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育生活化的可行性及实施方法
2020-12-14王彦平
王彦平
【摘要】當前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工作不断推进,语文教学水平也得到了显著提高,进一步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质量。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认识到语文属于人文类学科,在教学中应当有效贴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生活化教育,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及综合素养,使学生感受到语文知识在生活中的多姿多彩。
【关键词】小学语文;可行性;生活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485(2020)23-0174-02
The Feasibility and Implementation Method of Chinese Education in Primary Schools
(Wenchang Primary School,Lvjing Town,Min County,Dingxi City,Gansu Province,China)Wang Yanping
【Abstract】At present,our country's education reform is continuously advancing,and the level of Chinese teaching has al‐so been significantly improved,further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teachers'teaching.In the process of Chinese teaching,teachers should realize that Chinese belongs to humanities,and in teaching should effectively fit the actual life of students,carry out life-oriented education,cultivate students'enthusiasm for learning and comprehensive literacy,so that students feel the knowledge of Chinese in life Colorful.
【Keywords】Chinese in primary schools;Feasibility;Daily education
小学语文教学应回归生活,才能体现出语文教学的本质和内涵,教师应正确认识到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性且能够采用相对应的措施进行引导与帮助,使学生的生活化学习效率与质量进一步提高;能够采取可行的生活化教育教学对策,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一、小学语文教育生活化的可行性
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性的教育学科,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要实施生活化的教学活动,利用不同的展示方式,将语文与生活联系起来,通过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和课堂教学氛围,引导学生在活动当中成长和发展。例如教师可以通过绘画比赛、探究比赛、演讲比赛的形式,拓展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借助生活化的气息,更好地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二、加强课堂互动,引导学生善于提出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要改变课堂教学的现状,既需教师的引导作用充分体现出来,又要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主动参与者、创造者和开拓者,更需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来促使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创设问题情境是一个由教师具体引导到学生独立发现和提出问题的渐进过程。教师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教学目的设置与学生的原有认知发生冲突但又处于学生最近发展区的问题,使学生的思维处于一种心求通而不得,口欲言而不能“愤”“悱”的状态,激起学生的积极思维和探究欲望。情境的创设,可采用知识生活化、演示的比较、故事诱思、图片操作、竞赛或游戏等方式,让学生喜闻乐见,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同时课堂上教师必须创设一种互相尊重、理解、和谐的学习气氛,把微笑带进课堂,用真诚的微笑、和蔼的教态、饱满的精神、良好的情绪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教师在实际课堂中要通过生活实际问题,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时变得更加简单和欢乐,所以教师要使学生通过自己的语言表达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学生通过阐述自己在学习中的所想所知,增强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语文学习动力。教师可以通过生活化的具体内容进行教育活动的融合,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需求,进行课程的制定和安排,使学生能够在探究中逐步增强思考能力和自主学习意识,教师也要利用生活化的知识拓展学生的学习思维。
三、深挖教材内容,教学联系生活
教师在小学语文教材中要吃透教材,认真备教材,要通过文章的重点内容进行生活化的联系。由于小学语文教材与学生的知识接受能力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部分文章是源自生活的真实情景,那么教师就要在生活教材中深入挖掘教材内容,方便学生学习和探究。教师在小学语文教材剖析的过程中,要多与学生沟通和交流,了解学生在课文中的感悟能力和学习动力,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将生活化的课本知识,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有效的拓展,从而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思维和创造思维,使学生能走出课堂进行理解和探究,把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逐步完善了学生的学习意识。
四、结合学生实际的生活经验,建立生活化知识框架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作为教师,我们应该站到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进行生活化引导,建立好语文知识框架。学生学习过程是学生自我感知的过程,这种体验式的过程具有不可替代性,只能在学生自主感受中才能生成。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有预设性,不仅给学生提供、设计这样的契机,还要关注学生在自我感知过程中的动态反应,要根据学生的共性需求和个体需求适度调整教学。在教学设计中,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生活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设计数学,把生活问题语文化、语文问题生活化,使学生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和理解语文知识,体会到语文就在身边, 感受到语文的魅力。在教学设计中,教师要充分挖掘生活中的语文知识,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在实践体验、实际生活中尝到学习语文的乐趣,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感受到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即语文知识来自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反复性。
五、结语
结合上述内容,我们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进行生活化的实践活动,根据学生实际的生活经验让其感悟、思考、加深感受是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其学习行为的重要教学环节。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以课堂教学为起点,确保语文教学与生活知识紧密相连,使学生借助生活标准去思考、判断,深入理解语文素材,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所以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深入挖掘教材内容,紧密贴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思考探索。通过开展丰富多元的语文教学活动,使学生懂得生活,且应用语文知识改造生活,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成为生活的主人,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 李润琴. 小学语文教育生活化的可行性及实施防范[J].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6(3).
(责编 翁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