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粮食安全法律保障制度比较研究

2020-12-14张溶茜

锦绣·上旬刊 2020年9期
关键词:法律保障粮食安全一带一路

摘要:在国家粮食主权中,粮食安全成为其中极其关键的组成部分。本文主要致力于探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粮食安全法律保障制度比较研究,通过指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粮食产量具体情况,最终详细的分析粮食安全在一带一路倡议下的法律保障制度,以期促进中国粮食安全可持续化发展,为其安全法律保障制度提供参考。

关键词:粮食安全;法律保障;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制度

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粮食产量具体情况

主要以中国、印度等为研究对象,经对3个国家的粮食出口量、产量和进口量等的比较分析,指明其中存在的粮食安全问题。2019年,各地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推进农业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紧紧抓好粮食生产,稳步推进耕地轮作休耕试点工作,还要保障粮食生产能力不降低,扩大杂粮、大豆等高效作物等规模化种植,进一步优化全国粮、经、饲种植结构。2019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116064千公顷,较2018年降低0.8%[1]。全国粮食总产量,在2019年超出6.63亿吨,三大谷物自给率保持在98%之上,主粮库存结余2.8亿多吨,2019年粮食产量再创新高,较2018年增加594万吨(119亿斤),其中大豆产量362亿斤,小麦和玉米产量2672和5215亿斤,谷物产量12274亿斤[2]。

而中国粮食进口数量,在2019年1-12月的总数为为11144万吨,同比下降3.6%。2019年中国大豆进口总量,经有关数据统计显示为8854万吨,超出全球总量的60%。在国内消费量中,进口量为85%左右,其中美国占比为19%、阿根廷为10%、巴西为65%。

印度的粮食作物丰富,主要包含大豆、大麦、高粱、大米、小麦等,2017年达284.83百万吨,其中2019年小麦产量达103.6百万吨,大米产量达118百万吨。

随着今年印度疫情的家中,农产品价格波动受到影响,其作为白糖、大米和棉花主要出口国,假设后续的疫情防控发展低于预期,将可能使得全球农产品阶段性波动加大化。2019年全球花生出口量为3.8百万吨。

二、粮食安全在一带一路倡议下的法律保障制度

针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粮食安全上,应当充分发挥彼此的优势,区别对待、重点突出,做到扬长补短、优势互补。从而一定程度上增加粮食产量,有效应用好农业资源,便于粮食的出口,给当地农民创造收入,实现彼此的互利共赢。

(一)中国粮食安全法律保障

经制定相应的法规政策,中国致力于把粮食的储备、消费、生产和流通以法制化,保障粮食的安全性,促使其能够实现有法可依。我国在《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中,基于粮食生产立法方面,通过《土地法》《水法》等等保障了粮食安全问题,初步建立起相关的法律保障制度体系。为了增加农民种植积极性,保障相应的收入情况,还制定出很多关于农民的补贴政策,稳定农产品价格。除此之外,政府通过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农民科学技术教育和加强农业资源保护等,保障中国的粮食安全,保护农民切身利益。

(二)印度粮食安全法律保障

印度的国土面积居亚洲第二,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国,以农业发展为主。另外,印度粮食在上世纪70年代的时候,引起政府高度重视,出现重大危机。之后选择现代化的农业新技术,开始长达20多年的 “绿色革命”,加强农业生产机械化发展,增加农产品的产量,制定出相应的、规范化的农业生产的政策。印度政府从1991年起最大限度地增加农产品出口,实施新的经济计划。印度对粮食安全非常重视,通过制定相應的政策而保障农民种植积极性,降低农业的税收,建立起粮食储备机构。

结语:

丝绸之路经多年的发展,共同促进人类文明进步,沿线国家各取所需、互通有无。中国的谷子、高粱、水稻等,经证实实现西传。而那些经海陆丝绸之路传入我国域外农作物,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丰富物种资源,为农业生产提供极其关键性的原料。通过积极发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业优势,帮助其提升农业科技水平,建立海外粮食生产基地,对当地农业生产能力有极大的促进性作用,形成农业对外合作新格局。

参考文献

[1]李楠.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粮食安全法律保障制度比较研究[J].青春岁月,2020,22(16):76-77.

[2]卢星辰,李腾飞.基于"一带一路"倡议的中国—东盟跨区域粮食物流体系建设研究[J].粮油食品科技,2020,16(4):25-31.

作者简介:张溶茜(1999.2—),女,汉,四川省蓬溪人,现为成都理工大学法学院大三学生,研究方向:法学。

猜你喜欢

法律保障粮食安全一带一路
广义水资源利用效率综合评价指数的
城镇化加速背景下河北省粮食储备形式转变分析
强化农田水利改革 确保粮食生产安全
煤炭污染治理需要政策支持和法律保障
浅谈土地流转中农民权益保障的现状及对策
浅析我国网络言论自由的边界及其法律保障
论我国学前儿童受教育权法律保障的不足及其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