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华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策略

2020-12-14顾庆东

关键词:中华初中语文传统

顾庆东

摘 要: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智慧结晶和国家的精神动力,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中华传统文化在全球具有重要的地位。在信息技术和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新时代中,现代文化与中华传统文化发生了激烈的碰撞,弘扬和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面临着重要的困难和挑战,尤其对于我国初中生而言,提高初中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荣誉感、自信心、民族感越来越重要,初中语文教学是培养初中生充分的认识中华传统文化优势的重要载体和重要平台,所以,初中语文教师应该在语文教学课堂中适当的融入中华传统文化知识,提高中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知识的认识,丰富他们的中华传统文化知识。

关键词:中华传统文化 初中语文 课堂教学 实施策略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0.15.011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家、社会和家长越来越重视孩子的教育水平和教育质量。中华传统文化具有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的特点,在中学生的教育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我国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课堂已经成为学习、传播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平台。本文主要探讨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的意义和作用,然后提出中华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的策略。

一、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的意义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具有以下几方面意义:首先,大部分的语文教师都习惯性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采用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在教学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未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然而,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有利于教师通过传统文化培养初中学生的核心素养,通过语文知识更好地使学生们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渲染,提高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其次,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决定着一个人未来的发展方向和情况,然而,每一位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都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同时,在形成这个过程之中,也会受到其他外部因素的影响,教师在初中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中华传统文化是我国思想文化的精髓,发挥着积极的思想性、艺术性、启发性、引导性的作用,能够培养初中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二、中华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的策略

1.让传统文化焕发生机,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

在我国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当前初中语文教材中涵盖了丰富的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容,教师在初中生学习传统文化这个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也是文化的传播者,所以,语文教师要让中华传统文化在语文课堂中焕发生机,激发初中学生对学习语文知识和传统文化知识的兴趣和爱好。语文教师要充分理解中华传统文化知识、内涵和发展历程。语文教师是教学课堂中的引导者,只有充分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知识,才能把中华传统文化更好地融入课堂中,让学生们充分理解和认识中华传统文化,激发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情,不断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文言文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在文言文中出现的大量的不易理解的词汇,使得学生们对文言文课程感到厌恶和乏味,这时初中语文教师就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认知特点,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讲授文言文知识,为学生们营造一种积极活跃的学习氛围和课堂氛围,激发学生们学习文言文知识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们在快乐的学习中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魅力,对中华传统文化产生正确的认识,进而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同时,也帮助学生们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文化认知态度。

2.帮助学生构建中华传统文化的自豪感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快速提高,我国已经进入了经济全球化、知识资源化、信息网络化的新时代,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到我国的各个领域,包括我国的教育事业中,大量的信息已经融入了学生们的生活和学习中,现代化的信息已经对中华传统文化造成了严重的冲击,同时,初中学生的自我判断能力和辨别是非能力还有待完善和发展,这样会严重导致初中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产生严重的误解,忽视中华传统文化在我国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语文教师是学生的重要引导者和指导者,所以,语文教师有义务和责任帮助中学生构建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例如,语文教师在给学生们讲述端午节包粽子等风俗习惯时,可以让学生们在课余时间搜集屈原投江的故事,在课堂上展现自己搜集的资料,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学习语文知识,而且还能够让学生充分了解古代爱国分子的赤诚丹心和执着无悔的追求,让学生们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在传统故事中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提高自己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古诗也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一个故事背后都有一个经典的历史故事,并承载着中华民族的记忆和古人的智慧,教师鼓励学生搜集相关故事的历史故事,在课堂上请学生展现,激发学生们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在学习语文知识中,加深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知,提高中华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

3.开展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

针对初中学生们而言,语文课堂是比较枯燥和乏味的,为了充分调动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可以为学生们開展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比如,语文教师可以为学生们开展趣味性的学习探究活动。以《记承天寺夜游》这一课为例,教师可以按照故事的发生历程,为学生们编排课本剧,在表演的过程中加深学生们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和发展学生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同时也可以充分调动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知识的热情。语文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假期时间,组织学生们参观博物馆和文化纪念馆,让学生们在实践中真正感受和认识中华传统文化,提高学生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继承和弘扬的意识。

4.丰富语文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方法

当前,绝大多数的语文教师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学课堂主要以教材和课本为主,在课堂上机械地给学生灌输课本知识,要求学生积累和记忆,为了将中华传统文化更好地融入语文教学课堂中,语文教师需要丰富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充分意识到中华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转变自己单一、传统的教学方式,不断与时俱进,使得自己的教学方式符合学生的发展需要,将多媒体技术与中华传统文化有机结合,在语文课堂上利用多媒体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知识,以《变脸》一课为例,语文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有关变脸的相关知识和视频,激发学生们学习兴趣的同时,引导学生们感受变脸文化的艺术和魅力,使得学生们充分了解变脸这门技艺,提高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知识的观念和意识,不断提高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知识的热爱,提高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知识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综上所述,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中,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同时,学校也可以利用中华传统文化开展丰富的校园文化,激发学生们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为学生们营造一种传统文化氛围,让学生们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得到感染,引导学生们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帮助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中华传统文化观念,提高学生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帮助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 许海燕《传统文化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考试周刊》2018年第5期。

[2] 朱绍峰《浅谈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策略》,《新课程(中)》2017年第12期。

[3] 毛文平《试论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校园(中旬)》2016年第6期。

猜你喜欢

中华初中语文传统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