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
2020-12-14李明燕
李明燕
摘 要:我国传统文化经历了五千年源远流长的发展,是我国文明发展的重要结晶。因此,传统文化教育是初中教育的重要内容。而对于初中数学教师来说,要深度挖掘数学学科知识内容与传统文化之间的联系,并积极对传统文化进行渗透,帮助初中学生们了解传统文化知识,提高学生们的文化素养,培养学生们的传统文化学习兴趣。
关键词:初中数学 传统文化 渗透策略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0.29.011
在我国悠久的历史发展中,出现过灿烂的数学传统文化,而这些传统文化内容也显示了古人的智慧。因此,在数学教育过程中,为了提高初中学生的文化素质和民族自豪感,培养初中学生道德品质和爱国情怀,初中数学教师要积极在课堂教学中对传统文化的知识内容进行渗透,引导学生们通过数学知识对传统文化进行学习,提高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让传统文化教育在数学课堂中发挥出作用。
一、深挖数学教材的传统文化内容,让传统文化在课堂中渗透
当下,随着对传统文化教育的越发重视,在对新课改的数学教材进行编排时,也融入了许多传统文化的知识内容。而这些内容不仅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也是提高初中学生综合素质的重点知识内容。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对传统文化的教学内容进行深挖,让数学学科与传统文化的联系更加紧密。通过数学教学提高初中学生们的传统文化学习意识,让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蕴含的魅力,积极在数学课堂中感悟传统文化的内涵,让数学课堂成为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重要场所。不仅要提高学生知识水平,也要丰富学生们精神文化,为培养学生们的综合素质起到更加积极的作用,完成素质教育的教学目标。
例如:在对初中数学《正数和负数》进行课堂教学时,初中数学教师便可以挖掘数学教材中的传统文化知识,通过传统的数学文化,引导学生们对知识内容进行学习,培养初中学生传统文化学习兴趣,激发学生们内心深处的文化自信心。而在教材中显示了计数的重要性,在我国古代人们通过计数进行生产与生活,在我国古代“算筹”就是重要的计数工具,人们通常运用红色代表正数、黑色代表负数,这也是我国古代人重要的计数方法。初中数学教师可以结合这一传统文化内容,对数学知识进行课堂教学,并对我国传统文化进行渗透,帮助初中学生了解正数和负数的概念,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引导学生感悟我国传统文化的内涵。
二、丰富课堂教学活动,培养学生传统文化学习兴趣
在实际开展数学教学时,通过实践活动教学锻炼学生能力,是深化学生理解知识点的重要教学方法。同时,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也是渗透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要积极开展教学活动,并结合数学知识与传统文化的联系进行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的设计,引导学生们通过分析传统文化内容,帮助学生们理解数学知识,提高学生们的传统文化素养。在实践活动中,通过趣味性的活动形式,也能激发初中学生们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们在课后也能积极对传统文化进行探索,让学生们对传统文化能够有更深入的理解。在学生掌握传统文化的同时,提高初中学生文化意识和民族自豪感,让传统文化在数学课堂中能够渗透与传承。
例如:在对《二元一次方程组》进行课堂教学时,初中数学教师便可以组织学生们参与到实践学习活动中,针对数学知识内容与传统文化进行课堂教学。方程思想在我国传统文化中也有着重要的体现,我国许多传统数学问题都可以运用方程的思维进行解答。比如:在《孙子算经》中的“鸡兔同笼”问题;或是《九章算术》中关于“燕子和麻雀”问题等,通过这些问题,数学教师可以开展解题实践探究活动,让学生们通过实践活动对传统文化进行了解,培养初中学生们的方程思维,使学生们掌握运用方程的解题方法和技巧,并能够熟练运用解方程的方法,针对我国传统文化问题进行解决,锻炼初中学生们数学思维,提高学生们的文化意识。而初中学生们从中能感受到古人的智慧,激发了学生们对传统文化探究的兴趣和欲望。
三、运用多样化的教學方法,营造传统文化课堂学习氛围
