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问题学生”的成因分析及转变策略

2020-12-14李国国

当代家庭教育 2020年6期
关键词:转变策略问题学生成因分析

李国国

摘 要:所谓“问题学生”是指在正常生理条件下接受学校教育过程中产生不良行为和思想不正确的学生。据有关数据显示小学“问题学生”呈上升趋势,这势必会成为社会问题。作为一名教育者,有责任对这些学生进行教育,使其走上正道。

关键词:问题学生;成因分析;转变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06-0006-01

小学班主任的工作纷繁而复杂,每天面对的是一群有思想、有性格的学生。在这些学生中,有些因遺传因素、家庭和社会教育环境的差异成为“问题学生”,他们的教育更令人困扰。所谓问题学生,是指在正常生理条件下接受学校教育过程中产生不良行为和不正确思想的学生。这些学生潜在的危害非常大,不仅威胁到教学的正常运作,而且对他人的生活和学习产生不良影响。因此,问题学生需要教师和学校高度重视。下面,笔者从教育实践入手,对小学“问题学生”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并积极探索将其转化,使他们成为健康、快乐、人格健全的学生。

1.问题学生形成的主观原因

(1)学生个体的原因。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性格缺陷逐渐显现。如,以自我为中心、自私、傲慢的性格自居,只关心自己的兴趣,做自己的事情,不考虑他人,无视他人和集体的利益。

(2)学生自己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小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很容易受到物质诱惑。再加上家长教育出现问题,或态度苛刻,或方式粗暴,缺少平等的交流和沟通,孩子得不到家庭的呵护和温暖,自我要求得不到满足。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很容易做出违背道德,侵犯他人、社会利益的行为。

(3)小学生道德意志相对较弱。小学生来自不同的地域环境,道德意识薄弱,思想认识还不成熟,自我控制力差,很容易把那些意气用事,打架斗殴、违反纪律的学生视为英雄,拉帮结派,称兄道弟,如若不正面引导教育很容易误入歧途。

2.问题学生形成的客观原因

(1)家庭原因。从家庭背景来看不难发现,这些孩子的父母在家庭教育问题上存在极端,要么不履行监护人的职责,放任自流,孩子容易形成自由、散漫的性格;要么过度溺爱,导致学生傲慢、自私和任性;要么对孩子的态度过于苛刻,铁面无私,这种棍棒下的孝道概念很容易引起反叛的心理,促使孩子误入歧途。

(2)学校的原因。有些学校和老师重视“应试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而忽略了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忽视了学生的健康发展。同时,一些学校和教师的教育方法不恰当,学习环境压抑,使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张扬,能力得不到提升。

(3)社会原因。如今社会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社交网络、游戏厅、娱乐场所无处不在,对于自我控制力差、好奇心强的小学生而言,这些无疑是巨大的陷阱。

3.问题学生的转变策略

(1)尊重人格,保护孩子自尊。问题学生也有自尊心,甚至更敏感、更脆弱。保护自尊是对学生信任和欣赏教育的重要前提。在教育过程中,尽量在大家面前不数落他们,不粗暴地谴责,适当的给予他们暗示;利用人性化的力量启发他们的灵魂,用爱来融化他们的“心理防线”,搭建师生之间情感交流的桥梁。相信教师在“控住情绪,理性处理”之后,他们能够感受到老师的信任、关心、尊重,从而逐渐恢复自尊和自信,消除自卑和抵抗,并愿意接受帮助和教育。反过来,指导他们对自我价值的分析,提出改进方法,让他们尝试感受进步带来的成就感,并将消极状态转变为活跃态度。

(2)创造机会,建立学生自信。树立自信心,是对学生信任和欣赏教育的关键。教师要了解他们潜在的能力和兴趣特长,及时掌握他们的内心世界和行为表现,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开展班会教育。教师可经常与学生平等对话,与他们的父母沟通,积极引导和指明方向,鼓励孩子找到自己的亮点,召开专门的班会课,对这些孩子在某一方面取得的进步给予肯定和表扬,这将是作为教育转变的突破口和推动其发展的关键。从一次次小小的进步开始,让他们感受到被认可的喜悦,从而建立自信。除此之外,还能因势利导的在另一方面又提出新的目标,鼓励他们努力去做好。相信他们,只要唤起他们的自信,他们在思想、行为以及学习等方面进步的速度就会明显提升,问题得到解决,教育也就取得了成效。

(3)多方协调,注重教育持续性。注重教育持续性,是对学生信任和赏识教育的重要举措。问题学生的教育工作是一个长期、复杂的工程,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三者密切合作,整合教育优势,尊重他们个性差异,并激发他们学习主动性。作为一名教育者,必须认识到问题学生转变过程中的复杂性,能正确引导,耐心等待,制定一个长期的系统性的教育帮扶计划,并根据个体差异、实际情况不断地调整教育方法。同时和家长协调,密切合作,长期对孩子进行思想教育;督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养成;关注平时的生活和人际交往,嘘寒问暖。通过这些,使孩子感受到家庭、学校、班级的关爱。

学生出现行为偏执和思想障碍等问题,如同花朵生了病,需要家庭、学校、社会高度重视,进行细心的“照顾”和正确的“治疗”,密切配合,关心他们,尊重他们的人格,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建立自信,使其走上正确的人生轨道。

参考文献

[1]王纯友.催开校园百花里不曾绽放的花朵—实施赏识教育转化“问题学生”的策略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8(SI)

[2]刘锦娟.小学生心理问题分析与对策[J].广西教育,2007(04)

猜你喜欢

转变策略问题学生成因分析
分析英语学困生的成因,探究学困生转变的策略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杀人案件的动机与成因分析
浅谈问题学生的转化
高职问题学生问题在哪?
道路桥梁结构加固措施与方法分析
有关新时期初中体育教学观念的有效转变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