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贵州农村经济建设现状与路径选择

2020-12-14张宏胜

粮食科技与经济 2020年6期
关键词:经济建设对策建议贵州

张宏胜

[摘要]近年来,贵州省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号召,不断加大对农村投入力度,农村社会发展呈現出良好的发展态势,经济发展水平逐渐提高,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但农村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诸多问题,影响着农村经济建设。因此,本文通过分析当前贵州省农村经济建设的必要性、所面临的困境及成因,试探性地提出可行性建议,以便更好地推进贵州省农村经济建设。

[关键词]贵州;农村;经济建设;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323.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65/j.gste.cn431252ts.202006

农村经济建设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经济建设一直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重点[1-3],2020年中央发布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抓好“三农”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贵州省借助一系列国家“三农”政策,使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村经济建设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农村贫困人口、贫困发生率逐年减少,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然而,受内在与外在因素的影响,贵州省农村经济建设仍然面临许多问题[4-5]。

贵州省位于我国西南部,地处云贵高原,平均海拔1 100m左右,丘陵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92.5%,是我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贵州省农业发展历史悠久,农业人口与第一产业生产总值比重较大,是我国传统农业省份;农村以种植传统农作物为主,也是农村支柱性产业,部分地区至今还沿用着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6-7]。受到地形因素的影响,全省山多地少,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石漠化、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频发,给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严重影响[8-10],另外,基层交通不便、基础设施缺乏、教育和医疗缺乏保障等问题困扰着农村经济建设。因此,亟需详细分析制约贵州农村经济建设的因素,科学落实促进农村经济建设的战略部署。本文通过对贵州省农村经济建设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当前农村经济建设面临的困境及原因,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形式,为贵州省农村经济建设提出路径选择。

1 农村经济建设的必要性

1.1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需要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需要借助要素发展农业,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农村居民收入等,农村经济建设无疑在此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首先,新时代农村经济建设追求的是高质量发展,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效益优先,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其次,农村经济建设能够为农村带来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在新时代背景下,农村经济建设提倡的是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全面发展,在农村经济建设的同时也要充分保障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建设。

1.2 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形成新产业格局的需要

近年来,贵州省通过实施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政策,使农村产业结构不断得到调整和优化。但是在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影响着产业结构调整的成效。首先,产业比例失衡,第一产业所占比重较大。其次,深加工企业少,初级产品比重大,没有形成较好的产业链。再次,专业分程度较低,缺乏相关技术设备,农产品加工滞后。最后,市场体系不健全,产品销售困难。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重点在于抓建设,在调整优化中发展新兴产业,增加二三产业比重,加深专业化程度,开发新的产品,提高产业结构调整的成效。

1.3 缩小城乡差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需要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要实现这个目标,重点和关键点在农业和农村,只有始终坚持农业农村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才能顺利实现。比如,如果农村经济建设停滞不前,农民的收入无法得到保障,农民的生活水平难以提高,城乡差距将进一步拉大。而“三农”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如果农业农村发展滞后,那么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缺乏保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就难以实现。因此,必须始终坚持农业农村发展原则,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以产业带动农民收入增长,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使农民拥有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1.4 做好“三农”工作总抓手的需要

“三农”是社会发展的基础,抓好“三农”工作对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脱贫攻坚具有重要意义。但在部分地区“三农”工作面临着诸多困境,比如,农村生态环境加剧、土地弃耕现象屡见不鲜、传统陋习不减反增、农民可持续增收难等。新时代农村经济建设既注重提高农村生产力、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水平,又注重对生态、文化、政治等的建设,从不同方面促进农村社会发展。农村经济建设涵盖了“三农”工作的方方面面,能够更好地促进“三农”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

2 贵州省农村经济建设面临的困境

2.1 农村“空心化”现象严重

要促进农村经济建设,人力资源是必不可少的,人力是农村经济建设的基础。随着城镇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阻碍城乡之间要素自由流动的各种因素逐渐减少,加上城乡之间发展不协调,城乡差距日益增大,致使农村大量劳动力向沿海发达城市转移。农村青壮年人口的流失,造成农村劳动力数量大幅度减少,留守农村的人口大多为老人、儿童、妇女等劳动力较弱的人群,造成许多农村地区“人走屋空,田地荒芜”,农村“空心化”现象严重。并且此现象愈演愈烈,从而导致农村经济建设缺乏人力资源作为支撑,也导致了后续一系列问题的产生,比如土地无人耕种,弃耕、撂荒现象时有发生,严重拖慢了农村经济建设的步伐。

2.2 农民可持续增收难

农民增收问题始终是“三农”工作的核心问题,农民生活是否得到保障,收入是其重要因素。当前,贵州省大多数农村家庭收入来源主要是种植业、养殖业收入,收入结构较为单一。并且由于大部分农村地处山区,自然环境恶劣,土地资源稀缺,农民在从事农业生产过程中经常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农民抵御风险能力较弱,一旦遇到自然灾害,农民的利益得不到保障,严重挫伤了农村居民生产的积极性。部分农村家庭虽有副业,农闲时在附近县城及乡镇从事建筑、运输等行业,但此类行业大多为体力劳动,收入少,经常会出现拖欠工资现象,收入不稳定。农民无论是从事农业生产还是兼职副业,都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可持续增收难度较大。

