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高专食品机械与设备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2020-12-14和丽媛

粮食科技与经济 2020年6期
关键词:教学改革

和丽媛

[摘要]培养适应食品生产一线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是食品行业对高校食品专业的育人要求。食品机械与设备作为该专业的主干课程,由于教学考核方法陈旧、校内实训资源短缺等原因造成教学效果欠佳。笔者结合多年在高专的一线教学经验,通过对食品机械与设备课程理论及实验教学的现状分析,针对性地提出几点相应的改进策略,以期为提高教学效果,培养服务行业的应用型人才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专,食品机械与设备,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65/j.gste.cn431252ts.202006

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是新时代下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意在培养出实践能力突出,能够适应企业行业一线生产需要的综合性人才,为服务地方经济提供人才保障[1]。在2017年,我国教育部提出了推进“新工科”建设的要求,不仅针对新兴产业专业,还包含对现有工科专业的优化,以实现“高等教育强国”[2]的目标。食品机械与设备是食品类专业的核心主干课程,具有知识点更新快、实用性强,且信息量大等特点[3]。由此可知,传统的校内教学方法已无法适应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对食品专业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培养。因此,深化对食品机械与设备课程的教学改革意义重大。

1 现有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

1.1 理论教学效果欠佳

食品机械与设备是食品专业的核心知识领域,建議开设32学时[4]笔者承担的该门课程总计54学时,分别由36个理论学时和18个实践学时构成从多年的教学总结中发现,以“教师、教材、课件”为中心的灌输式理论教学方法,虽然有利于教师教学任务的完成,但并不完全适用于高专食品专业的学生。这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原因:第一,学生对前期基础学科的掌握不足。以《热交换热处理机械与设备》为例,该章知识点涉及大量物理化学知识,在授课过程中,学生由于缺乏对前期基础学科的掌握,及其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第二,现有教材难以适应食品工业中机械设备的不断更新,书本中一些陈旧的知识点使学生产生“学而无用”的无力感。第三,教学场地的限制。虽然该课程的理论教学可采用多媒体以图片、GIF动图、视频的形式向学生展示各类机械设备的外观及工作过程,但由于教学场地多以教室为主,学生的被动学习导致对知识点的记忆仍然大多停留在背与记。第四,教师缺乏企业锻炼。目前该专业部分高校教师“从高校到高校”,缺乏对食品工业的直观认知和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较难摆脱教材的束缚,无法有效地传输该行业中最实用、最前沿的机械设备知识,导致培养的学生较难达到企业对应用技术型人才的要求。

1.2 实践教学比重较低

作为一门应用性较强的课程,实践教学的比重较低,造成这一结果主要有以下两个因素:第一,校内硬件设备不足。目前大多数高校的食品工艺学实验室中常见的机械设备有烤箱、均质机、冰淇淋  机、斩拌机等常用设备,而造价比较高的、较为前沿的、维修护理费用较高的机械设备却较少,例如冷冻干燥机、巴氏杀菌系统、UHT杀菌系统、超临界CO2萃取设备等,因此在开展实践教学时内容单一和重复是一个棘手的问题。第二,缺乏校企合作校外实践基地。由于教学场地限制、教学经费有限,当地食品行业不景气等诸多因素使校企合作的缺乏,最终导致学生无法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产相联系,教学效果欠佳。

1.3 考核方式单一

作为一门主干课程,食品机械与设备也难逃传统的考核方式。笔者结合自身经验发现,卷面考试在很大程度上无形地促成了学生“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而固定答案式的解题方法又间接弱化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这与培养“创新型应用技术人才”的宗旨是相违背的。例如,能熟背洗瓶机工作过程的学生却不知如何开机关机等。单一卷面成绩的高低无法客观反映出学生是否掌握该门课程,因此考核方式多元化尤为重要。

