时的隔阂感,使艰深的古诗文知识变得较为浅显易懂,更是有可能会让古诗文教学变成生动有趣,甚至会让学生爱上古诗文。
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将平潭方言引入高中古诗文教学。
首先,因为至今平潭方言还保留着诸多古汉语读音特点,所以从语音入手,让学生将平潭方言里的某些汉字读音和古汉语联系起来,使之更好地理解字义,进而产生学习兴趣。如“锅”,古汉语多作“鼎”,而平潭方言亦是做“鼎”字音读。“吃”古汉语多作“食”,而平潭方言亦是做“食”字音读。此类例子数不胜数:
现代汉语古汉语(平潭方言)与现代汉语古汉语(平潭方言)的对照:
绳——索 床——铺
筷子——箸 蛋——卵
脸——面 黑——乌
哭——啼 翅膀——翼
怕——惊 房子——厝
走——行 鑰匙——锁
快速地走——走 厨房——灶前
跑——奔 农田——田园
浇——沃 开水——汤
漂亮——俊 逃跑——走
骂人——詈人 摔跤——偃倒
懂得——晓得 就是——正是
小看——小觑 汝、伊——你、他
巷子——弄 一个、两个——一者、两者
其次,平潭方言保存着中国古代文言文特有的倒装习惯,故可从句式入手,结合文言文倒装句式进行教学,使学生更容易接受这些不同于现代汉语正常语言顺序的古诗文特殊句式。
比如平潭话会将台风说成风台,拖鞋说成鞋拖,客人说成人客,热闹说成闹热,顶楼说成楼顶,母猪、公猪说成猪母、鸡母,这便是古代文言文典型的定语后置。我们可以从中延伸出定语后置的一种固定格式:中心语+后置定语,进而我们还可以继续延伸出定语后置的几个固定格式:
一、“中心语+定语+者”的形式
例:求人可使报秦者。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二、“中心语+之+定语”的形式
例:都督阎公之雅望,宇文新州之懿范雅望之都督。阎公,懿范之宇文新州。
三、“中心语+之+定语+者”的形式
例: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担。千里之马(者可不译,下同)。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铿然有声之石。
四、数量词作定语大多数放在中心语的后面
如:
A.吏二缚一人诣王。二吏缚一人诣王。
B.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五人,为八窗。
还可从定语后置延伸出其他三项倒装句:宾语前置、谓语前置、状语后置(介宾短语后置)——加上定语后置简称为文言文特殊句式倒装句的“两前两后”。
最后,可引导学生用有唐宋遗音的平潭方言来朗读古诗词,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更有利于识记。
据学者研究的结论,包括零声母和鼻声母在内,闽东方言(福州语系)大约共有15个声母;而韵母则有三十六个(注①),较之现代汉语的23个声母、24个韵母,中古音的音韵远比普通话丰富且复杂得多。清康熙年间刊刻的福州地方韵书《戚林八音》把福州话分成八个音调(将平、上、去、入四声各分阴阳,实剩七音),也比普通话的四声复杂得多。闽方言特点之一是保留入声——入声在福州方言中很好辨认,特点是读音“短而促”,如“七、八”、“石、实”、“德、泽”、“日、月”,不论在现代汉语的声调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用方言一读便知道都是入声。依经验,借助方言的“入声”来判断古诗词的平仄关系颇具便宜。因此平潭方言声调更加符合大多数的诗歌平仄格律,而且朗诵古诗词会更加地押韵。如“二”的古音读若“丽”(参见流沙河《流沙河认字》),平潭方言亦然;“未”的古音读作“蔑”(参见李零《丧家狗》,书中举《论语》15.16子曰:“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未如之何也已矣!”为例),福州方言仍是,还有诸如“未来”“未晓”等。下面以几首诗歌为例,来说明用平潭方言来朗诵古诗词会更加地押韵:
山行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按规律,绝句是追求二四句押韵,首句可押韵亦可无须押韵,然而依现代汉语的读音,一、二、四句(斜xié、家jiā、花huā)并不十分押韵,但依平潭方言读音分别读作sia44、ga53、hua53,就十分押韵了。(注②:附平潭方言声调图)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二、四句韵尾“者”“下”二字,依现代汉语的读音分别为zhě、xià,一点儿也不押韵,可放在平潭方言里二者分别读a42、zia32,韵尾同是a音,就比较押韵了。
赠花卿 杜甫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有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一、二、四句韵尾纷、云、闻依现代汉语的读音分别为fēn、yún、wén也不太押韵,可放在平潭方言里三者分别读huŋ53、uŋ44、uŋ44,韵腹同是u音,就比较押韵了。
律诗方面,强调中间两联必须对仗。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通常称押平声,用平潭方言来朗诵古诗词更符合韵律。
关山月 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其中,间、关、湾、还、颜、闲现代汉语读音分别是jiān、guān、wān、huán、yán、xián,平潭方言的讀音为gaŋ53、guaŋ53、uaŋ53、huaŋ44、ŋaŋ44、uŋ44,朗读起来更加有韵味。
总之,结合平潭方言进行高中古诗文教学,既能让较为艰深的高中古诗文更加接“地气”,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语言里学习相关知识,让高中古诗文教学变得生动有趣,又能潜移默化地进行乡土教育,让逐渐被淡化的方言重新回归新生代的学生生活中,为保留乡土文化提供良好的语言土壤,是一箭双雕的好事。
注:①摘自《福清方言词典》,陈则东编著,2007年版。
②平潭方言有八个声调,即:阴平,上声,阴去,阴入,阳平,上声,阳去,阳入,俗称“八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