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研究”的方向下,微课题如何为学前教育助力?

2020-12-14

课堂内外·好老师 2020年6期
关键词:番薯图书区域

幼教名师工作室要想取得高效发展,一定要將工作重心放在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及水平上。刘凌鼓励工作室学员要发现教育教学及幼儿园管理当中的真问题,以解决问题为导向,形成小组研究氛围——小课题研究,通过行动研究范式,指导成员及学员在行动中思考。

幼儿园的研究多以行动研究为主,这种边做边研究边总结的方式,对提升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水平以及幼儿园实际工作效率十分有益。例如,通过课题研究可以提升教师的专业研究素养,通过邀请专家讲座使成员了解课题研究的价值,通过查阅文献等方式提升教师的文献阅读及资源筛选的能力。

刘凌在研究工作室发展规划的论文指出,工作室可以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重在实践的精神以及反思和不断实践的模式,不断激发运行活力,让工作室成员向着“教育+研究”的方向不断发展,形成和谐、稳定的区域内教师发展共同体。两年来,工作室围绕核心课题《幼儿园室内外学习环境资料的开发与利用》展开了一系列的微课题研究。下面,我们通过问答的形式展示刘凌名园长工作室部分小组在微课题研究中的具体实例,以记录这些深圳幼教人在学前教育中所做的先锋探索。

本刊记者:幼儿早期阅读习惯的养成对于他们终身的学习都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但是就目前而言,很多幼儿园在进行图书管理时存在诸如环境创设、公共区域设施管理、图书管理等各种疑问,这方面你们做过哪些探索?

我们小组在工作室《幼儿园公共区域图书管理与使用策略的研究》的微课题指引下,从幼儿园公共区域的巧妙运用与图书管理与使用两个方面展开了时长为1年的研究。经过课题小组成员(吕维翠、范莉、肖清、李晶、聂晓慧、陈玲、丘春燕、陈妙纯、李静、肖检兰、刘桂芳、何芳)共同的努力,研究在幼儿园公共区域图书管理与运用方面得出了部分建议。

首先,要打造具有吸引力的阅读环境。公共区域图书角的整体阅读环境对幼儿阅读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幼儿园在打造公共区域图书角时一定要科学合理地利用有效空间,在环境设计上选择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环境因素,让环境富有美感、童趣。同时充分利用自然物、绿色植物以及各种自然材料,营造温馨、自然、舒适、安全、宽松的阅读环境,让孩子身处其中,情不自禁地爱上阅读,并与图书进行有效互动。也可以充分利用公共区域的墙面,引导孩子将自己喜欢的图书以绘画、粘贴、图片等形式进行展示,由老师协助孩子配上简短的文字,记录孩子喜欢这本图书的理由和想法。也可以提供丰富的材料,支持孩子续编、扩编故事、自制图书等,让孩子主动参与其中,既可以增加孩子彼此之间的话题,也能够提升幼儿与环境的有效互动,让孩子更具成功感,从而爱上阅读。

其次,加强公共区域设施管理。很多教师认为在幼儿园内部的空闲地区摆放图书架、摆放几套桌椅就是建立了公共区域图书角,这种观念是错误的。对于公共区域图书角的建设必须是在充分了解园内幼儿整体情况以及阅读习惯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幼儿的阅读习惯,根据空间规划相关的专业知识,设立的幼儿读书区域。幼儿园在建立时能够投入较为充足的辅助材料,无论是对于儿童读物的选择,还是对于辅助材料选择都应该处于科学的考虑,缜密的计划的基础上再进行相关行动。例如,在公共区域图书角建立时,不应该摆放桌椅,应该多放置较为柔软的坐垫。图书角的灯具也不能是普通的白炽灯或者节能灯,应该是对幼儿眼睛更为健康的护眼灯等。

再者,规范公共区域图书管理。环境管理与设施管理是幼儿园公共区域图书管理的基础,而公共区域图书管理的核心还是对于图书的管理。目前很多幼儿园之所以在构建公共区域图书角的过程中频繁出现问题,主要原因在于缺乏专业的图书管理人员。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快方式,是尽快引入相关的专业人才这样能够快速解决幼儿园公共区域图书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但是从实际出发,幼儿园中的幼儿在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方面还处于发展阶段,如果幼儿园仅仅是为了加强对公共区域图书管理就引入相关专业人才,那么会使得幼儿园付出较高的人力成本。所以,对于大多数幼儿园来说,通过对内部人员的相关培训,提高教师们的公共区域管理意识,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最后,提高教师对幼儿的观察与指导。由于每个幼儿性别、个性、爱好的不同,对读本的偏好不同,因此,幼儿园在投放图书时,首先应充分考虑到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幼儿对阅读不同图书类型的偏好,在尊重幼儿偏好基础上尽量鼓励幼儿让他们对其他类型的图书有一定的了解。需要注意的是,负责此区域的教师应该关注不爱阅读图书的幼儿,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动性吸引幼儿进行阅读或听绘本故事,让幼儿的身心得到全面的发展。

本刊记者:种植活动是幼儿园常见的一种活动形式,不同的种植活动蕴含着多种不同教育价值,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你们有哪些多样化的设计?

