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符号学视角下的多模态话语分析
2020-12-14李胜楠
李胜楠
摘 要: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使语篇世界日趋呈现多模态化。多模态话语分析应运而生并逐渐成为语言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以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法和Kress & Van Leeuwen的视觉语法框架为理论基础,对《海上鋼琴师》的电影海报进行社会符号学分析。通过解读电影宣传海报语篇的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图意义,揭示文字与图像共同作为社会符号的表意功能,从而验证以社会符号学理论为基础的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对分析电影海报语篇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关键词:多模态话语分析;社会符号学;视觉语法;电影海报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话语不再以单一的文字模式体现,而是加入了声音、颜色、图像、动画等多种模式。这种运用听觉、视觉、触觉等多种感觉,运用语言、图像、声音、动作等多种符号资源进行交际的现象就是多模态话语(张德禄,2009a:24)。
多模态语篇分析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的西方。近年来,国内外的学者对多模态话语分析开展了多方面的研究。以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法为基础,Kress & Van Leeuwen在《图形阅读》( Reading Images ,1996) 一书中, 提出了第一个系统而全面的视觉语法分析框架,从构图视角、色彩等方面来解读图像所要表达的意义,为多模态话语分析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分析方法。
本文试图用Kress & Van Leeuwen的多模态话语分析方法,以电影《海上钢琴师》的宣传海报为例,进行多模态话语的社会符号学分析,探讨图像是如何与文字一起实现表意功能的,以期对于读者多模态识读能力的提高有所帮助。
1.理论背景
1.1多模态话语
模态指交流的渠道和媒介,包括语言、技术、图象、颜色、音乐等符号系统(朱永生,2007)。近年来,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触觉模态、嗅觉模态和味觉模态也开始用于话语交际。多模态指的便是除了文本之外,还带有图像、图表等的复合话语,或者说任何由一种以上的符号编码实现意义的文本(李战子,2003)。Kress & Leeuwen(2001)认为语篇的多模态性是当今世界人们交际中使用的各种语篇的一个重要特征。
1.2系统功能语法
Halliday建立了系统功能语法,他将错综复杂的语言功能简化为三大元功能: 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正如Halliday在其《功能语法导论》中所说的,他创建功能语法的目的是为语篇分析提供一个理论框架,这个框架可以用来分析英语中任何口头或书面语篇(1994)。
1.3视觉社会符号学理论
在Halliday提出的语言三大元功能的基础之上,Kress & Van Leeuwen在其合著Reading Images 中,对视觉语言进行了系统分析,提出了视觉语法的分析框架。他们认为正如语言的语法规定了词如何组成小句、句子和语篇,视觉语法也决定了所描绘的人物、地点和事物如何组成具有不同复杂程度的“陈述”(李战子,2003 )。Kress & van Leeuwen提出了视觉语法的三个意义层面来分析图像,分别是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图意义。
2.电影海报《海上钢琴师》的多模态话语分析
本片讲述了一个钢琴天才传奇的一生。1900年,一个孤儿被遗弃在头等舱,由船上的水手抚养长大,被取名为1900。主人公显示出了非凡的钢琴天赋。但他从来不愿踏上陆地,直到有一天,他爱上了一个女孩。最后,他决心下船去寻找他爱的女孩,然而当他站立在船与陆地之间的楼梯上时,他却呆住了,面对一望无际的尽头,他无法接受也无法融入其中,只能返回船上。
(一)电影海报的再现意义分析
Kress & Van Leeuwen(1996)强调,图像中参与者和环境等元素对图像再现意义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再现功能分为叙事再现和概念再现两种。叙事图像中,参与者之间的关系是通过相互作用来体现的,图中的元素形成斜线,通常是强烈的对角线,就形成矢量( vector)。一般来讲,概念图像中是没有矢量的(李战子,2003)。 它表示更为稳定的意义。
电影海报中,男主人公面朝大海和游轮,背对着陆地和图像观看者而立,保持静止状态,因此海报只呈现出概念意义。分类和分析过程与功能语法中的关系过程极为相似,着重研究了参与者是以何种关系相互联系起来的。分析过程中也有两类参与者:表整体和表部分的承载者具备的特征。简单的说,分类过程研究的是上下级或同级之间的关系,而分析过程研究的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张敬源,2012)。电影海报中,陆地实际上代表象征着人类文明的城市。人、船和城市这三者之间蕴含着整体和部分关系,主人公从小生长在船上,可以说是船的一部分,而船可以说是工业城市的一部分。三者的彼此依存关系进一步增添了主人公个人命运的悲剧色彩,主人公终归摆脱不了人类社会的掌控。象征过程研究参与者的本体或象征义,在只有一个参与者时,被称为象征暗示,有两个以上的参与者时是象征属性。在海报中,海洋和天空象征梦想,而陆地象征现实,而海中的船则象征着将人们载向梦想的摇篮。在影片中,弗吉尼亚号游轮不仅是男主人公追求梦想的摇篮,也是欧洲移民实现美国梦的摇篮。在图像中,主人公面朝大海和游轮,背对着陆地而立,因此影片中的主人公是一个避世者的形象,他可以承受大自然带来的惊涛骇浪,却无法面对现实陆地中的繁华都市(贺哲野,2016)。
(二)电影海报的互动意义分析
