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口支援下西藏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2020-12-14郭小丹陈小莹
郭小丹 陈小莹
摘 要:针对当前西藏教育的特殊性,分析了创新型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并对在对口支援下西藏高校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讨。通过与援藏高校联合开启人才培养模式,抓好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教育,为西藏培养创新型、应用型的复合型人才起到了积极的示范作用。
关键词:对口支援;西藏高校;人才联合培养;校-校-企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0.35.040
0 引言
对口支援是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2016年12月,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加强“十三五”期间教育对口支援西藏和四省藏区工作的意见(教民〔2016〕5号),文件要求继续做好高校对口支援工作,鼓励中国人民大学等27所高校做好团队支援西藏高校工作,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联合培养研究生和本科生工作。创新型人才是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的具体体现,提高主流学科竞赛的参赛能力和获奖水平是检验高校创新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针对目前西藏高校大学生在全国各类“竞赛”中获奖比例相对较低、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相对滞后的现状,西藏高校如何落实好教育部的有利政策,合理利用对口支援高校的优势资源,找到适合西藏高等学校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切口,打破重理论轻实践或学生动手能力不足的教学瓶颈,这一系列问题是值得深入探讨和实践。
针对当今西藏高校大学生实践和动手能力不足现状,以西藏民族大学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选手合作培养(教育部倡导的四大学科竞赛之一)为案例研究点,选取东南大学(教育部6+1援藏高校之一)及长安大学(陕西省4+1援藏高校之一)为依托和合作单位,结合学生的基本素质和接受能力开展大学生竞赛能力培养调查研究和实践,探索适合西藏高校实际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1 西藏教育特殊性及创新型实践人才培养存在问题分析
西藏虽然自然资源丰富,但存在低温和氧气含量低等恶劣的气候环境,在不同程度上严重影响了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学生的身体健康,也影响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地处封闭的地域情况,以及西藏高等教育是意识形态的前沿阵地等现实情况,使得现代教育起步晚、发展慢,教育改革信息的传播困难,对大学生的教育提出了严峻挑战,造成人才资源匮乏,成了当前西藏经济发展的阻碍。
此外,基于西藏宗教文化对大学生生产、生活、教育的产生了一定影响的实际情况,西藏高等教育承担了引导西藏大学生减弱和去除的“宗教热”任务。因西藏封建农奴制度一定程度在意识形态上对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干扰和渗透。由于受宗教的影响,部分家长把大量的精力、金钱和时间等都用于宗教活动,不仅不重视务工、务农、务牧,还影响了家庭收入,这样潜移默化的影响了子女的教育,同时造成了重文科轻理科的学科现象。因此,西藏高等教育應发展在国家民族政策的指导下,尊重藏族群众宗教信仰自由权利,同时应遵循高等教育发展的一般规律,加强大学生科学、文化知识的培育,积极宣传西藏优秀历史文化,摈弃落后的奴隶和封建思想,加强马克思主义“五观”“两论”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爱国主义等教育。
实践教学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整体素质的一个重要环节。只有经过实践,所学的知识才能化为本身的知识结构和素质结构。针对当前西藏环境、地理等特点,信息来源闭塞,致使当前西藏教育教学理念相对守旧,实践教学体系无法适应当前社会的快速发展。同时,专业技术人才和实践实训场地短缺,无法吸引内地优秀的人才以及特色企业的加入,造成西藏大部分高校的人才培养的质量提升缓慢。因此,通过与对口支援高校的合作,培养双师型人才,加大与企业合作力度,是提升实践教学和培养创新性人才的有效途径。
2 应对方法及措施
根据国家“十三五”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和发展的总体要求,探索适应西藏高校实际的专业型、实践型人才培养模式,针对学校电子科学信息与技术专业单片机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上述问题,经过调研国内知名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方式和方法,研讨适合西藏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援藏高校教学合作培养方案,改进和完善涉及的单片机与接口技术实验课程的建设内容。
2.1 与援藏高校开启人才联合培养模式
西藏高等教育担负着培养各级民族干部和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的崇高使命,对推进西藏现代化建设至关重要。培养“靠得住、用得上、留得下”的干部人才队伍是当前推进西藏现代化的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尤其面对当前西藏的自然、人文以及教育的特殊情况,对口高校教育援藏已成为西藏人才教育的重要助力。
