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透中国数学史与传统文化,提升数学学科魅力
2020-12-14蒋芳敏
蒋芳敏
摘 要:中国的数学领域成果较好,但是在初中数学课堂上,教师所讲解的内容基本上都是西方国家发展过来,并没有引入传统文化,这使得学生的数学思维僵硬,无法拓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教师需在教学过程中引入中国数学史与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逐步促进学生的学习效率,进而增加学生的逻辑思维性,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科的魅力,提升学生的做题效率。
关键词:初中数学 中国数学史 传统文化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0.25.015
由于初中阶段与小学阶段的学习内容不同,学生面对较多的数学内容无法快速理解,再加上素质教育的逐步开展,传统文化在初中数学课堂内的重要性逐渐增加,而教师并未积极引入,导致学生的数学素质无法提升。因此,教师需在课堂内灵活变换教学模式,实现数学史与传统文化的结合教学,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一、中国数学史的发展历程
在中国数学发展进程中,因为相对封闭的疆域与集中的王权逐渐产生了以计算为核心的算法推论,其中比较著名的作品是《九章算术》,这实现了领先于其他民族的数学成果,成为比较完备的数学教育体制。同时,随着朝代的不断更替,古时候的人们基于八卦内容制作数学思想,并借助“周易”“洛书与神图”的内容进行运算,逐步将各个类型的数学内容进行分类,形成世界上独有的计算工具。
二、传统文化的发展情况
伴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文化交流逐渐成为当下的热潮,多元化口号使得学生对本国的民族精神没有理解,无法强化学生的民族信念,导致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没有全面的认识。因此,教师要在初中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入传统文化,结合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不同知识点与传统文化之间的联系,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增强学生的逻辑性,使学生全方位地分析数学问题,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初中数学课堂数学史与传统文化的结合教学策略
1.明确教学目标,增强初中数学课堂的魅力
由于教师固定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在课堂内的学习质量逐步下降,这种模式无法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学生对数学内容的学习效率。为此,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内容引入传统文化与数学历史,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带领学生通过学习掌握数学思维,增强学生的学习意识。并且,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深入掌握数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逐步发挥数学课堂上的魅力。
例如在学习《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时,教师就需要导入一元一次方程在《九章算术》上的内容,提高学生的解题质量。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复习先前所学的解方程内容,巩固学生的学习效果,提高学生对方程的整体理解。其次,教师需要介绍世界上最早的完整的线性方程组的解法,带领学生利用分离系数的方法从不同角度掌握一元一次方程,并将章节内使用的负数内容进行说明,强化学生对“正负数加减法则”的印象,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最后,教师要引入粮食之间交换的问题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强学生对方程数学史的理解,进而实现解方程的教学目标,加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2.渗透数学史与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数学教材内编制了部分带有历史的内容,不仅可引导学生了解数学历史的传统文化,还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课堂上保持注意力高度的集中。因而,教师需通过自己的方式掌握教材内的传统文化,在教学过程中灵活渗透,以数学故事内容集中学生注意力,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意识,进而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以新型的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例如在学习《勾股定理》时,教师就要介绍古代在勾股定理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培养学生勤奋好学的品质。首先,教师要在班级内引领学生通过古代思想掌握勾股定理的内容,以“夫天不可阶而升,地不可得尺寸而度,请问数安从出”的语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并将商高的回答进行翻译:勾广三,股修四,径隅五,在旁边显示直角三角形的内容,逐一标注日高、日下、斜至日等内容,促进学生的理解能力。而后将赵爽与刘徽的证明进行展示,使学生明白“出入相补”的原理,提升学生对勾股定理证明的理解,加强学生的学习效果。其次,教师要在班级内指引学生画出不同大小的正方形,并在表格内进行单位标注,深化学生对“勾三股四弦五”的理解能力,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以此不断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增强学生的民族信心。
3.借助数学史与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文化自信
因为初中数学课堂讲解的方法基本都是西方推算出来的,不少学生认为中国数学历史发展时间较短,甚至没有发展时间,这不利于树立学生的民族精神,增强学生的民族信念。因此,教师要利用数学史与传统文化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借助中国著名的建筑物等内容引导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点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让学生在了解数学史的基础上发挥创新思维,锻炼学生的想象能力。
例如在学习《轴对称》时,教师就要带领学生准确把握对称图形和关于直线成轴对称两种概念,让学生自主识别轴对称的内容,并以具有传统文化的图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理性思维。首先,教师要在课堂内将一个图形按不同的直线进行对折,并让学生猜想直线的作用是什么?发挥学生的创新思维,增强学生的想象能力,而后,教师再阐述对称点与对称轴的概念,加深学生的印象,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其次,教师可以在课堂内导入京剧脸谱,让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点划分脸谱内的对称轴,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而以京剧内容指引学生关注传统文化,促进学生的学习质量,提高学生的文化自信,并将相关知识点引入课堂,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能力逐步掌握图形内容,深化学生对传统文化与中华数学史的印象。
4.指引学生探索,加深学生对公式的记忆能力
为逐步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增强学生对重要公式与定理的运用。教师需引导学生在中国数学史上进行积极探索,指引学生分析古代数学家的思想,进而强化学生的学习质量。并且,教师也要将其他涉及的传统文化内容引入课堂,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推动学生的数学思维,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掌握古人对数学内容的探索,继而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模式。
例如在学习《平方根》时,教师就可带领学生在数学史上探索平方根的求法,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提高学生对平方根的学习效率。首先,教师可介绍《九章算术》中的“少广”章节内容,吸引学生注意力,并以“置积为实,借一算,步之,超一等”的内容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然后引领学生计算100a+10b+c的内容,将其中的100a设置为黄甲,10b设置为黄乙,c设置为黄丙,根据章节上的内容进行计算,继而让学生学会平方根的计算方法,促进学生的学习效率。其次,教师要阐述减根变换法,利用二次方程内容指引学生逐一求解,将“开带从平方法”进行说明,使学生牢记“若开之不尽者,为不可开”的内容,以此加强学生对平方根的运用,使学生逐步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情感。
5.積极开展数学游戏,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
在初中数学课堂内,教师不仅要促进学生对定理的理解能力,还要加强学生的运用能力,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性。因而,教师需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在班级内开展传统数学游戏,导入数学发展历史,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熟练运用数学内容,进而加强学生的学习体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引导学生正确分析数学问题,以此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总而言之,为提高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弘扬中华民族特色。教师应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通过多方面掌握中国数学史,了解传统文化内容,进而在课堂上渗透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数学课堂魅力,引领学生探索数学公式内容,不断加强学生的数学思维,实现高质量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林永伟《数学史与数学教育》,浙江大学出版社编著, 2004年。
[2] 汪晓勤、韩祥临《中学数学中的数学史》,科学出版社编著,200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