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音乐与传统文化的潜在关系
2020-12-14李敏洁
李敏洁
摘 要:中国传统文化是重要的民族文化瑰宝,对于继承、发扬和创新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价值。新时代还要加强民族音乐教育实践活动,进一步促进民族音乐教育升级,积极传承民族音乐文化。本文分析高师民族音乐教育的现状,探究民族音乐教育与传统文化有机融合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传统文化 民族音乐 融合实施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0.29.027
音乐是人类最早的文化形式之一,音乐是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本身具有民族特征和独特文化内涵。应当构建民族音乐与传统文化的结合机制,加强民族音乐教育力度,着力在民族音乐教育中充分地宣传展示传统文化,从而提高传统文化的影响力,提高民族音乐传承的质量。
一、民族音乐与传统文化潜在关系分析
1.民族音乐具有文化属性
民族音乐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生产生活中积累创作的音乐,它包括了民间音乐、文人音乐与宗教音乐等。民族音乐是持续发展创新的,民族音乐的各种形式受社会生活生产的影响并处在不断变化中。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滋养下,民族音乐具有独特风格,呈现独特的地方性,并且在世界音乐舞台上表现出独特价值。民族音乐一部分来自国家的典制音乐,例如:祭祀类、凯歌类、朝会类音乐。另一部分来自民间娱乐性音乐,它既保留了汉民族音乐的特征,又融合了多民族音乐。民族音乐是经过文人创编整理的音乐,是经过提纯的特殊音乐形式,民族音乐具有较强的文化传播功能,是进行思想熏陶、情感共鸣与文化展示的重要载体。
2.中国传统文化的音乐性
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艺术形式多样,音乐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形式,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力。首先,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独特的律动性,无论是中国古代的诗词、绘画、建筑,还是其他艺术形式,都具有明确的节奏性,流行着音乐一般的旋律美。其次,中国民族音乐可以就地取材,各地大量的民间音乐是民族音乐形成的基础,民族音乐继承、发展和创新了民间音乐。第三,中国民族音乐具有极强的文化包容性,经过文人和音乐家整合的民族音乐极大地包容了多种音乐形式,同时保留了传统文化的内核,借助多种音乐形式传承了中华民族核心文化理念。新时期的民族音乐创新需要保证民族音乐的传统文化属性。
二、民族音乐教学的传统文化应用现状
1.民族音樂教学不足
目前,西方音乐教学比例呈上升趋势,民族音乐教学占比不足,在东西方文化交流持续加强的背景下,我国音乐教育很大程度上受西方音乐教育观影响,音乐教育内容偏向于西方音乐和现代音乐。高校民族音乐教育受到全球一体化的影响,吸收了大量西方元素,使得高校民族音乐教育受到一定的冲击。西方民族音乐教育占比上升,民族传统文化音乐教育占比下降,学生对民族音乐学习兴趣不足,教学资源配置有限,客观上阻碍了我国民族音乐教育的广泛普及。
2.教学方法相对陈旧
民族音乐教育的教学方法相对陈旧,课堂教学以理论授课为主,实践课的创新性与互动性不足。民族音乐教学对传统文化的渗透不足,往往单纯地进行理论渗透,没能在民族音乐教学时设置良好的传统文化情境,传统文化资源与学生日常生活、音乐实践、当下流行音乐现象结合不紧密。民族音乐教学以技巧训练为主,未能建立宏观的传统文化与民族音乐教育的渗透机制,有时忽略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地位,不能构建探究、互动、实践性的民族音乐教学体系。
3.传统文化研究不足
当前民族音乐教学对传统文化的研究不足,一方面,民族音乐教学中的传统音乐文化的素材较少,未能广泛挖掘、传承和使用民族音乐文化。另一方面,教师不能研究传统文化与民族音乐教育融合的教学理论,未能在新课改的理论下优化民族音乐教学模式,没能以有效方式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不利于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高校民族音乐教育融入传统文化应当对传统文化进行深入研究,需要对传统文化知识加以整理,用适合学生的方式传授给学生相关知识,帮助学生加深理解记忆,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使民族音乐与传统文化有效地结合。
