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梅:把“孝”与“善”种进学生的心里
2020-12-14
“由于学校70%—80%的学生都是留守学生,父母在外打工,和他们长期生活在一起的爷爷奶奶辈比较多,作为校长,除了抓好教学质量,多为国家培养几个人才外,还可以给学生带去些什么?”对于学生的培养,王小梅常常这样问着自己。作为学校的“领头羊”,不仅要带领学校更上一个台阶,更要带领学生们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走上合适自己的道路。
于是,学校结合丰都县“唯善呈和”的思想和当下青少年的特点,决定把孝善文化当作学校的一门课程进行开发,试图通过各种活动的熏陶感染,把中国传统的“孝”与“善”种进学生的心里。
传统的德育教育脱离学生的生活,知行脱节,加之教育者居高临下地说教,导致效果不好。如何化枯燥为生动,变说教为熏陶,这是王小梅和她的团队在践行“孝善文化”过程中不断反思的问题。于是,她们把孝善文化搬到了教室的走道上,搬到了活动的情景中,搬到了社会实践里,更通过师者的一言一行,无声示范,浸润到孩子们的心田中。让文化遍布在学校的每一个角落。
在教室的楼道墙上,挂着一组组剪纸挂图,那是学校剪纸文化课程的成果。这个课程,学校的老师们以及初一、高一的学生都参与其中,在这里,剪纸不仅仅是一项手工课,而是与传统文化与学校主题文化的结合。每年大型文艺表演时,老師便换着花样将剪纸艺术融入其中,有时是表演者的衣服,有时是送给毕业学生们的书签,有时是准备寄出的明信片……“好的作品我们都会展示在墙上,这些内容都不是固定的,让大家的作品都有机会在校园内进行展示。”
为了让整个课程惠及学校内的每一位孩子,除了寒暑假会布置一系列的社会实践活动外,每年10月,学校会举行为期一整个月的“孝礼节”活动,每个年级针对自己的主题,都会有一系列的主题活动,比如高一的“孝”主题,便有10个活动让学生参与——唱一首孝的歌曲,给父母做一件表孝心的事,开展一场有关孝的辩论赛,写一篇孝的文章,参加一场有关孝的演讲比赛,用剪纸表达二十四孝的故事……其中,最让同学们酣畅淋漓又记忆犹新的还是孝善辩论赛,“居家尽孝与养老院尽孝,哪个更好?”,把这样辩题的辩论赛放在家长会上开展,触动着家长们最敏感的神经,辩论赛结束,孩子们似乎意犹未尽,家长更是心绪难平。
而在初三和高三,由于繁重的课业压力,也许很多学校都取消了毕业班的各种活动,只是专心攻书,但在王小梅看来,读书和成绩固然重要,但孩子的品质却是影响他们一生是否幸福的关键。于是在初三和高三年级,以“礼”为主题,初三举办“谢师礼”,高三举办“成人礼”,有仪式感,也有传统文化的熏陶。
石柱籍学生谭小燕因家庭贫困,一度想退学,王小梅默默资助安慰她直到毕业。学生谭胜,因打架成性,被其他学校开除无处可去,王小梅接纳了他,用“如何孝敬父母”启发他,现在成了家庭殷实的小包工头。“最好的教育,应该是有情趣的,有故事的,更是有温度的。”而这些温度,也载着中华文化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