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及传承

2020-12-14金婷

关键词:传统探究文化

金婷

摘 要:小学语文教师为了实现在课堂教学渗透传统文化的目标,还要深刻认识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组织开展趣味性的传统文化教学实践,进一步構建课内课外的紧密联系,优化学生的思想认知,鼓励学生投入一系列主题性、趣味性、实践性的课内外传统文化学习,推动语文教学内容与传统文化深度融合,达到深化实施语文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积极探究传统文化现象的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 传统文化 教学策略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0.26.003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帮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更好的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教师还要在课堂创新教学方式,更好的体现小学语文教学的人文性与工具性属性,切实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提升学生综合文化素养的效果。

一、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作用

1.增强学生学习热情

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开展传统文化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认知,推动学生积极投入到识字、阅读、表达等一系列语文实践活动当中。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相结合,丰富了语文教学现象,新颖的图片、直观的视频和多元化的互动,推动学生主动探究一些传统文化现象,鼓励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中学习传统文化,进一步养成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帮助学生进行语文学习实践,推动学生个性化学习传统文化。

2.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现象,还有助于加强学生美育,同时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进一步丰富学生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知识储备。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学习活动,可以把古诗词、音乐文化、中国画和其他传统文化现象呈现给学生,从而达到对学生进行思想文化熏陶的效果。教师围绕课文渗透多种传统文化,能够达到提升学生文化素养、促进学生汲取丰富知识效果,帮助学生更好体会文本意境,推动学生了解作品内涵,达到提升学生品格效果。

3.深入理解语文知识

融合传统文化的语文教学创设了直观的教学情境,丰富了语文教学资源,实现了语文教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这有助于学生更深刻的体会语文知识,降低语文教学难度,促进学生对语文现象进行丰富感知和实践。而且融入传统文化的语文教学还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总结学习方法,实现语文教学内容的有效渗透,促进学生潜移默化、循序渐进的提高语文能力素养。

4.实现文化传承目标

在语文教学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有助于让学生更充分的了解各种传统文化现象,促进学生理解传统文化的精髓,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核心价值观教育。教师合理的设置传统文化的教学目标,采用多种传统文化教学方法,还有助于学生主动的探究传统文化现象,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并且在语文课堂上进行传统文化知识的应用实践,达到进一步提高学生精神文化素养的效果。

二、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课堂传承的策略

1.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现代小学语文进行传统文化教育,还要从现实教学环境出发,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教师应当具有信息化教学意识,能够充分的运用互联网资源优化学生的传统文化学习习惯,丰富课堂传统文化资源供给,着力让学生主动探究经典。首先,营造良好的传统文化学习氛围,运用互联网进行国学名著的导读,还可以在班组设置读书角,基于潜移默化的国学环境,促进学生养成学习传统文化的习惯。教师还可以通过微课或课前导读的方式激发学生探究传统文化的兴趣,养成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其次,定期组织开展国学经典学习活动,周期的在课堂展示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成果,让学生在课堂上畅谈阅读传统文化著作的心得。设置讨论交流的环境,鼓励学生交流学习传统文化的感受,推动学生更深层次的认识古人智慧,提高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行为自觉,达到提升学习传统文化主动性的意识。第三,能够构建课上课下互动的环境,鼓励学生在家庭开展传统文化活动,引导学生课下思考和练习课堂获得的传统文化知识。教师还要把当下热点传统文化现象,如祭孔、祭黄帝陵等融入语文课堂,找出语文在课文与传统文化衔接点,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各种文化民俗知识现象。

2.组织多种传统文化学习活动

传统文化教学应当具有丰富性、新颖性与实践性,只有保持传统文化教学形式的丰富多彩,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参与积极性,推动传统文化教学的蓬勃开展。首先,教师应当深度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资源,组织开展文字、古诗、诵读、阅读与研讨活动。基于课内教材进行价值观熏陶,分析经典著作的哲学内涵与情感态度。基于大量的民间故事、传统习俗和语言文字渗透传统文化理念,加强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例如围绕着古钱币主题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促进学生在古钱币资源辅助下深刻的理解赚、贷、赔等生字,进一步开阔学生的认识视野。其次,丰富传统文化教学的主题内容,通过课内教材进行励志教育、道德引导和情感熏陶,通过古代典籍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探究意识等等。第三,教师还要组织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活动,例如,可以结合综艺节目激发学生的传统文化探究热情,引导小学生观看《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诗词大会》等节目。还可以结合传统文化主题组织开展成语比赛、诗词比赛,或者进行传统文化现象的辩论等。多样的教学形式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推动学生积极投入传统文化的学习实践。教师还要结合不同时间点进行传统文化教学,例如在母亲节讲授《孟母三迁》《卧冰求鲤》等成语故事的教学活动,进一步创新教学活动方式,增强教学实践性,推动学生在一系列具有生活化的环境中充分的学习传统文化知识。

3.把握传统文化教学具体方法

传统文化教学必须从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在传统文化教学中贯彻以人为本、循序渐进和教学创新等基本理念,真正把素质教育理论与传统文化教学资源结合起来,达到提高传统文化教学效率的目标。首先,传统文化知识浩如烟海,仅凭课堂有限的时间不足以促进学生学习丰富的传统文化知识,教师应当采用翻转课堂教学的模式,充分的运用微课指导学生课下学习,课下鼓励学生集中展示,促进学生成为传统文化学习的主人。例如,在《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教学时,通过微课的方式播放有关圆明园的视频,让学生对圆明园文化有进一步的了解,让学生在课上展示自己收集的资料,推动学生深刻的体会圆明园文化,达到渗透传统文化的效果。其次,教师还要在语文课上组织开展丰富的实践活动,运用比赛、游戏和小组探究方式组织开展传统文化的教学活动,丰富传统文化教学的形式,促进学生投入趣味性的学习实践。例如,在古诗《元日》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探讨总结有关春节的文化习俗,促进学生在讨论中获得丰富的文化知识,在学生总结回答时激发学生反思意识,掌握更多的传统文化现象。第三,控制课堂教学节奏,根据课前、课中和课后不同环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例如,课前导演以视频演示为主,课中互动以学生展示为主,课后教学评价应当具有师生互动的特征,强调师生相互配合,优化教学活动的实践方式,达到有效开展文化传承的效果。

传统文化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为了实现文化传承的目标,还要从小学生的语文学习需要出发,合理的组织开展趣味性的语文教学实践活动,优化传统文化资源的呈现方式,通过一系列的趣味性、实践性、主题性、新颖的内容满足学生需要,进一步通过传统文化现象优化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达到全面提高传统文化教学质量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钱海萍《挖掘苏州文化 打造特色课堂——融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本地传统文化的几点方略》,《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20年第4期。

[2] 龚小平《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渗透》,《中外交流》2018年第8期。

[3] 张梅《浅谈如何让小学语文教学中绽放生命教育的光彩》,《南北桥》2019年第4期。

猜你喜欢

传统探究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设问引导探究
谁远谁近?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少年力斗传统
融入文化教“犹豫”等
清明节的传统
相似图形中的探究题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