2.3 农村经济总量低

农村经济总量是反映农村经济发展状况、水平以及农村内部结构变化情况的综合性指标,也是分析城乡差距的重要指标。贵州省是我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贫困人口数量多,脱贫任务艰巨,其中主要原因是农村资源稀缺,无产业支撑,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滞后,导致农村经济总量增长缓慢。虽然近几年贵州省二三产业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增长速度逐年提升,二三产业总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绝大部分,但是地处山区的农村并没有以二三产业作为支撑,二三产业的发展仍处于空白地带,农村经济的发展过度依赖于第一产业。农村第一产业受到市场、交通、自然等方面的影响,无法形成规模效益,发展速度缓慢,导致农村经济总量低。

2.4 农村人口基数大,人员素质较低

根据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贵州省总人口数量3 474.6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 174.78万人,乡村人口2 299.87万人,城镇人口比重33.81%,农村人口比重66.19%。农村人口占全省总人口数量的绝大部分,说明了贵州农村人口数量多。从受教育程度来看,全省小学文化程度有1 368.07万人,初中文化程度有1 035.07万人,高中文化程度有253.02万人,大专以上183.88万人,文盲303.85万人,分别占总人口的39.37%、29.79%、7.28%、5.29%、8.74%。可以看出,文化层次较低的人口数量占全省总人口数量的绝大部分。要实现农业现代化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亟需强化提高素质人才建设。

3 贵州省农村经济建设困境的成因分析

贵州省农村经济建设受影响,不仅有内在的主观原因,还有外在的客观原因,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3.1 自然环境较差,资源匮乏

首先,贵州省属云贵高原地带,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地形复杂,是全国唯一无平原支撑的省份,致使先进的耕作技术和经济效益较高作物无法大面积推广与播种,规模效益无法充分体现,导致农民增收难。其次,喀斯特地貌加重了农业对气候的依赖性,生态环境脆弱,旱、涝、雹等灾害频发,导致农作物产量不稳定,农业风险性增加,农民所承担的风险较大,农民的利益无法得到有效保障。最后,贵州省海拔较高,冬季寒冷,多阴雨天气,气候较为湿润,导致热量不足,虽处在南方地带,但较多的热带经济作物无法适宜当地气候,可种植的经济作物较少,作物种类单一,经济效益较高的作物无法满足种植户的需求,并且传统农作物复种指数低,农民可持续增收难,严重困扰着农村经济建设。

3.2 基础设施有待完善

完善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能够为农业生产提供保障,促进农村整体发展。在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方面,要了解农民的要求和现实需求,围绕“便利生活、服务生产”的原则进行[11]。贵州省大部分农村位于偏远的山区,交通不便,以种植传统农作物为主,无产业支撑,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农村人居环境总体水平较低,在居住条件、公共基础设施以及环境卫生等方面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有一定的差距。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部分地区由于缺乏农业生产设施,农业生产大部分地区只能靠天吃饭。农村基础设施的不足不仅给农业生产带来了影响,同时还对农产品的运输、农民与外界的交流沟通、信息的传递等方面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3.3 政府投入资金不足

农村经济建设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其中政府的资金投入是农村经济建设的基础,特别是在前期的投入上,为推进农村经济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然而贵州省深处大陆腹地,自然条件差,缺少工业基础,经济总量长期落后于我国大部分省份,政府在农业经济建设上投入十分有限。由于资金投入不足,部分农业基础设施普遍存在着年久失修、功能退化等问题,并且由于存在组织管理方面的问题,许多农业基础设施常年无人看管,导致农业基础设施遭到损坏。很多农村道路质量不高,排水系统落后,严重影响着农民正常的生产生活。农村的文化、医疗、教育等建设同样存在着不足,在农业农村发展产业中,若无政府资金的支持,往往无法获得外界更多资源帮助,继而影响农村经济建设的步伐。

3.4 经济发展内生动力不足

从当前贵州省农村經济发展来看,内生动力不足是影响农村经济建设的一个重要原因。随着脱贫攻坚战如火如荼地开展,部分地区为实现尽早实现脱贫摘帽,通过采取“输血”的方式增加农民收入。此方式虽在短期内提高了农民收入,但从长期来看,农民的收入增长是不可持续的,并且在此过程中滋生了“等、靠、要”等不良思想,“输血”的扶贫方式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贫困户的收入问题。要实现农民收入的可持续性,必须让农民知道,通过自己的劳动才是提高收入、摆脱贫困的方式。另外,由于部分农民的认知能力较低,对现代科技了解较少,接受能力差,缺乏必要的职业技能等,使其收入不能够稳定增长。

