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植民族音乐,传承传统文化
2020-12-14陈亚男
陈亚男
摘 要:民族音乐是国家传统文化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包含着民族自身文化价值和审美态度的独特艺术形式世代供聆听者陶冶情操、修身养性,是非常具有生命力的文化传播形式。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受多元音乐形式的冲击,延续至今的民族音乐的生命逐渐凋敝,这也就意味着传统文化的传承之路更加艰难。伴随着教育思想的发展与进步,“传统文化的传承与理解”成为教育核心理念之一。这种情况下,我重新探究了中职民族音乐教学之路,以便恢复民族音乐的生命、传统文化的传承。
关键词:中职 民族音乐 传统文化 传承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0.15.031
如千年古树,民族音乐的血脉中流淌着上千年的中华文明,古文化孕育了民族音乐,又作为养分供给民族音乐行至今日。聆听民族音乐,总是令人热血沸腾,这是因为民族音乐的根和中国人的根是紧密相连的。民族音乐似是一把声音钥匙,奏响音乐的那一刻,传统文化就在人的血液中开了花。因而,聆听民族音乐,感悟民族音乐,继承民族音乐,传统文化的根才不会断,传统文化的生命才会生机勃勃。那么,就中职院校来说,教师应该如何教习民族音乐,才能将传统文化的养分输送给学生呢?作为中华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体验和参与是民族音樂教学的“法宝”,教师应该让学生与民族音乐亲密互动,就像了解一个人一般去理解民族音乐,从而实现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具体来说,民族音乐教学可以采取如下措施:
一、还原背景,理解民族音乐,丰富传统文化知识
文化是音乐的灵魂所在,正是因为历史与文化相交织,民族音乐才得以诞生。纵览古今,每一段千古绝唱的背后必然是一段凄美的历史故事,必然有永垂不朽的文化精神做支撑。但是,跨越千年,世人所感动、所心念的音乐却蒙上了尘埃,今人不再舍之一眼。为什么?因为民族音乐变成了孤零零的抽象音乐符号,音乐人嘴里咿咿呀呀的是人们听不懂的情与思,所以民族音乐的生命力逐渐衰弱。鉴于此,融入历史背景是挽救民族音乐、传承传统文化的当务之急。教师应该在教学民族音乐时还原音乐产生的背景故事,让学生由故事走向音乐,感知民族音乐的生命故事,让音乐所传递的文化思想根植学生的脑海,从而爱上民族音乐,丰富传统文化知识,传承传统文化。
以《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教学为例,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虽是由越剧音乐继承而来,但是,音乐底蕴薄弱的学生既听不出小提琴演奏中的情感,也听不懂越剧音乐中的内容。为此,我组织了“还原背景”的教学活动,通过多媒体播放《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凄美爱情故事片段,包括“草桥结拜”“英台抗婚”“坟前化蝶”,从这三个故事演绎中,学生可以看出古人对于平等的渴望,可以看到突破封建思想的勇气,可以感受梁祝二人感情的真挚,从而理解了《梁山伯与祝英台》中所诠释的真善美。当了解背景之后,学生再次聆听民族音乐,意识就会自觉反映音乐情感,审音乐之美,理音乐之情。由于还原背景的活动,学生不仅理解了民族音乐,还学习了历史知识,从而沉淀了传统文化知识底蕴,继承了优秀的民族精神品质。可见,还原背景有助于民族音乐绽放传统文化魅力。
二、创建情境,理解民族音乐,继承传统文化精神
文化有物质文化,亦有精神文化,精神文化是传统文化之根本。就像民族音乐,民族音乐有音乐之形,传承千年,却是因为精神文化之魂。由于民族音乐之中蕴藏着高贵的精神品质,千百年来,人们从民族音乐中汲取智慧,也因此,民族音乐得以传承。所以,学习民族音乐,不光是赏其音之美,更要审其魂之美。那么,如何才能深刻解剖民族音乐的灵魂呢?民族音乐与学生隔着千沟万壑,教师要想办法找到两者的联结点,让学生有能力劈开如榴莲般坚硬的民族音乐的外壳,看到民族音乐的内敛珠华。鉴于此,教师可以创设情境,通过通俗易懂、可感可知的情境来架起学习民族音乐的桥梁,用现代情境诠释民族音乐,用现代情境唤醒学生共鸣,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民族音乐之深情,继承传统文化精神文明。
以《北京喜讯到边塞》的教学为例,《北京喜讯到边塞》是一首以苗族、彝族音调为基础改编的曲子,乐曲生动表现了全国人民脱离苦难的消息飞声四海,传到少数民族时山寨人民载歌载舞的心情。这首乐曲明面上展现了少数民族热烈欢庆的场景,实际上表达了人民对于祖国的浓厚深情,表达了人民对于安居乐业的渴望和向往。由于热爱祖国、安居乐业的情感隐藏较深,生活在和平、安乐年代的学生根本体会不到。为此,我组织了情境教学,创设一则与音乐有内在联系的情境来引起学生的共鸣,情境如下:
学校食堂物价上涨,学生每月生活费除了用于填饱肚子之外所剩无几。因此,逛街买衣服、娱乐健身等物质、精神文化生活一度紧张。直到生活费充裕之后,日子又回归了艳阳天。
以真实生活情境为切入点,学生理解生活环境动荡不安给自身造成了的伤害,很容易就体会到了歌曲所表达的人民渴望平安喜乐的那份心情,同时,浓浓的爱国深情也被激发了出来。因此,创建情境有助于民族音乐再现传统思想精神文化之华彩。
三、实践体验,理解民族音乐,传承传统文化艺术
民族音乐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理解民族音乐,就是传承传统文化艺术。因此,掌握民族音乐就是在传承传统文化。为此,教师可以组织实践体验活动,让学生在民族音乐的深度参与中继承民族音乐技艺,弘扬传统文化。
以《二泉映月》的教学为例,《二泉映月》是用二胡演奏而出的民族音乐,充分体现了民族乐器二胡的构造、音乐特点和演奏方式,同时,《二泉映月》本身也彰显了乐句旋律特点,传承了句句紧扣、环环相连、鱼咬尾连的创作手法。根据这一特点,我组织了实践体验活动,指导学生用二胡演奏《二泉映月》。经过长久的练习,学生掌握了《二泉映月》的艺术特点,理解继承了民族音乐,实现了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承。因而,实践体验是继承民族音乐,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手段。
总之,民族音乐既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又是传承文化知识、思想精神的重要载体。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理解”核心理念下,中职教师应该积极展开民族音乐教学活动,根植民族音乐行动,灌溉传统文化生命,实现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让国家文化命脉繁衍不息。
参考文献:
[1] 董晓萍《民族音乐与民族文化主体性》,《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15年第1期。
[2] 韦星《在中职音乐教学中弘扬和传承民族音乐文化》,《智库时代》2017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