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薛玲玲:在教与学中不断成长

2020-12-14莫唯然

课堂内外·好老师 2020年10期
关键词:必修课心理学课题

莫唯然

或许是专职心理教师的职业习惯,口气柔和、谈吐慎重,是薛玲玲给我的第一印象,不知不觉,就会让人产生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

小时候,每逢假期跟堂弟堂妹一起玩,不管是给他们讲故事,还是给他们辅导作业,薛玲玲时不时就会得到长辈一句称赞,这孩子,讲得真清楚。

高考前,校长来班里做高考动员,薛玲玲向他提了一个问,最近感觉总是睡不好,不知道该怎么办。很巧的是,那位校长刚好有心理学专业背景。他回答薛玲玲,不要太在意睡不着的问题,越介意可能越睡不着,反而形成恶性循环。睡不着的时候就闭目养神,那也是一种休息和放松。校长的解答让薛玲玲格外安心。从那时起,她便对心理学有了一份特别的关注,并在高考之后最终选择了心理学这个专业。

她说:“我觉得自己还挺适合当心理老师的。”

做母亲后,共情能力变强了

作为学校的专职心理教师,除了要给学生上必修课以外,薛玲玲还要给学生上选修课、社团活动课、团体辅导课,以及一对一做心理辅导。

必修课以中小学心理健康指导纲要为教学大纲,以课程活动设计为主。由于必修课的课时有限,选修课可以作为必修课的补充,更加深入地向学生介绍心理学相关知识。比如,讲到放松,在选修课上就有机会让学生体验一些简单易行的放松方法;或者,说到催眠大家都觉得很神秘,在选修课上就可以让学生了解一下催眠的原理其实是一种深度的心理暗示,有些人容易被暗示,而有些人没那么容易被暗示。还可以给学生做一个筛查小测验,看看谁更容易被暗示,如何积极使用暗示……而社团活动课主要以学生的日常兴趣和需求为主,开展专题讨论,比如如何解决学习压力大带来的焦虑。而团体心理辅导主要是针对学生的共性问题,比如人际交往问题等等。

从教十三年,薛玲玲的工作量一直很满。在这个过程中,她陆陆续续斩获许多国家级、市级优质课大赛的一等奖。所授课程能够被评为优质课,薛玲玲认为,除了幸运的因素外,或许还有两个重要的原因。一是课程设计除了追求趣味性,还有突出实用性,要么是基于实际问题的解决,要么是激发了某方面的潜能,要么是某些优良习惯的养成。另一个就是专业性。课程的设计要以教育学、心理学的专业理论为依据,以青少年的生理、心理特点为出发点。

要说薛玲玲的课堂特色,总结起来可能就是层层推进。她会用一些暖场的小手段(比如,捉逃手指游戏)来让学生有一个情感被唤醒的过程,也借此机会向大家抛出问题,让大家对当天的状态有一个自我觉察或相互觉察。这样再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她不会主动告诉学生要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而是引导他们集体讨论,群策群力,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最后,薛玲玲会为他们做一个汇总,并带领大家一起練习。这样一节课下来,不仅学生会有所得,而她自己也会有收获。

心理学是实践性极强的专业,这也就意味着,心理教师的成长周期比别的学科更长。带着一身理论知识毕业,那只是心理学这条路的起点。之后的漫长岁月,需要不断在实践中消化那些理论。此外还需要靠自己的人生阅历来补充实践。自从当了母亲,薛玲玲就发现自己比以前更加能够换位思考了。若一个孩子有了心理问题,那往往跟他的成长环境有关。如果是以往,薛玲玲可能就会直接去跟家长沟通需要做出一些怎样的改变。但现在的她会更加体谅家长的难处以及原生家庭对他们的影响,会基于这个家庭的现状帮助家长发掘一些可以帮助孩子的资源。

