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传统文化与高中化学教学的融合

2020-12-14钱志强

关键词:古人高中化学化学

钱志强

摘 要: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要求化学学科要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学科特征,课程内容落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机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先进教育内容,充实丰富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相关内容。本文从具体教学内容、教学时机策略和教学模式建构三方面阐述了如何在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關键词:化学课堂 渗透 传统文化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0.15.028

化学是由人类的实践活动产生,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有两项与化学相关,化学文化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在化学教学过程中融合传统文化有助于引导学生自觉传承优秀科学文化,弘扬学科价值。

一、寻古代化学之美,思文化融合之处

经过梳理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挖掘。一是古典诗词文化、成语。“趁热打铁”“千锤百炼”“百炼成钢”都涉及了古代的炼铁原理。“刀耕火种”描述古人在播种之前放火去烧野草,用灰去肥田,燃烧后的草木灰是一种高效肥料,可以降低土壤酸性,是古人生活的智慧。“如胶似漆”描述了古人用动物的角、皮、骨来熬制骨胶、牛皮胶等来黏合各种物件,是最早的化学黏合剂,可以在蛋白质的学习中加以渗透。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古人观察自然界中的现象,实践中总结的经验渗透到创作中去,使作品大放异彩。苏轼的《石炭》中的诗句“投泥泼水愈光明,烁玉流金见精悍”精湛地描写了炼煤的过程,道出了水煤气的产生原理。元代赵孟頫的七律诗《赠放烟火者》中“纷纷灿烂如星陨,赫赫喧虺似火攻”描述了烟花燃放的炫目景象,古人发明的烟花填装了燃烧剂、助燃剂、发光剂,发光剂中含有各种金属元素的化合物,它们在燃烧时显示出各种各样的焰颜色,可以在焰色反应知识中加以渗透。二是传统古籍中涉及高中课程的挖掘,《天工开物》《本草纲目》《神农本草经》等古籍比较全面地记述了中国古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所记述的化学知识丰富多彩、引人入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古人对化学变化过程的认识水平。中国制陶工艺的成就、玻璃的创制可以和无机非金属材料部分相融合;中国古代首创的胆水冶铜、金属锌的冶炼、钢铁的冶炼工艺可以和金属材料、金属冶炼部分相融合;中国炼丹术中的理论、实验设备可以很好地丰富学生的实验知识储备;火药的发明可以帮助学生厘清氧化还原反应、焰色反应的内容;古代对食盐的开采与加工可以和海水资源部分相融合;古代饴糖、蔗糖的加工、酿酒化学、醋和酱的酿造让学生丰富饮食中有机化合物的知识,进一步理解催化剂在有机反应中的作用。

二、挖高考化学之题,建学科思维之模

通过高考试题挖掘中华民族优秀的化学工艺和技术上的成就,一方面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从而达到立德树人的育人功能。

有关传统文化的试题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试题情境材料加以利用,另一类是要探究其中蕴含的化学知识和化学原理。传统文化试题的思维建模,基于题目中传统文化的情境,从4个角度提取关键信息,辨识记忆,找到知识的原型,通过系统关联来加工陌生信息,最后回归到学科的核心思想里。

例.(2015年全国1卷T7)我国清代《本草纲目拾遗》中记叙无机药物335种,其中“强水”条目下写道:“性最烈,能蚀五金……其水甚强,五金八石皆能穿滴,惟玻璃可盛。”这里的“强水”是指( )

A.氨水B.硝酸C.醋D.卤水

四个选项的物化性质对学生来说是必备知识,试题中的关键信息“性”对于化学来说主要有氧化性还原性、物理性质等。“能蚀五金”涉及金属的腐蚀、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从而建立关联,金属被氧化,对应上述4个选项中选出具有氧化性的物质硝酸。美国认知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认为,所有教学的开始都是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关键信息和我们教材中本体核心知识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怎么建立有效关联,这个中间的思维链条需要我们老师去构建。

未来将着重探究如何将优秀传统文化、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和化学学业水平考试三者融合,寻求符合学生适应课程、遵循规律的途径。

参考文献:

[1] 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版)。

[2] 《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

[3] 胡志刚、李秀华《教学最佳时机——一个有效教学原则》2012年。

猜你喜欢

古人高中化学化学
高中化学高效学习之复述策略
NOBOOK虚拟实验在高中化学的应用
好玩的古人
古人怎么洗澡?
分类法在高中化学中的应用
古人到底姓什么?
古人如何睡眠养生?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