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传承非遗文化
2020-12-14欧阳蕾
欧阳蕾
摘 要: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结晶,对于我国文化的传承具有重要意义。在小学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也要将学科与非遗文化之间的联系进行关注,并积极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对非遗文化进行渗透和教学,让小学生们了解我国非遗文化,提高学生们的文化意识,让非遗文化能够在体育课堂中得到传承。
关键词:小学体育 非遗文化 传承文化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0.29.030
随着我国历史的发展,也孕育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而这些非遗文化不仅形式非常广泛,也有许多非遗文化内容与教学有着紧密的联系。在体育学科中,便存在着许多非遗文化,而这些文化大多是我国古代人民在劳动生产中的智慧,其中包括了许多趣味性和竞技性的运动或游戏,通过这些非遗文化的训练,也能有效提高小学生们的身体素质。因此,小学体育教师要将非遗文化和体育教学进行结合,并通过积极的体育训练提高非遗文化的教育效果。
一、我国小学体育教学中传承非遗文化的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当下,我国许多小学体育教学仍在运用传统的教学观念,不仅课堂教学方式单一,教学也缺乏趣味性。对小学生们的体育学科兴趣培养非常不利,也无法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导致许多小学生们不愿意参与体育训练,自然无法通过体育训练锻炼学生们的身体素质。因此,体育教师们要重视对体育教学的改革,并注重运用素质教育理念,对小学生综合素质进行培养。要通过德、智、体、美、劳等多方面提高小学生们的综合能力。而这就需要体育教师将学生们作为课堂的学习的主体,优化体育课堂教学策略,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到运用训练中。在实际教学中,体育教师也要融入新的体育运动形式,以激发小学生们的体育学习兴趣。并对体育课堂教学进行拓展和延伸。随着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让许多教师们开始关注非遗文化的教育价值。而非遗文化与体育学科又存在着紧密的关联,所以小学体育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对非遗文化进行渗透,让非遗文化和体育教育进行融合,培养小学生们身体素质的同时,让非遗文化能够在体育与课堂中得到传承和弘扬。帮助小学生们了解我国更多非遗文化知识,提高小学生们的文化意识。此外,将非遗文化与体育教学进行有效结合,也能推进我国小学体育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让体育教学的效果显著提高。
二、小学体育教学中传承非遗文化的教学策略
1.对体育教学课程进行改革,拓宽体育教学视野
传统的小学体育教学内容大多是田径和球类运动,不仅教学方式单一,教学内容也非常枯燥。小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容易产生厌倦,导致学生们失去课堂学习兴趣。而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小学体育教师也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拓展,改革传统的体育教学课程,并将非遗文化作为课堂的重要教学内容,将其融入体育课堂的教学体系中,让非遗文化能够在体育教学中发扬光大,帮助小学生了解更多的非遗文化知识内容,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效果,对学生们的身体素质进行培养,让非遗文化通过体育课堂教学进行传承。而小学体育教师在对非遗文化教学内容进行选择时,也要依据小学生们的学习特点,选择适宜合理的非遗文化教学内容,培养学生们的体育学习兴趣,促进小学生文化意识的养成和提高。
例如:在对我国非遗文化中的“形意拳”进行教学时,小学体育教师便可以结合学生们的特点,对非遗文化“形意拳”的动作要领进行掌握,并指导学生们进行非遗文化运动的训练,激发小学生们对非遗文化的学习兴趣。而对于小学生们来说,本身对于“形意拳”等非遗文化便有着好奇心和浓厚的兴趣,在课堂学习过程中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学习过程中,有效提高了小学生们的身体素质,让教学质量也能显著提高,对非遗文化的传承起到了重要的意义。所以,小学体育教师要积极将非遗文化融入体育学习中,改革体育教学的课程和教学体系,创新体育课堂的教学方法,引导小学生们依据自己的兴趣选择非遗文化学习内容,在培养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提高小学生们对非遗文化的认知和了解。