与学生的相互陪伴和人生阅历的增加都带给了薛玲玲不小的成长与变化。她说作为一名心理老师,必须要用心体验自己的生命,这本身就是专业成长的一个重要方面。

做科研让人不断改变

只要听薛玲玲的讲座,一定会浑身舒坦,不仅内容深入浅出,张弛有度,她不疾不徐的语气,干净利落的表达,还会让人觉得她自信、大气,储备丰富,信手拈来。可她却说自己曾经是一个不自信,做事缺乏统筹的人。而让她产生如此大改变的正是跟名师工作室王纬虹、毛明山老师学习,与成员们一起做科研的结果。

工作室刚成立不久,工作室主持人王纬虹老师便要求大家思考每一名成员的自我定位和对工作室发展的设想。此后,王老师让成员们各凭所长认领任务。有人选择科研版块,有人负责后勤保障,当时的薛玲玲认为自己没有什么特长又想克服不够自信的问题,于是自告奋勇地承担起了工作室联络员的角色。那时工作室准备出一本工具书。薛玲玲还主动请缨,负责书籍作者的招募、联络工作。她模仿王老师日常的做法,广发“英雄帖”,告诉大家工作室准备为一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出一本工具书,帮助他们解决日常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消息发布出去,薛玲玲迅速获得了许多老师的支持与反馈。她最终确定了23名参编者,并和他们一起开始对阅读对象、图书定位、书名等信息进行讨论。在收集问题、梳理问题的过程中,这群参编老师积极参与、集思广益,让薛玲玲深切体会到了自信激发主观能动性的力量。

有了这一次的体验,薛玲玲在后来独自主持课题的过程中就变得自信了许多。当课题申报过程中多次遇到成员老师出现推卸责任、拖延任务的情况时,她也能冷静地换位思考,觉察或许是老师们缺少相应的方法和技能。她找到大家逐个谈心,发现有些老师是从没做过课题,有人是对自己的研究能力不自信,有人是不了解申报流程……了解到大家的困难,薛玲玲将他们召集到一起,专门给他们做了课题研究与写作技巧的培训,帮助他们一起克服了眼前的障碍。帮助成员渡过瓶颈,让薛玲玲发现了自己的科研及领导潜能,从此变得更加自信。

课题结题时恰逢学校一年一度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工作多如牛毛,而家里还有一个上幼儿园的小朋友要关怀照顾。一时间,薛玲玲左右为难,捡了芝麻丢了西瓜。一想到王老师经常鼓励大家的:“坚持一下,就能扛过去了。办法总比困难多。”薛玲玲又硬着头皮开始想办法如何平衡工作、家庭和课题。她专门花了一周时间,记录每天的有效工作时间,发现每天最多工作8小时,多数时间浪费在生活琐事上。于是,她决定在生活上删繁就简,每天挤出3个小时的时间做课题。21天后薛玲玲竟然愚公移山般地如期完成了课题研究的任务。短短21天,曾经缺乏统筹能力的薛玲玲就养成了用记事本安排工作的习惯,就连家里的小朋友都开始学着妈妈用画图的方式安排自己的休息时间了。

做科研不仅让薛玲玲收获了自信与统筹能力,还丰富了理论知识,使其更好地为她的教学实践服务。她在工作与生活中发现问题,提炼研究主题的能力也极大地得到了提升。

其实心理老师就是一个有一定的专业背景的,能够温暖地陪伴孩子生命中那么几年的陪伴者。薛玲玲说:“作为陪伴者,我能做的就是守住寂寞,不断地增加自己的体验,扩大生命的外延,用自己的不断成长来陪伴孩子成长。”

猜你喜欢

必修课心理学课题
“没有用”的心理学
第十单元 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第二课时)
窗外的世界
凉山羊
跟踪导练(二)5
竹溪县实施“五个一”工程开展草根课题研究
“研”
如何提高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的实践认知
浙江省11所高中将试点必修课选课走班制
打喷嚏个性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