三、民族音乐教学传承传统文化的策略
1.优化民族音乐教育发展目标
为了通过民族音乐教育更好地传承传统文化,还要优化民族音乐教育目标,明确传统文化在民族音乐教育中的地位,加强传统文化的研究工作。高师院校应当高度重视民族音乐教育的管理,对民族音乐教育传承传统文化给予足够的重视。首先,将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与民族音乐教育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大力进行民族传统音乐文化资源的开发,不断优化民族音乐教育课程理念,增强民族音乐教育的文化要素,多层次的开展民族音乐实践课。其次,优化民族音乐文化教育的目标、方向、职责与形式,拓展民族音乐传承传统文化路径,开设丰富的传统文化选修课程与实践课程。第三,结合高师民族音乐教育的情况,构建民族音乐传承传统文化的教育研究机制,加强相关教学理论、教学法和教学资源的开发工作,形成良好音乐教育格局。
2.渗透传统文化音乐教育内容
高师民族音乐教育还要积极渗透传统文化内容,合理选择渗透传统文化的音乐教育素材,找出民族音乐文化传承需要解决的问题。首先,明确民族音乐文化的综合性,进一步了解民族音乐的发展史,结合民族精神、风俗习惯、地方音乐文化融入新颖、直观、丰富的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素材,大力挖掘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艺术性,不断提高民族音乐作品的影响力。其次,从本土音乐出发,大力挖掘整理优秀的民间音乐,尤其重视少数民族音乐资源的开发,积极建设校本教材,将区域传统音乐文化资源转化民族音乐教育资源,丰富民族音乐教育内容,通过民族音乐教育对学生进行文化、思想和情感熏陶。第三,成立传统音乐文化的课题研究小组,加强民族传统音乐文化、舞蹈、器乐发展史的研究民族艺术文化传承的教学体系。
3.加快民族音乐文化教法创新
互联网+时代学生学习民族音乐和接受传统文化熏陶的渠道日渐多样,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成长需要创新教学方法,优化传统的教学模式,实现教学活动的革新。首先,加快民族音乐教育的教学方法革新,进一步提高民族音乐教育的实践性,促进民族音乐教育与传统文化的深度融合,引导学生走出校园、走进民间,进一步体验民间音乐活动,感受民族音乐文化的魅力。其次,传统民族音乐文化以口耳相传为主要模式,教师还要引领学生分析即兴演奏的案例,鼓励学生加强基础知识,进一步探究民族音乐的奥秘,大力组织学生开展探究学习活动,通过导师制、课题制、项目制的方式组织开展教学活动,从而提高学生研究传承传统音乐文化能力。
4.加强师资队伍力量建设工作
民族音乐与传统文化相融合的高师民族音乐教育需要整合教育资源,创新教育教学活动方式,构建实践化的教学体系,高师院校还要进一步强化民族音乐教师的专业能力,组建优质的民族音乐教育队伍,广泛聘请行业专家来校任教,组织开展丰富的讲学与研究活动。通过学术讨论、专题讲座、校友交流和民族音乐文化传承课研究民族音乐的发展现状与热点动态。还可以组织开展课题研究、论文比赛或者组织汇报演出,组织专项教师培训活动,达到提升民族音乐教育队伍能力的效果。构建网络互动平台,为民族音乐教师提供丰富的网络学习资源,基于网络互动研讨开拓民族音乐专业教师的视野,促进民族音乐教师更好地汲取多种传统文化资源。
综上所述,民族音乐是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形式,民族音乐与传统文化具有相互促进的关系,新时代还要优化民族音乐教学方式,完善传统文化的传承机制,着力加大民族音乐的教学力度,在民族音乐教学实践科学化的传承传统文化,从而有效宣传优秀传统文化,提高民族音乐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1] 包清文《民族音乐文化传承及高校音乐教学创新》,《北方音乐》2019年第23期。
[2] 宫成《试论民族音乐文化传承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融合》,《北方音乐》2018年第5期。
[3] 赖月娟《高校音乐教学与民族音乐文化传承问题探讨》,《北方音乐》2019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