2.将文化理论学习与实践教学进行有效结合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实践教学占据了大部分的教学时间,但是对于理论知识的教学也是体育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将理论与实践教学进行有效结合,才能真正提高体育教学的效果和质量。而对于非遗文化传承教学来说,同样需要实践和理论相结合。因此,小学体育教师不仅要注重在实践中引导小学生们对体育非遗文化进行学习,同时,也要抽出时间开展非遗文化理论知识内容的教学,并结合信息技术设备,通过视频、图片等资料内容,引导小学生对非遗文化的历史背景、发展历程进行了解。这些内容也能吸引小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小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而这也为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兴趣的引导下学生们积极参与到实践学习中,对体育非遗文化进行训练,提高了体育课堂非遗文化传承的教育效果。
例如:在对非遗文化中的“抖空竹”“滚铁箍”等趣味性运动内容进行教学时,小学体育教师不仅要注重对非遗文化的实践教学,同时也要对非遗文化理论知识教学进行重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可以结合非遗文化教学内容,对理论知识课堂教学进行合理设计,如:针对非遗文化“抖空竹”的历史背景发展,以及抖空竹的技巧和方法等内容进行理论知识教学。提高小学生们对于非遗文化的了解,让小学生们意识到“抖空竹”需要身体之间进行配合。而为了让学生们真正感受到非遗文化的魅力和乐趣,理解非遗文化背后传承的内涵,激发小学生们对非遗文化的学习热情,小学体育教师也要积极开展实践教学,并为学生们准备丰富的学习道具,让小学生们在课堂学习“抖空竹”这项体育非遗文化,提高小学生们的身体素质和身体协调能力。完成体育课堂的教学目标,让非遗文化在体育课堂能够传承。此外,小学体育教师也可以结合“抖空竹”中的高超技术,对小学生们的兴趣进行调动,让小学生们通过学习对我国非遗文化进行传承。
3.将体育运动与非遗文化进行融合,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果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有着许多的体育项目都和非遗文化存在着关联。体育教师也可以结合这些运动形式,对非遗文化进行拓展与延伸,让非遗文化能够在体育教学中进行渗透。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激发小学生们对非遗文化的学习兴趣与激情。在进行体育非遗文化教学的过程中,体育教师也要将非遗文化的教育价值、健身功能进行体现,积极引导学生们进行体育非遗文化的训练,引导小学生们发掘非遗文化背后的民族文化内涵和精髓,让非遗文化的教育价值在体育课堂中能够体现。
例如:在对非遗文化中的“舞蹈”进行体育教学时,体育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们进行舞蹈动作的练习,同时也要结合民族的特色音乐,让小学生们在歌舞训练中学习非遗文化、了解非遗文化、传承非遗文化。同时,针对非遗文化的内涵进行渗透,让小学生对不同民族的非遗文化舞蹈特色进行了解,感受独具我国民族文化特色的舞蹈艺术,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和美感。
4.提高小学体育教师们的非遗文化教学能力
在小學体育非遗文化教学过程中,学校的师资力量影响着课堂的教学效果和质量。因此,对于小学体育教师的选拔也需要学校给予重视,并重视对体育教师专业素质的培养,提高小学体育教师们的非遗文化素养,让体育教师不仅了解非遗文化,也能针对非遗文化设计合理的教学计划,引导小学生们理解非遗文化,培养小学生们对非遗文化学习兴趣。此外,也可以找到专业的人士来到体育课堂进行教学拓展,不仅能够为学生们演示体育非遗文化,也能对非遗文化背后的内涵进行讲解。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要积极将非遗文化融入课堂教学中。通过非遗文化教育,引导小学生们了解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让小学生们通过体育非遗文化的运动训练,身体素质能够不断提高,文化意识也能逐渐养成,推进小学体育教育的改革和创新。
参考文献:
[1] 陈鹏《中国武术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传承研究》,《武术研究》2020年第5期。
[2] 曹利钦、马金晶《依托小学体育课堂传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体育时空》2016年第16期。
[3] 吴雄文《在学校体育教学中传承和发展民族体育》,《文体用品与科技》2017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