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助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2020-12-14尹文昊

关键词:弘扬中华民族内容

尹文昊

摘 要:在现阶段的时代发展进程中,传统文化的内容可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理念,使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促进学生的文化素养。但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因为知识的逻辑思维性导致学生没有较大的学习兴趣,无法借助传统文化加强学生的理性思维。因此,教师要依托小学数学课堂,弘扬民族文化精神,逐步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

关键词:小学数学 中华民族文化 教学策略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0.29.010

随着传统文化理念的提出,教育事业逐渐注重传统文化与教学内容的结合方式,教师不仅要引领学生理解数学思想,还要利用文化内容推动学生的学习能力,增强学生的精神世界。因而,教师需要在尊重学生心理的前提下,采取新型的教学模式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不断提升学生的民族信念。

一、传统文化的作用

1.有利于丰富数学课堂的教学内容

中国历史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存在较多的形式,教师可以从多方面引领学生探究文化内容,增强学生的学习意识。因而,借助小学数学课堂弘扬传统文化的教学理念可丰富教学内容。结合教材知识点,带领学生通过不同的文化形式掌握数学思维,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促进学生的学习质量,使学生不断在接受教学内容的同时提高文化素质,全面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活奠定基础。

2.有利于激发学生对数学内容的探索欲望

小学数学教学内容是启蒙学生理解抽象化知识内容,加强学生的学习效果。为此,弘扬传统文化的第二个作用是有利于激发学生对数学内容的学习欲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领学生通过数学故事内容加深印象,逐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借助传统文化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发挥学生的创新思维,充分活跃学生大脑,使得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思路较为清楚,增强学生的上课状态。

3.有利于带领学生学习文化内容

在小学数学教材内具有较多的数学符号,它们代表了中国的发展历史通过学习可提高学生的文化自信,加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为此,依托数学课堂弘扬传统文化可引领学生掌握不同的文化内容,使学生在数学课堂内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韵味,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所以教师要积极利用数学课堂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继而推动学生的文化素质的提升。

二、小学数学课堂弘扬传统文化的教学策略

1.借助情境教学模式弘扬中华美德

因為原有的教学思想导致学生课堂的积极性不是很高,无法进一步促进学生对数学内容的学习乐趣,不能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因而,教师可采取情境教学模式带领学生感受不同场景下的传统文化,并在其中渗透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无形中深化数学印象,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并且,教师需开展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引入传统美德,引领学生通过具体的实践掌握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品质,使学生健康茁壮地成长。

例如在学习《测量》时,教师就可利用情境模式带领学生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加强学生对米与厘米测量的运用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给每位学生一根绳子,并让学生按照教师说明的数字进行展示,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而后,教师可将“准”“规”“矩”等物体进行讲解,以“陆行乘车,水行乘舟,泥行乘橇,山行乘撵,左准绳,右规矩,载四行,以开九州,通九道”的内容吸引学生目光,引导学生根据诗词的提示猜想以上测量工具的作用,将传统文化与数学测量进行结合,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文化的魅力,进而加深学生对测量单位的认识与理解。同时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根据自己所学的内容帮助他人,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的思想品质,提高学生的学习思维。

2.通过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对中华民族的自豪感

由于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状态没有达到高层次阶段,对文化的吸收能力也不是很好,使得教学效果呈现不上不下的现象。再加上学生对传统文化没有基础的认知能力,无法快速理解教师说的内容。为此,教师需联系学生的性格特点与数学知识点,逐步根据学生的年级层次导入传统文化,领导学生根据文化内容感悟人生哲理,培养学生对中华民族的自豪感,让学生对事件有基础的辨别能力,以此不断带领学生感受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例如在学习《公顷和平方千米》时,教师就要促进学生对平方米、平方千米、公顷之间的换算能力,并引入中国的土地面积,增强学生的民族信心。首先,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借助故事性的内容导入知识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欲望。而后,教师可引入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建筑物——长城,指引学生活跃大脑,猜想长城的具体面积是多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其次,教师需将中国的本土面积与西方土地面积进行对比,使学生认识到公顷的具体范围,进而提升学生对中华民族的自豪感。然后,教师可将中国在被殖民期间的事实进行简要的说明,让学生根据真实发生的文化内容明白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以此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逐步推动学生的学习效果,增强学生的自我约束意识。

3.与学生进行互动,带领学生感知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在新时代的今天,各色教学因素充斥着数学课堂,使得学生的德育意识正处于发展阶段,无法稳中求进,增强学生的思想品质。因此,教师要在数学课堂内借助传统文化对学生实现素质教育,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带领学生在数学问题中感受传统文化魅力。并且,教师还要以自身为榜样,在学生面前发挥榜样的作用,以此逐步增强学生的文化素质。

例如在学习《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时,教师就需要帮助学生明确小数之间的进位率内容,以实际活动提高学生对算盘与算筹的基础掌握。在课堂内,教师首先要以整数内容为基础逐步引入小数内容,使学生能够快速接受小数的知识点,促进学生的学习效率。而后,教师需将具有民族色彩的算盘与算筹引入课堂,并与学生进行互动,询问学生:“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两个物体的作用吗?”从而带领学生感受传统文化色彩,增强学生对小数计算方法的掌握。其次,教师要以算盘、算筹在数学计算中的问题开展抢答活动,利用学生的竞争意识,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能力,弘扬中华民族作品。像是:“算筹的纵式表示3与6应怎样表示?”或是:“算盘上的珠子怎样才算进位?”以此让学生牢记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不断推动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感知力。

4.加强传统文化与数学内容之间的联系

弘扬传统文化是缩小教材与现实之间距离的重要保证,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因而,教师要借助传统文化带领学生突破重难点内容,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同时,教师要明确数学课堂的教学目标,引领学生根据传统文化内容深层次地探究数学问题,不断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加强传统文化在数学课堂内的作用,逐步展现新型的教学课堂。

例如在学习《图形的运动(二)》时,教师就将京剧脸谱内容引领学生掌握对称轴的概念,继而提高学生对图形的掌握。在教学前,教师需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并借助教材内容挖掘其中存在的传统文化,丰富教学环节。而后,教师需将对称图形的特点进行说明,加深学生印象,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其次,教师可展示京剧不同类型的脸谱,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带领学生分析哪些是对称图形,哪些不是,并借此机会将京剧内容进行描述,让学生理解生旦净末丑不同模式下的发展,阐述京剧的发展历程以及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作用,发扬京剧精神,带领学生共同观看京剧内容,不断激发学生对京剧的喜爱之情,以此逐步增强传统文化的作用。

综上所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教师需要借助数学课堂弘扬民族优良传统,提升学生的民族信心。在情境教学模式中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让学生约束自己的行为,培养学生对中华民族的自豪感,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互动,带领学生感知传统文化,领悟文化的魅力,进而不断提升课堂的教学质量,弘扬传统文化特色。

参考文献:

[1] 吴灿《在数学课堂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科教文汇》2020年第7期。

[2] 黄任忠《浅谈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年第2期。

[3] 刘志伟《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年第7期。

猜你喜欢

弘扬中华民族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From Xia People to Han People and to Chinese Nation— A Study of the Trajectory of the Cohesion and Integration of Chinese Ethnic Groups
主要内容
弘扬雷锋精神,既不左,也不右
The Main Modes of Alternative Education in Mainland China and Their Impact on Traditional Education
弘扬“最美” 打造精神家园
弘扬雷锋精神 坚持与时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