幼儿的发展具有整体性,老师需要努力引导幼儿与环境持续对话,帮助幼儿整合在种植活动中不断积累的零散体验,形成更完整的有益经验。幼儿自己亲手种下并照顾好属于自己的植物,可以体验到其中的奥妙与乐趣。小班幼儿各方面能力较弱,可选择易于管理、生长周期快的品种,在一定时间内了解植物从发芽、长叶、开花到结果的全过程,如西红柿小白菜等。

中班幼儿还不能完全独立管理植物,可选择易栽培的品种,种类可比小班丰富些,可以根据茎、叶、根的不同进行分类、统计,让幼儿感受物种的繁多,如马铃薯、番薯、大蒜、韭菜等。在开展番薯种植活动中,幼儿可以亲身感受块茎类植物真实的生长过程。从还是小小的番薯苗的时候,幼儿就会去给番薯苗浇水,观察番薯苗的颜色、形状、生长状态,看着番薯苗长出大片的红薯叶,越长越高,真实体验会到生命成长的喜悦。在番薯成熟以后,幼儿来到种植区用小铲子挖番薯,扒开叶子,抛开土,看着番薯露出胖胖的身体。最后大家再一起动手将番薯叶和番薯清洗干净,利用小厨房,将番薯制作成烤番薯、蒸番薯、番薯饼等各种美食,大家一起享受番薯大餐。这份延迟的满足,更增添了番薯的香甜,让幸福的感觉更加持久。

大班幼儿已具备较强的种植能力,可选择生长周期相对较长、品种较全面的植物(如水稻、花生、甘蔗、向日葵等),引导幼儿观察、探究植物生长环境、生产方式,了解植物与空气、阳光、水的关系。开展甘蔗种植活动,幼儿自然而然习得点数、测量、排序、分类等知识和技能,并采用绘画、书写等方法进行记录,获得探究经验。幼儿在种植活动中将科学、语言、艺术等多个领域的知识学习与实际生活融会贯通,增加了学习的乐趣,真正做到玩中学。通过幼儿个性化的表达,促进其在多个领域的整体提升。再如,开展水稻种植活动,让幼儿亲身种植水稻,插秧、浇水、施肥、观察、记录等,让幼儿了解水稻的整个生长过程,从稻子长出白白嫩嫩的小芽,到长成绿油油的小稻秧,再到金黄色的稻花从穗子间探出脑袋,穗子上长出了一颗颗稻子,稻子一天天长大,一天天成熟,感受水稻的生长周期。幼儿在种植水稻的过程中体会粮食来之不易,懂得珍惜粮食,陶冶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更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

本刊记者:我国大部分幼儿园户外生均活动面积小,如何利用有限的户外活动面积,设计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对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激发幼儿对体能活动的兴趣至关重要。这方面工作室是否有可供参考的案例?

结合深圳市大部分幼儿园户外生均活动面积小,且要保障幼儿户外体育活动时间每天1小时的标准,我们在5~6岁幼儿户外体能循环活动组织方面展开了策略研究。

首先,勘察幼儿园户外活动场地,结合实际规划体能循环活动路线。经过工作室十一个幼儿园的实地考察和数据统计,我们对户外活动场地的选择与规划做了分析整理。一些幼儿园的沙池、戏水池和花坛的边缘宽度达到30厘米以上,且周边防护措施得当的情况下,我们可以纳入大班幼儿体能循环场地及路线。一些大型玩具区域离地高度在50厘米以上、长度2—5米左右且安全措施得当的情况下,我们可以选择作为匍匐爬场地;在高度适宜且幼儿经过大型玩具区域时间在3分钟以内,也可以纳入大班幼儿体能循环路线。

其次,梳理幼儿园体育活动器材,结合幼儿动作技能发展创新组合。我们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为依据,罗列出大班幼儿动作技能,并通过文献资料、网络、问卷调查、实地教研等形式,搜集出适宜大班幼儿锻炼的体育器材,逐一筛选和分类,确保体育器材的安全性、适宜性和趣味性,符合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体育器材单纯的摆放在某种程度上局限了幼兒动作发展的挑战,我们重新组合不仅增加了趣味性,而且增加了动作的难度,让体育循环活动更加有效促进幼儿动作技能锻炼。

最后,结合体能循环活动路线设计,积极组织教师开展指导活动研究。教师在体能大循环活动中既是观察者也是支持者,教师的指导跟站位在幼儿活动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有技能性的动作项目,教师站位应该安排在起点,这样可以随时观察幼儿动作情况,在需要帮助或者纠正时,教师马上给予指导;在挑战性项目中,教师站位应该安排在可以第一时间给予保护的地方,当幼儿去完成挑战性动作的时候,教师随时做好保护或协助动作。在开展体能循环活动过程中,每个站点的老师都要及时反馈幼儿的活动情况。针对活动中的问题现象,我们要开展现场观摩活动分析并及时讨论调整。

深圳地处南海之滨,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长夏短冬,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阳光充足。课题小组的老师在保健医生的协助下,通过运动密度、运动量及幼儿身体运动状况分析,将幼儿园的体能循环活动分两季开展,切实保证活动设计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猜你喜欢

番薯图书区域
母亲的凉拌番薯叶
分割区域
擦桌子
班里有个图书角
值得孩子阅读的100种图书
眠床底下的番薯(节选)
区域发展篇
烤番薯
发芽的番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