(1)对口援藏高校与西藏高校联合开展本科生创新型人才培养工作。每年从二、三年级本科生中以参赛队伍为单位或者以插班模式,选送学生进入对口支援高校进行相关专业学习,开展联合培养创新型实践人才工作。以与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相关的“单片机与接口技术”实践课为试点,改进适应西藏自治区经济发展需求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制定与之相适应的专业课程及其配套实验建设与实施方案。
(2)选派相关教师到援藏高校学习交流,学习对口支援高校创新型人才合作培养方案,比较研究西藏高校与援藏高校创新型培养教学的差异点,形成援藏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方式、方法和主要手段,探索与援藏高校联合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可行性实践案例,供西藏相关高校参考。结合实际探索合作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方式方法,改进和完善与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相关的“单片机与接口技术”实验实践专业课程体系建设。通过学习国内优秀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力图解决西藏高校实践教学僵化、内动力不足的问题,解决西藏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问题。
(3)与对口支援高校加强科研交流与合作。围绕西藏高原特色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联合对口支援高校展开特色学科和课题研究,申报科研课题。邀请专家到西藏高校给予指导,并组织本校参与研究的教师与专家学习交流。选择一些有科研能力的学生参与到相关的科学研究中,将成熟的科研成果直接转化成实践教学实例,使部分学生在本科学习阶段便能接触学科前沿,提高学习兴趣,并使得思维多元化,对学生今后学习和科研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2.2 创新创业教育以及实践能力培养
(1)强化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结合西藏高校的实际情况,鼓励与对口高校有经验的学生联合或作为主持者共同申请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合作双方的指导教师联合制定项目实施方案,并有两校学生合作完成。在项目的完成中学生相互协作,取长补短,在项目中学习进步,形成独立的创新意识,不断提升个人的创新创业能力和团队协作水平。同时将其作为创新创业计划课程,联合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创新创业人才。
(2)實施“校-校-企”联合培养模式。西藏受环境、地理等因素的影响,西藏高校和本地企业并无过多接触,造成缺乏培养专业实践动手能力的专业人才和实践场地,以造成各高校实践动手能力的不足。因此,根据西藏对人才的要求,采用“校-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实现对口支援高校、西藏高校以及对口企业三方合作,联合培养服务于西藏的应用型人才;同时,联合援藏高校和企业与本校教师建立导师制,校外导师由企业推荐的业务能力突出和责任心强的人员担任,学校导师由对口高校和本校相关专业并有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教师担任。
联合培养人才是实现校企双赢的有力途径,内地对口高校和对口企业为西藏高校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实践基地,并在三方导师的联合指导下,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得到了较大的提升,大大提高的实践动手能力,为西藏培养了理工应用型人才。同时,经过实践的学生因接触到实际工作的生产流程,在进入企业后并不需要较长的时间培训,在步入工作后便能快速适应岗位角色,缩减了企业培养新员工的开支和时间。
3 结束语
为实现西藏对电子产业、经济建设急需的实用和创新性人才要求,西藏高校应结合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会议精神,积极对接各个援助单位和援藏高校,利用好援藏政策,加强对口支援高校与西藏高校本科专科生进行联合培养,选送教师和学生到对口高校进行相关专业和比赛等学习和实践,同时相关高校选派由专业能力过硬的干部和教师到对口援助高校挂职指导。有针对性地制定了培养方案、教学计划,不断吸收发达地区的教学理念和方法,转变本校干部和教师的教学思路,在西藏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同时也为我区电子信息等学科实践型人才培养和同类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数据参考和经验借鉴,研究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实践性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李庆华,刘佳,许鹏辉,等.对口支援视域下西藏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18,(02):222-223.
[2]王修岩,乔辉.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中国电力教育,2008,(12):133-134.
[3]李俐,李智元.“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民族地区学前教师教育课程的变革——以西藏大学为例[J].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5(01):197-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