2 教学改革探讨

2.1 加强教师的企业挂职锻炼

任课教师应加大对企业挂职锻炼的重视和认知,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了解食品加工中机械设备的应用现状及发展前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尽可能向工程师学习各种设备的使用、拆装以及维修,进而使授课内容能够与实际操作更好地结合。高校也应加大对工科教师实践培训的力度,避免“校企脱节”,使教师教学信心得以提升,也让学生学以致用。

2.2 结合行业发展优化教学内容

在上述基础上,教师应结合行业发展优化教学内容,即对现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精简和补充,真正做到生产应用为主,教材为辅。例如教师可精简对切片机、切丁机、带式输送机等的大篇幅介绍;在干燥机械设备中,可以专题的形式重点介绍喷雾干燥技术在国内外奶粉行业的生产应用;在提取机械设备中,可以企业生产实例为主线,重点介绍超临界CO2萃取设备在酚类、香精类、黄酮类功能活性成分提取中的应用;在清洗机械与设备中,可以某一食品实际生产车间为例,重点介绍其中的CIP系统等。这样不仅可以精炼教学内容,还可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学习”转变,既可以提升教学效果,又能够加深学生对该行业的认知。

2.3 深化校企合作

针对工科学科应用性极强这一特点,高校应重视校企合作以提升教学效果,具体建议如下:第一,聘请企业精英到校授课;第二,学生到企业参观学习;第三,建立长期稳固的校外实践基地。将部分实践课程由校内转校外。对于校方来说,不仅可以缓解校内硬件设备不足的压力,还可在很大程度上实现“理实一体化”,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而对于企业,深化合作有利于高校向其输送应用技术型人才,从而达到双赢。

2.4 引入适宜教学新方法

随着科技的进步,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一系列新兴教学方法已得到推广,但并不是要一盘抓,教师应结合各门课程的实际特点恰当选择。在上述优化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教师可利用学校资源开展部分理论教学的翻转课堂教学,例如,教师将“喷雾干燥技术在国内外奶粉行业的生产应用”这一专题抛出,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式学习。学生可借助教材获得喷雾干燥的基本原理,可借助课外资源获得喷雾干燥的应用现状和发展前景,真正将课堂从枯燥无味的“满堂灌”向积极活跃的“互动教学”转变。对于书本上抽象难懂的机械设备结构图和外形图,教师可将每一类机械设备中的典型代表以微课录制的形式供学生自主学习;对于实践教学,亦可微信引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实现交互式教学。有研究还提出,可借助自建课程、自建网站、微信等平台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5]。

2.5 多元化考核方式的推进

就笔试而言,可适当将固定答案式的题型比重降低,提高开放式答案题目的比重,学生在记与背上的时间即可分配于课外资料查阅上。另外,可将考试转变为考查,例如通过调研撰写某一类机械设备的应用现状及发展前景等,综合考量学生对该门课程的掌握程度。

3 结 论

综上所述,食品机械与设备这门课程对高专食品专业学生的就业有着重要影响。在新工科建设背景下,掌握该课程的理论知识,学会实践操作,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基础。而要想达到这一要求,应通过加强教师企业挂职锻炼、结合行业发展优化教学内容、深化校企合作、引入适宜教学新方法以及推进多元化考核方式这五点入手来提高教学质量,从而培养出适应食品企业一线生产需要的应用技术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涂宝军,王峰.新建本科院校向应用型高校的转型发展[J].江苏高教,2016(5):84-87.

[2]钟登华.新工科建设的内涵与行动[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3):1-6.

[3]黄晓杰,孟鑫,刘崑.食品机械设备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究与实践[J].农业科技与装备,2015(2):87-88.

[4]王帅,贺羽,王卫东.应用技术型本科高校“食品机械与设备”课程改革与实践[J].食品工业,2019,40(7):252-255.

[5]张剑,安艳霞,潘治利,等.基于OBE理念的《食品机械与设备》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9(40):83-85.

猜你喜欢

教学改革
完全学分制下选课管理的思考与实践
金工实习教育对工科院校创客教育影响分析
新形势下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研究
译林版英语教材的人文特点研究
当前农村学校实施“新教育实验”的研究
构建和改进现代化学校美育工作体系研究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