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视记者画面文字的辩证思维探析构建

2020-12-14魏荣

锦绣·上旬刊 2020年9期
关键词:辩证思维

魏荣

摘要:新时期下的新闻报道,必须要从多元化的角度进行探索,将文字与画面进行紧密关联,在辩证性思维的探析与构建中,形成一种独特的传播艺术。而对于电视解说词而言,则是要在应用的过程中充分结合实际画面需求,将心理感知、生活情感、哲学感悟进行高度融合,在带给广大受众耳目一新的同时,实现既定的宣传目标。下面就来结合实际情况,对电视记者画面文字的辩证思维展开探析与研究。

关键词:电视记者画面文字;辩证思维;探析构建

电视画面文字并不是单纯的文学作品,它不仅要拥有文章的良好修辞、也要拥有议论文的思维深度。在贴近百姓生活的同时,具有独到的思想感悟,下面就来对画面和文字的运用来进行辩证思维的探析。

一、画面与文字的辩证运用

作为电视新闻作品中的重要元素,画面与文字也是一个新闻主题的两种展示,并没有高低、轻重之分。从中国电视解说词的发展与趋势上来看,已经逐渐缩小了听觉的空间展示,取而代之的是“视觉”空间的扩张。特别是在一些电视纪录片的创作环节中,更是要做好“看得懂”、“听得进”的融合,通过大量的技术手段应用和融合来实现既定的目标。

例如在20世纪八十年代的《话说运河》、《话说长江》中,作为风靡一时的纪录片,它的成功之处就在于整个拍摄和制作过程,是通过文字稿成型后,才进行现场画面的录制与拍摄。在这种背景下所形成的新闻作品,不仅能够突出解说词在整个纪录片的作用和重点,同时也为相关创作者指明了中心思想,归根到底画面成为了一种被动甚至从属的关系。而九十年代后的《望长城》则是在确定画面后再配相关解说词,通过整个作品宏观来看,我们发现在解说词减少的同时,电视画面的现场感与视觉效果有了明显突出。在《望长城》的影响下,后续发展的一系列新闻类纪录片都遵循了此项规则,营造了一种愈来愈开放、愈来愈具有生活气息的记录片市场。

随着时代的进步以及人们审美认知水平的提升,很多电视记者已经不在纠结到底是应该“先写文稿”还是“先拍摄”,但通过大量的实践工作表明,作为一种声音和影像合二为一的综合艺术作品,电视媒体必须要以视听为基础、以画面为主导,将现场最为真实的画面进行还原和传递,以此来实现新闻可信性与真实性的体验,最终突破新媒体的冲击、以一种更加直观的方式来吸引观众、打动受众。

二、突出画面、文字再现

在电视记者画面文字的融会贯通中,必须要充分的结合实际需要以及某一特定时期下的需要来对电视要素进行完美还原,在二者的展示中将电视的画面作用与功能进行延伸和发挥。

在实际的工作中,电视记者应当时刻谨记“新闻的生命就是真实”这一宗旨,将纪实类创作转化为一种视角的还原,通过不断呈现的电视画面来尽可能的满足受众对一些新闻或者资讯的视觉要求,时刻确保真人、真事情和真场景。在时代的进步下,一些受众以及对电视新闻或者电视资讯类栏目产生了一定的排斥心理,究其根源主要是一些电视记者在进行画面与文字处理的过程中,并没有做到主动、客观,而是将一些个人的看法以及社会的热门观念强加其中,甚至还有一部分电视记者为了能够迎合电视机前个别受众的需要将一些解说词和画面进行了偏离语言扭曲,通过哗众取宠来引人注意。例如,在某篇电视报道中就曾经出现过这样一个画面和文字的配合:在一望无际的田野上,十余名村民从庄稼地返回家中,明显就是结束了一天的农活回去休息的场景。但此时在字幕上却打出了:“数百名农民汗流浃背紧急撤离”,这种打擦边球、夸大事实的报道方式,很容易引起受众的反感。然而,这种现象在近几年的电视报道中并不少见,久而久之受众就会因为电视记者说了假话、夸大了事实而最终影响了整个报道的真实性,同时语言的应用也并没有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处理不当还会引起受众的反感。

因此,对于一名合格的电视记者而言,所提供的画面文字必须要尊重事实同时成为观众的眼睛,不仅能够对现场画面进行有效捕捉,同时也能够在突破各种客观因素制约的同时抓住难得的拍摄时机,最大程度上通过语言的配合来完善整个作品的质量和效果,带给广大受众一种最直接、最权威、最真实、最可信的视听信息而努力。可以说,拍摄了真实的画面,只意味着完成了素材的原始积累和收集,想要将站在真实的角度来进行宣传报道,则是要通过配以合适的文字来进行还原,最大程度上实现真实展示。这样的电视作品才能够带给受众不一样的体验,最终完成一种对生活本质的二次创作。

三、从灵魂深处彰显理性

电视记者还必须要从一定的认知高度上,来给电视画面的表意赋予生命和灵魂,在让电视画面文字更加具有理性思维的同时,来引发受众的思考和延伸。例如,电视屏幕上出现一个碗、一副筷子,其中的含义关键在于电视记者对这个画面的运用与理解。如果文字显示“粗茶淡饭,蕴含着老妈妈对红军的深情”,那么这两个道具所承载的是一种军民鱼水情,而“老师,请您记得一定按点吃饭!”,那么这表达的就是毕业生对老师的嘱咐;“爸妈,我放学了,你们吃饭了吗?”则是代表了留守儿童的诸多无奈和对父母的想念。

因此,希望每一名电视记者都能够真正的从灵魂深处来进行理性引导与思考,帮助每一名受众都能够在收到视觉、听觉冲击的同时,实现既定的宣传目标。

总结

电视记者的辩证思维是对文字与画面的一种融合与统筹,在实际的工作中必须要在确保二者连贯、顺畅的基础上,突破一些约定俗成的束缚。通过时间、地点以及内容、精神的深度发掘来为每一名受众呈现出一台不一样的报道而努力。在抓住受众注意力的同时,也要通过打造辩证思维空间的方式来鼓励受众进行思考与融合,在相辅相成的基础上实现各种新闻载体的总结与归纳。也只有这样,我们的电视工作才能在发展中实现提升,在取长补短的过程中为受众带来精彩纷呈的电视作品而努力。

参考文献

[1]张忠琦. 全媒体时代电视新闻记者转型的路径探析[J]. 新闻研究导刊, 2017(16).

[2]迪力达尔·阿不都沙塔尔. 浅析全媒体时代电视新闻记者转型实践[J]. 记者摇篮, 2019.

[3]吕磊, 王保东. 工作經验性报道中辩证思维的运用[J]. 青年记者, 2016(06):42-42.

猜你喜欢

辩证思维
中国哲学中的辩证思维对传统法律的影响
辩证思维能力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培养价值研究
五大发展理念的理论内涵及其辩证思维特征
唯物辩证思维在《生态学》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辩证思维的高中数学解题再认识
日本当代艺术家保科丰巳的创作路径探寻
浅析当代大学生如何辩证的看待网络技术的发展
民族复兴视域下科技创新环境培育与优化
浅谈作文互动教学中辩证思维的培养
习近平系列讲话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