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县域“夜经济” 促动经济新发展
2020-12-14李璞
李璞
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经济已经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扩大内需、刺激消费,是实现这一转变的应有之义。2019年8月27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发展流通促进商业消费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活跃夜间商业和市场。在这样的政策、经济双“引擎”推动之下,中夜间经济发展持续升温,迅速从一二线省会城市向三四线县域城市发展蔓延,成为不少县域城市获取新的经济发展增长点和打造“网红”地标城市形象的有效方式。
关键词:县域经济;夜间经济
一、“优势明显”——县域发展夜间经济的优势所在
夜间经济不是凭空而生的,古往今来夜间经济虽然会在不同时空、社会、制度中出现,但它长久以来所选择出现的“聚集”地点却往往无法摆脱在于地域、交通、文化、政治层面的常态性要求,也就是说夜市经济往往需要依托于一些主客观方面的原因才能得以出现和发展,甚至可以说在较为传统年代的社会中,只有特殊的地点才会有“夜间经济”这一特殊产物。虽然当前随着经济、科技的突破性发展,尤其是在交通运输能和公共基础设施服务能力上的发展,使得夜间经济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传统因素的束缚,有了“遍地开花”的发展趋势,但实质从长远和持续性的夜间经济发展结果来看,其自身的发展依然在深层次依托着地域、文化、人口等各方面的因素而进行。
二、“亟待整合”——县域发展夜间经济存在瓶颈和困难
虽然县域的夜间经济有着明显的发展优势和基础,但总体而言夜间经济发展水平还处在粗放型的初级阶段,对夜间经济发展还存在明显的认识和规划不足,因此也造成了当前县域夜间经济发展存在一定的困难。
(一)对夜间经济的认知不足
虽然夜间经济已经在我国社会中存在了很多年,但实质上无论是政府领导干部还是普通的市民对夜间经济的本身概念,即“城市夜间经济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夜市,而是一种基于时段性划分的经济形态,一般指从当日下午6点到次日凌晨6点所发生的三产服务业方面的商务活动,是以服务业为主体的城市经济在第二时空的进一步延伸。”认知都相对存在缺失。
(二)基础设施建设程度依然不足
虽然县域当前已经拥有不少规模较大的商贸圈,夜市也依托这些商业体发展出了一定规模。但实质上这些发展并没有打破中心商圈的发展模式,大量在地段上较为偏僻的新商城、商圈,根本没有形成成规模的夜间经济,很多店铺到了晚上就不得不“关门歇业”,而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除开新开商业区在于自身发展时间、商圈吸引力、人群流量不足的问题上,还明显存在配套设施不足、城市规划不够合理等问题。例如,大型市场、步行街周边缺少大型地下停车场,停车位不足;宵夜烧烤店的卫生、消防等配套设施不全。
(三)夜间经济区域缺乏科学规划
县域经济发展多半存在着产业原始发展、粗放经营的痕迹,同时在对夜间经济区域之间功能性和产业协调性之间的规划工作也开展的相对较少,对于夜间经济和文化的深度挖掘更是相对缺乏。目前县域的夜间活动低端化、同质化现象严重。夜市相似度极高,食物简陋、品牌单一,缺少特色产品,没有打造有品位、有特色的高质量夜间产业。县域的夜间经济产品局限于餐饮、购物、游船、灯光秀,而文化、体育、竞技、表演、康养之类的产品极度匮乏,业态单一,亟需开发商业夜游、主题公园夜游、演艺夜游、娱乐夜游、水秀、庙会、灯会、特种夜游、运动夜游、天文夜游等产品业态。
(四)夜间经济发展缺乏文化内涵支撑
在夜间经济“吃喝玩乐”表象的背景之后是什么?其实是人们对于文化、个人价值的追寻。根据夜间经济真正概念来理解的话,其在提供物质满足的背后,实质上更多的是要满足人民在于精神价值上的满足和实现。县域发展夜间经济缺少文化这一重要内涵,也没有文化相关产业的拉动作用以及对地方优势资源的整合作用。夜间经济的文化消费,需要不断转型升級。
三、“多管齐下”——县域发展夜间经济的新思路
(一)加强夜间经济的多部门组织管理
第一,成立专家列席咨询机构,建立由分管领导负责,各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国内、省内、市内夜间经济专家定期列席的的联席会议制度,从专业、长远、可持续的科学规划角度对县域夜间经济发展方向和问题进行深度研究、规划,真正把县域夜间经济在源头上就建好建对,不搞“回头”工程。第二,细化责任分工,责任精确到人。搞好县域夜间经济是要有作为、有担当的,不是喊喊口号就能实现的,因此细化责任分工以及工作阶段化势在必行。比在工作职责方面划分,就有必要进行细分。第三,真正做到“政策开路”,降低夜生活准入门槛,在招商引资、用水用电、土地使用以及税费等方面予以扶持,根据数据显示,县域商家普遍反映目前的用水用电价格比较高,可以考虑从事夜间经营商户的用水用电价格与居民用水用电同价或略高,税费征收也可参考其他发展良好地区的政策。
(二)完善夜间经济的硬件基础配套
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发展和优化夜间经济,不是要单方面依靠夜间经济的运营者,更重要在于夜间经济的管理者和服务者如何为夜间经济发展提供更好的环境和条件。当前县域夜间经济要想进一步发展,就必要在基础设施方面下功夫,其中优化夜市街区、新老城区规划,完善水电气供给、污水收集排放、垃圾清运、公厕改造、扩大免费WIFI覆盖率等配套设施的发展都已经相对急切。
(三)强化文化内涵对夜间经济的核心地位
夜间经济若想真能留得住人,有前景、有未来,就必须在做好娱乐经济发展这个“面子”的同时,把夜间经济中文化内涵这一个长久支撑点的“里子”做起来,这也是某些“网红”文和友夜市餐饮经济长时间繁荣发展的内核所在。中国的百姓其实拥有很好的饮食和娱乐观念,如何最大化的吸引和激发百姓消费能力才是为关键所在。针对这一问题县域可以重点推广美食文化,通过开展“美食节”、“网红美食”等主题活动,给消费者的的机会,品尝县域本地生产,具有一定的历史传承的特色美食,培养市民对新餐饮模式的认知,并以此带动经济发展,增加游客量。县区政府可以挖掘具有互联网经营思维,有创新、创意、创业精神的新一代特色网红餐厅,政府给予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