互动意义不仅表达了图像制作者、图像参与者和图像观看者的相互之间的社会关系也体现了对图像观看者的态度进行引导。接触指图中的参与者与图像观看者有目光交流,对观众有情感诉求,形成索取;反之,则形成信息提供。海报中的男主人公背对着图像观看者而立。这向观看者传达出了这样一个信息:他所向往的生活应该在船上度过,因为只有在轮船上他才能自由自在地追求自己的音乐梦想。社会距离可由图像参与者的大小来表明,表示图像参与者与观看者之间的亲疏关系,这种亲疏关系可以通过镜头取景的框架大小加以体现。如特写镜头可以体现图像参与者和观看者亲密的关系,而长镜头则体现了两者较为疏远的关系。电影海报采用了长镜头,拉开主人公与观众所代表的世俗社会之间的距离。现代人永远也走进不了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始终和主人公1900存在着距离。
态度主要通过“视角(perspective)”来体现,表达对图像参与者所持的态度。从垂直的角度来看,如果观看者通过俯视的角度观看参与者,表明观看者享有权势,如果是平视的角度则表示观看者和参与者相对平等的关系,仰视则表示参与者处于强势地位(Kress & Van Leeuwen,1996)。观察电影海报之后,我们可以看出海报是从水平的正面视角拍摄的,但观众无法看到主人公的正脸。图像制作者邀请观众以一种客观平等的视角去理性地审视主人公打破常规,自由大胆追求音乐梦想的行为,但是对于他这种看似荒诞的行为,普通的观看者又是不能真正理解其中的内涵。
情态指的是人们对关注的世界所做出的陈述的真实度或者可信度。情态被分为高、中、低三类: 高感官情态指图像使用了高饱和度的色彩;中感官情态指图像色彩不太饱和,低感官情态指图像只是黑白的(李战子2003)。经过观察我们可以发现:在电影海报中,和大自然有关的大海和天空使用了高饱和度的色彩,具有高情态值,色彩较为斑斓,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远视力,散发着浪漫主义的气息。而与人类文明有关的陆地、游轮、和主人公的背影则使用了低饱和度的黑灰色和白色,具有较低的情态值,容易使图像观看者产生压抑、消极的感觉。主人公虽然能够在船上自由自在地追求音乐梦想,但船作为人类文明的产物终归摆脱不了人类社会的控制。
(三)电影海报的构图意义分析
对应于功能语法的语篇意义,Kress & Van Leeuwen提出了多模态语篇的构图意义。多模态话语的构图意义包括:信息值、取景和显著性。
信息值是通过元素在构图中的放置位置来实现的。上方和下方具有不同的信息值。置于上方的因素是“理想的”,而置于下方的是“真实的。“理想的”指它是信息的最显著部分“真实的”指更特定的信息,如细节等,或者说更实际的信息(李战子,2003)。这张海报可分为上中下三部分,上部分是天空,天空中点缀着月亮和星星还有电影宣传语和影片的获奖情况,中间部分是大海和游轮,下部分是陆地。海报的上部分是“理想的”,简洁有力地概括了影片的影响力,它是海报信息最显著部分,星辰大海象征着诗和远方,在主人公看来,天空是自由的象征。海报的下部分是“真实的”,它交代了影片在现实社会的上映时间和出品公司,同时也以黑色的笔触展现了黑暗阴冷的现实生活,表明主人公必然会被拉回残酷的现实。中间部分是一艘游轮,他载着主人公的梦想,在理想与现实之间苦苦地挣扎,但最终还是消失在大海之中。
取景与显著性。所谓取景,就是使用架构的方法,划出分割线或者实际的框线,来连接或者切断影像中的元素,以象征它们在某些方面彼此相属与否。所谓显著性,指的是元素的设计,是以不同程度值来吸引观看者的注意力,可通过前景或者背景、相对大小等来表现。电影海报以陆地和大海的交接处为分割线,大海与陆地分割象征着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对立、理想与现实的对立。在这幅电影海报中,图像是静止的,故事的发展是以静止的图画述说一个动态的故事。将天空、大海和船作为背景,能传达出丰富的内涵。将主人公黑色的背影置于大海和船的前面使得人物形象得以在海报中获得更高的凸显度,吸引观看者进一步去了解主人公背后的成长经历。电影的中文名字”海上钢琴师”使用白色字体在背景的印衬下显得更加醒目,英文名字也全部使用大写字母且将”legend”和”1900”这两个字放大,吸引读者去了解主人公背后的传奇人生。海报巧妙地使用图像和凸显的电影名字构成一个整体多模态的语篇,达到更加显著的电影宣传效果,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结语
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了海报分析所基于的理论基础—Halliday系统功能语法,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Kress & Van Leeuwen的视觉语法框架。并以此为基础,分析了《海上钢琴师》的电影海报,解读了图像的再现意义、互动意义、构图意义,以及他们是如何和文字一起共同来完成表意功能的。说明不僅文字具有意义,图像、颜色和符号也可以构建话语意义,具有多功能性。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数字化的今天,多模态识读能力已经变得非常重要和必要。希望本文对电影海报的分析模式,能够对相关模态话语资源的分析解读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 Halliday, M. A. K. 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2nd edition) [M]. London: Arnold, 1994.
[2] Kress, G. & van Leeuwen, T. Multimodal Discourse: The Modes and Media of Contemporary Communication [M]. London: Arnold, 2001.
[3] Kress, G. & Leeuwen, T. V. Reading Image [M]. Burwood: Brown Prior Anderson, 1996.
[4]贺哲野,方丽. 浪漫荒诞的悲剧人生——电影《海上钢琴师》中1900的艺术形象分析[J]. 电影评介,2016年第6期.
[5] 李战子.多模式语篇的社会符号学分析. 外语研究, 2003年第5期.
[6] 张德禄.多模态话语分析综合理论框架探索[J ]中国外语,2009a, C1): 24-30.
[7] 张敬源,贾培培. 关于视觉语法的几点思考[J]. 当代外语研究,2013.
[8] 朱永生.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 外语学刊, 2007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