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体育教学中如何渗透传统文化
2020-12-14蔡国梁
蔡国梁
摘 要:我国大力提倡素质教育,要求在学生学习的各个阶段,学校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条件,使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活动中,通过体育学习,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精神面貌以及性格。基于上述需求,在体育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以传统文化为视角,使中学体育教学进入到创新发展时期,有助于学生在体育运动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促进学生综合素养全面发展。
关键词:中学体育 传统文化 教学方法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0.29.031
中学是学生学习的关键时期,学生在学习中会承受较大的压力。为缓解学生的压力,使学生以饱满的状态进行学习,需要中学重视体育教学,通过体育教学,实现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全面发展。但是中学阶段采用应试教育方法,使学生将更多的精力用于学习考试知识方面,导致体育教学的占有率不断降低。针对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积极融入传统文化,采用多种方式使传统文化与体育教学有效地融合,提升体育教学的整体性。
一、中学体育教学渗透传统文化的意义
中学体育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一是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摆脱原有教学模式的束缚,以便让学生在体育学习中,自主探究传统文化,基于传统文化感受体育学习的意义。二是让学生在体育学习中,遇到困难和挑战时,可以通过传统文化的教育,使学生产生战胜困难的决心,并勇于接受挑战,让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可以依托传统文化增强信心。三是推动中学体育教学的创新发展,我国一直致力于打造体育强国,在全民健身的背景下,突出我国具有优势的体育项目,以便带动更多的体育项目快速发展,在不同的项目发展中,需要在中学阶段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使更多的项目在中学时期拥有庞大的基础,实现为我國各个体育项目培养和输送人才的目标。
二、中学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中学学生面临升学考试的压力,会将更多的精力用于学习考试方面,导致学生缺乏足够的时间进行体育锻炼。此外教师和家长过分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学生承受较大的心理压力,即便参与体育活动,在活动中无法精力集中,极易导致学生出现伤病问题。许多中学在日常体育教学中,教师未能安排学生进行系统的学习,并且受到其他学科的影响,体育课经常出现被占用的情况,长此以往学校的体育教学工作无法正常进行,不仅不利于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还严重限制体育教学的发展。
三、中学体育教学渗透传统文化的原则
1.主体性原则
将传统文化渗透到中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转变原有的理念,充分发挥引导作用,使体育教学与传统文化有效地融合,在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同时,还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与原有的教学方式相比,融入传统文化,要求将学生确立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充分挖掘学生主动学习的潜力,在主动学习中感受传统文化,并且增强学生的体育素养。
2.内化性原则
体育教师在渗透传统文化过程中,应学会与学生进行交流,在交流中了解学生的需求,然后为学生提供合适的教学条件,在合适的教学条件中,学生会重视内心对传统文化和体育教学的各项需求。
3.整体性原则
在渗透传统文化过程中,传统文化应覆盖到每个学生,在教学中体现出整体性原则。传统文化与体育项目中的要求建立关系,让学生完成教学目标后,通过增强学生体育学习的整体性,即可实现体育素质与传统文化内涵协调发展。
4.差异性原则
中学时期的学生在思想和行为等方面会体现出较为明显的差异,坚持差异性原则,以学生的实际需求为切入点,采用因材施教的方法,满足学生对体育学习的需求,在学习中为学生提供差异化的服务,才能使学生产生喜欢学习体育知识的欲望,并且在学习中会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精髓。
5.系统性原则
坚持系统性原则,要求体育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过程中,根据体育教学要求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学生建立系统性的学习体系,使学生在参与各种体育项目期间,可以不断地进行传统文化学习。在建立的体系中,传统文化与体育教学建立紧密的关系,会进一步增强体育教学的稳定性,实现体育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四、中学体育教学渗透传统文化的方法
1.讲述优秀的体育事迹,增强传统文化教育
我国在推行素质教育过程中,将优秀的体育事迹,与传统文化有效地结合,借助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感受中华民族不屈的奋斗精神。我国拥有灿烂的传统文化历史,其中体育文化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围绕体育事迹,充分融入传统文化,让学生在了解体育事迹的同时,还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我国在近现代历史发展中,遭受到许多的屈辱,有些西方人称中国人为“东亚病夫”。在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大力发展体育事业,在艰苦的条件下,诞生出许多优秀的运动员以及集体。体育正是中国与世界交流以及世界了解中国的有效途径,新中国第一枚奥运金牌,是由自选手枪选手许海峰获得,此后中国女排蝉联世界大赛三连冠。在取得奥运成绩突破前,1932年,刘长春一人代表中国参加第十届洛杉矶奥运会。在中国正处于动荡的时期,刘长春一人来到美国参加奥运会,向世界表明中国人的决心和信心。正是近现代中国许多优秀的运动员不断地拼搏努力,使中国在走向体育强国的道路上奠定坚实的基础。
1979年国际奥委会全员表决,恢复中国奥委会在国际奥委会的合法地位。正是众多的体育工作者,在不断的努力拼搏中,向我们展示出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在中学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通过讲述优秀的体育事迹,增强传统文化教育,使学生的心理受到更多的鼓舞,在体育学习中会产生较强的探究传统文化的欲望,有助于学生形成传统文化意识,积极参与体育学习。
2.通过集体活动,渗透传统文化
体育项目会考察学生的意志品质,在项目中学生的心理和身体会受到更多的磨砺。体育教师采用集体活动的方式,利用集体的力量向学生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以此渗透传统文化,彰显传统文化中集体主义精神。学生在集体活动中,教师以传统文化为视角,向学生强调集体的重要性,如在许多集体项目中,包括足球、篮球等,需要通过集体的配合,才能在比赛中战胜对手。教师应为学生在集体项目中设立目标,要求学生必须组建一个集体,充分发挥集体的优势完成目标。学生在完成设定的目标过程中,教师发挥引导作用,向集体积极渗透传统文化,让学生认识到集体的重要性。学生在集体项目会面对失败和挫折,导致学生的心理受到打击,教师应运用传统文化,将学生遇到的挫折和打击,作为今后学习和生活中磨砺性格以及品质的有效载体,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养全面发展。
如在人教版初中体育七年级《简单的战术配合》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教学中组织学生建立集体,让学生在集体中相互学习,建立默契的配合关系,增强学生的心理品质,使学生具备较强的合作精神。学生在集体活动中,通过足球战术的演练,渗透传统文化,让学生在集体中不断提升综合素养。
3.结合体育教学目标,阐述传统文化的精神
中学体育教学过程中,会以增强学生身体素质为基础,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磨砺意志,在面对学习压力时,学生可以保持充沛的体力,勇于面对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向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围绕学习目标,采用有效的方式融入传统文化,让学生学会以传统文化的视角,增强对传统文化精神的体验感。如在篮球教学中,教师为学生设定学习目标,根据目标要求学生掌握动作要领,在学习中遇到问题时,可以建立学习小组,学生彼此间相互帮助,通过传统文化的精神,使学生在小组内的体育锻炼更加和谐,从而提高体育教学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在中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转变原有的教学理念,采用多种方法渗透传统文化,在渗透传统文化过程中,可以增强学生的体育精神,让学生在体育项目中感受传统文化的精神以及价值,使学生通过体育锻炼,既能增强身体素养,还能增强文化素养,有效促进学生综合素养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姚建芳《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益——学会倾听,学会评价,师生共同成长》,《体育师友》2016年第5期。
[2] 楚爱英、罗俊波《中国传统文化素质观照下体育高职院校大学生文化素质研究》,《戏剧之家》2015年第9期。
[3] 王强、迟同斌《体育教学中如何有效把握和落实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中国学校体育》2013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