4 贵州省农村经济建设的路径选择

4.1 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发展适合当地的产业

贵州省地理环境复杂,在发展“规模经济”上存在劣势。因此,要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出发,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将劣势转化为优势,充分利用当地发展山地特色产业和产品,以市场为导向,发展当地具有优势的产业和产品,形成支柱性产业。要立足于实际,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以龙头企业为引领,带动农民充分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水平,助推脱贫攻坚。同时,要创新产业发展模式,延长产业链,促进产品品牌化、规模化发展,以提高产品竞争力。

4.2 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农村经济建设基础

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是提高农业生产力、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助推脱贫攻坚、促进农村经济建设的重要举措。因此,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力度,改善农村道路设施,加强农村与外界信息交流;提高农村交通运输能力和完善物流服务体系建设,方便农村居民的日常出行以及货物运输;进一步加强农村水利设施建设,保障农村居民日常生活;完善农村电力、通信系统,提升农村电力和通信的保障能力;增加农村医疗服务点、休闲场所等社会公益设施,使农村基本服务得到保障;完善生态环境建设,将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等生态工程进一步巩固落实等。通过以上基础设施的改善,能够有效地弥补农村由资源匮乏所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从而促进农村经济建设。

4.3 引進外资企业,激活农村经济发展活力

贵州省整体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政府对农村经济建设的投入力度有限,大部分农村地区未形成产业,农村资源也未得到充分利用,农民的收入主要源于自家的种植业与养殖业,而且面临的风险系数较大。政府部门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引进适合当地产业发展的企业,通过企业带动农村发展,实行“公司+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等形式,公司以承包的方式将农民的土地进行统一经营管理,种植经济效益较高的作物。农民既可以在公司务工获得劳动报酬,又可获得公司的分红,收入能够得到保障。通过引进外资企业的方式,不仅能够使农村资源得到有效整合,并且能够充分地激发农村经济发展活力。

4.4 加强农民职业培训,提升农村经济建设内生动力

农民是农村经济建设的主体,农民的内生动力关乎经济发展成效,因此要通过多种方式加强农民技能培训,尤其是农村青壮年。比如,可以通过专家指导的方式,政府聘请农业方面的专家,让专家通过简单易懂的方式将农业方面的技能传授给农民。此方式是定期培训,目的是让农民能够学到一技之长,增加农民种养殖方面的技能,提高农业生产力,使农民掌握种养殖技能的同时,也能够为其增加更多的就业机会。除了要组织农民进行技能培训,还需转变农民的思想观念,通过宣传的形式,让农民意识到劳动是创造财富的源泉,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农民思想的转变与技能的提高是农村经济建设的重要动力。

参考文献

[1]张立峰.建国初期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建设的比较[J].改革与开放,2011(8):4-5.

[2]黄茂兴,叶琪.新中国70年农村经济发展:历史演变、发展规律与经验启示[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9,36(11):3-21.

[3]高鸣,芦千文.中国农村集体经济:70年发展历程与启示[J].中国农村经济,2019(10):19-39.

[4]纪霞.基于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发展探析:以贵州省为例[J].农业经济,2017(1):53-55.

[5]张姗姗,吴春梅.反贫困视角下贵州省农村公共服务研究[J].农业经济,2014(7):53-56.

[6]田江.贵州省农村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分析[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7,38(2):146-151.

[7]赵梓伊.沟域经济视角下西部山区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之路:以贵州省赫章县为例[J].经营与管理,2018(8):100-102.

[8]李辰洋,张玉璞.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基本问题研究[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1(4):1-7.

[9]田景敏.贵州省农村地区喀斯特生态环境脆弱性分析及防治措施[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4(11):166-167.

[10]何谋军,屠玉麟,王密.贵州省农村生态环境前景预测及生态建设对策[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4):20-24.

[11]李年俊.乡村振兴视域下云南贫困农村经济建设的困境和成因及路径选择[J].红河学院学报,2018,16(3):57-61.

Current Situation and Path Selection of Rural Economy Construction in Guizhou

Zhang Hongsheng

(Guizhou University of nationalities,Guiyang,Guizhou 550025)

Abstract:As an agricultural province, Guizhou has a large proportion of rural economy in the gross national product,and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economy is of positive significance to improve the province's economy. In recent years,Guizhou Province has responded positively to the call of the state policy and continuously increased its investment in rural areas.Rural social development has shown a good development trend,the level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has gradually improved, and farmers' sense of acquisition,happiness and security has been continuously improved. But the rural economy also has many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development, which affects the rural economic construction.Therefore,by analyzing the necessity, dilemma and causes of rural economic construction in Guizhou Province,this paper tentatively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action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in order to better promote the rural economic construction in Guizhou Province.

Key Words:guizhou,rural economic construction,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猜你喜欢

经济建设对策建议贵州
“贵州制造”的前世今生
经济新常态及深化改革浅析
浅谈高中数学学习在经济建设中运用的设想
关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问题的若干思考
我国融资租赁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关于惠城区发展农业的调研报告
贵州教育出版社
让世界感知多彩贵州
神奇的贵州面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