在实际开展数学教学的过程中,为了让传统文化渗透效果得到提高,初中数学教师要对教学方法进行合理运用,并结合学生们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对课堂教学计划进行合理的设计。而对于初中学生们来说,课堂的学习动力主要来源于学生们的兴趣。因此,在设计课堂教学计划时,数学教师首先要对学生的兴趣进行激发,让初中学生们能够积极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并主动对传统文化进行探究和学习。如:通过信息技术进行课堂教学,或是通过创设学习情境对传统文化进行渗透,以提高传统文化教育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进行《轴对称》的知识内容教学的过程中,初中数学教师便可以对传统文化知识进行渗透。轴对称在我国古代便有着丰富的应用,数学教师可以结合传统文化对轴对称知识的应用进行教学渗透,并通过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将轴对称的应用向学生们进行展示。如:在传统文化京剧中的脸谱、在我国传统建筑文化中对轴对称的应用、传统剪纸艺术中的轴对称。通过多媒体设备对传统文化内容进行展示,既能对传统文化进行渗透,也能帮助学生们理解轴对称的知识概念。在提高学生数学知识水平的同时,还能推进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让学生们理解传统文化中的数学美,让数学课堂中传统文化的氛围更加浓厚。
四、通过传统文化游戏,引导学生掌握数学知识
对于初中学生们来说,学习兴趣也是调动学生们传统文化知识学习的动力。因此,在实际教学中,为了提高传统文化渗透的教育效果,数学教师要针对学生兴趣进行培养,积极将传统文化的游戏融入数学课堂中,让初中学生在游戏中理解数学知识,感受传统文化的内涵。这样不仅能够培养学生们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也能激发学生们对传统文化学习的热爱,让传统文化教育的效果能够显著提高。
例如:在对《三视图》的知识内容进行课堂教学时,初中数学教师便可以结合“鲁班锁”的游戏形式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通过鲁班锁的游戏,初中学生不仅能够了解传统文化,也能够意识到古人的智慧,让学生们的空间观念能够在数学课堂传统文化游戏中养成,在针对学生们理解“三视图”的知识内容中能够起到重要的意义与作用。而在实际开展传统文化游戏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首先要对游戏进行合理设计,并对学生们进行分组,让学生们通过小组竞赛的方式,看哪一组最快解开“鲁班锁”。在学生们完成游戏后,数学教师要对榫卯结构进行介绍,对传统文化进行渗透,并了解教学内容,提高学生们的空间感,让学生们在对知识内容进行学习时,能够快速理解知识的概念。
五、运用传统文化故事,培养初中学生数学思维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可以通过传统文化故事,在数学课堂中对传统文化进行渗透,引导学生们对传统文化进行学习和了解。同时,结合故事内容中的道理,培养初中学生们的数学思维,锻炼初中学生们的数学探究学习能力。因此,数学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内容选择适宜的传统文化故事进行教学渗透。
例如:在对《消元——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进行课堂教学时,数学教师要对初中学生们的转化思维进行培养,这时数学教师便可以通过传统文化故事进行教学渗透,如:讲《曹冲称象》的故事,这样既能对传统文化进行渗透,也能帮助初中学生们理解转化思维的本质。而在转化思维方式下,初中学生们便能够掌握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通过消元将二元一次方程组转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组进行求解。此外,在解数学题的过程中,许多问题也可以通过转化思维进行解决,有效提高了初中学生的解题能力。
在学习初中数学时,数学教师要重视传统文化渗透。不仅要优化教学方法,也要选择适宜的传统文化内容进行渗透。在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同时,培养初中学生们的传统文化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魅力与内涵,提高学生们的文化素养。
参考文献:
[1] 凌尚辉《新课改下的农村初中数学教学策略探究》,《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6年7期。
[2] 陈晓芸《在课堂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江西教育科研》2005年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