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合课程 传承文化

2020-12-14黄凤芳

关键词:传统小学生文化

黄凤芳

摘 要:本文主要针对小学生的学习特点与教学要求,提出在日常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有效措施,以此来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提高学生的民族自信心。

关键词:小学语文 传统文化 渗透策略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0.15.001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上,老师们通常只对学生进行枯燥理论知识的讲解,却忽视了培养学生素养与情操的重要性,使得语文教学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即使少数教师会选择在教学中加入传统文化知识,但由于受到教学方式与学生能力的约束而使得教学效果不理想,无法充分发挥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中的作用。所以,教师应明确在小学语文中加入传统文化的优势,并制定出具备针对性与个性化的教学方案,从而提升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教学工作效率,以此来推动传统文化的全面发展。

一、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汉字是中华民族的重要文化象征。小学语文课堂的实际重点同样包括着有关汉字的含义、文化与意境。全体的小学语文教师需要结合教学目标,在语文课本中选择有关传统文化、道德情趣的内容来与学生们共同体会课本内容中包含的传统文化的思想含义。在小学语文中加入有关传统文化的教育既能传承中国的历史文化,还能培养学生道德品德与人生观念,加强小学生们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心,这就需要教师们提高学生对其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用民族习俗作为教学入口。在学习部编版教材中的《传统节日》内容时教师可以将传统节日文化加入教学,比如通过观看与节日有关的图片、视频来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与传统节日有关的民俗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丰富学生的传统文化知识。

二、使用多种教学方法

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容极为丰富多彩,包含国画、诗词、书法、对联等内容。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日常授课时也不应过于受限于课堂教学方式,需要主动选择不同的信息化教学方法来综合展现语文传统文化,为小学生们营造良好的传统文化学习氛围。例如教师在讲解部编版的《猴王出世》内容时就可以用多媒体来向学生展现京剧、评书、电视剧中有关孙悟空出世的场景,再组织学生完成小组讨论,从而让学生深入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以此来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通过这样的方法可以迅速拉近小学生们与传统文化的距离,让学生们能够真正地贴近传统文化、享受并爱上传统文化。富有知识与趣味的课后传统文化教学活动不但可以丰富小学生们的知识范围,还能增强学生们收集、整理信息能力,提高小学生们的传统文化素养与民族自信。

三、组织课外实践活动

中华传统文化的外在形式极为丰富,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就需要选择组织学生进行课外实践活动的方式来更好地带领学生们走近传统文化,从而为学生营造良好的传统文化的学习氛围。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在平常上课前给予学生五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分享一下自己积累的感兴趣的传统经典诗词或文章,以此来加强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感知。小学语文教师也可以为学生推荐与教材有关的国学经典,让学生在课下自行进行阅读与学习,从而陶冶小学生的情操与道德修养,让学生们感受作品中隐藏的传统文化。此外小学语文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们参观博物館、地方古建筑物等活动从而让学生接触传统文化。教师也可以在课上组织学生进行写对联、剪窗花、名著表演等实践活动,让传统文化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联系,提高小学生的文化自信与综合素养,从而提升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教学工作效率,以此来才推动传统文化的全面发展。

总而言之,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因此小学语文课堂上有关传统文化教学同样承担着重要的传承作用,这就需要小学语文教师依据学生特点来积极创新教学方法,为学生营造良好的传统文化教学氛围,从而加强小学生们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提高学生的民族自信心。

参考文献:

[1] 徐玉萍《浅谈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在小学语文日常教学中的渗透》,《中国校外教育》2018年第17期。

[2] 陈佳美、杨军、高延平《语文教学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路径与有效的教学策略》,《汉字文化》2018年第17期。

猜你喜欢

传统小学生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谁远谁近?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少年力斗传统
我是小学生
融入文化教“犹豫”等
清明节的传统
非常小学生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