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模式分析
2020-12-14李丹
摘 要:本文通过对重庆市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现有校企合作模式进行探索,分析了现有校企合作模式的类型、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
一、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界定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本应对应国家教育部出台的《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设置管理办法》中的旅游管理专业(专业代码:640101)。本文主要研究重庆市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的模式,鉴于重庆市部分高职院校旅游类招生人数不足,没有对旅游管理专业做二级划分,在人才培养进程中,旅游管理专业实际教学涉及酒店、旅行社、导游等多门课程,学生就业也涉及到酒店、旅行社、景区等多种旅游企业。因此本文研究的旅游管理专业实际包含了旅游大类中的酒店管理专业、导游专业、旅行社经营管理专业、景区开发与管理专业等。
二、校企合作的概念
校企合作是指学校与企业建立的一种合作模式,是一种注重培养质量,注重在校学习与企业实践,注重学校与企业资源、信息共享的“双赢”模式。
三、目前重庆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主要校企合作模式
笔者走访调查了重庆市开设有旅游管理专业的高职院校,总结归纳出目前重庆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主要校企合作模式有:
1、“订单式”培养模式。即企业按其发展规模、人才需求量、确定的工作岗位,向学校“下订单”,学校按照企业实际人才要求进行人才培养。企业与学校共同挑选学生,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双方都加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学生毕业后直接到订单用人单位就业的一种产学研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2、“校企互动式”模式。由企业提供实习基地、设备、原料,企业参与学校的教学计划制定,并指派专业人员参與学校的专业教学;学校向企业提供劳动力输入,指派专业教师对企业员工进行培训,以提高企业员工的素质和技能。通过校企互动使企业得到人才,学生得到技能,学校得到发展;从而实现学校与企业"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双赢结果。
3、“工学交替”模式。利用学校和企业的不同资源和环境,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的同时能够进行实践操作,一般表现为在学校学习理论,在企业锻炼技能,使学生能运用实践去检验理论、升华理论,从而达到培养具有专业知识、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人才培养目的。
4、“校办企业”模式。一些实力雄厚的学校创办企业作为学生实习基地类培养学生的模式称为校办企业。学校根据所在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结合自己的办学特点设立旅行社、酒店等企业,既为学生实践、就业提供场所,也为相关科研工作的开展提供便利。学校教师参与到企业的运营与管理中来,提高自身实践能力的同时又能掌握行业动态,为自身的教学提供丰富生动的实践案例。
四、重庆市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模式存在的问题
1、政府主导缺失
重庆市部分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在开展校企合作的过程中,由于缺少政府的主导,学校和企业很难达到双方利益均衡的局面。导致企业不愿意过多参与到学校的发展、人才的培养中来,校企合作难以顺畅的开展。
2、保障机制不完善
目前,在我国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中,还没有专门的法律法规体系去约束、激励校企双方,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也没有权威的校企合作准则和指导手册在内的合作机制与体系去规范校企合作。这导致校企双方,甚至是学生的利益都很难得到保障,从而限制了校企合作多方的积极性。
3、利益驱动不足
从目前的校企合作来看,学校是最大的收益者,企业帮助学校解决了学生实习、就业、师资培训等难题,但是企业一般很难在短期内获得自身需要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反而需要承担学生的工作、生活、安全等方面的责任,这让企业感到成本较大、收益偏低,让本应追求利益最大化的企业失去利益驱动。参与校企合作的老师和学生,由于没有完善的机制保障,自身利益也无法保证,开始逐渐失去利益驱动。
4、校企合作浮于表面
从走访调查中发现,重庆市很多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校企合作仅停留在较低层次,深度和广度都不够。大部分企业仅仅给学生提供实习、就业岗位,学校偶尔派教师给企业员工搞个讲座。由于企业未曾真正参与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来,导致培养出的人才和企业的需求不一致,无法实现“无缝对接”。
五、重庆市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发展对策
1、完善政府导向机制
我国各级政府拥有强大的市场资源配置能力,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需要政府发挥主导作用,给企业一点扶持政策,形成推动力,促使企业愿意与学校合作,改变企业对校企合作的不积极态度,从国际国内来看,政府支持是企业界参与校企合作的第一推动力。
2、建立健全保障机场
从国际经验来看,政策因素一直是影响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国家的法律、政策的支持,校企合作的指导原则、各方的权利义务的规范,合作双方的约束激励机制,始终制约着校企合作的开展及深入。建立校企合作法律法规、健全合作的约束激励机制将有效推动校企合作的有序开展。
3、建立常态化合作制度,推动校企双赢
校企双赢是学校和企业建立常态化互惠互利合作关系的关键,校企双方应主动寻找彼此的利益共同点。旅游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为了获取最大利益,需要智慧型高技能人才开拓创新,需要旅游科研团队出谋划策。而学校在为企业解决困难的同时正好也解决了学生实习就业、师资培训、科研开发等问题。与企业建立常态化的合作关系,各方制定政策的时候向企业倾斜,给企业提供优惠,鼓励企业参与校企合作,进而实现校企双赢。
4、多元实现校企深度合作
除了传统的企业提供实习就业岗位,学校提供人才输入的方式,校企双方应致力于开展多元化的紧密合作,不断深入扩大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比如根据旅游企业不断发展变化的人才需求状况,校企共建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教材等,通过培养与企业需求一致的人才实现“毕业即上岗”的“无缝衔接”;比如校企人才共享,企业派出业务精英给学生上课,让学生掌握前沿动态和业务发展,学校派出专业科研团队为企业的决策提供数据支持、营销策划等;甚至企业和学校可以互相依靠,共同创造良好口碑,助力共同腾飞。
作者简介:
李丹,男,出生于1982年9月19日,现任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财经贸易系旅游管理教研室主任,职称:讲师。专业方向:导游、饭店管理、旅行社经营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