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科技创意的传统文化节庆活动策划与管理
2020-12-14李金兴李孟
李金兴 李孟
摘 要:本文讲了传统文化节庆现状中遇到的问题,活动的表现形式单一,活动的科技创意缺乏、社会科技氛围的缺乏。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扩大科技创意范围,进行综合利用,改变评价标准,将科技创意纳入考核体系,增强企业融资能力,保证科技创意实施。
关键词:科技创意;传统文化;节庆活动策划与管理
0引言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与电脑技术发展,科技创意在传统文化节庆活动中运用得越来越多,已经成为各种节庆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成为一个节庆活动成功的评判要素。关于科技创意的传统文化节庆活动策划与管理,尚无详细报道。本文的目的是利用科技创意,了解传统文化节庆活动发展现状,掌握活动要求的变化与特点,为更好的管理与策划办传统文化节庆活动提供理论依据。
王莹提出民族节庆的科技创新,实现了民族文化传播方式的革命性变革;王英提出文化科技创新不仅从社会文化的背景出发对文化的发展进行定位,还关注文化形式的现代重构方式转变,强调创新是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谢芳提出主要由数字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掀起的高科技浪潮在改造提升传统文化产业的同时有一大批新的文化形态和文化业态,对我国经济结构转变和经济增长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1传统文化节庆活动的现状分析
1.1活动的表现形式单调统一
部分活动策划者并未对活动表现形式的创新予以足够重视,导致政府主办的活动,企业策划的活动形式僵化统一。一方面,活动表现形式不突出,没有亮点,并未与时俱进,与现代发展融合,而是和传统表现方式一样,很难留下记忆点。另一方面,未从活动本身发掘更深层次文化内涵,更好地体现和弘扬传统文化。
1.2活动的科技创意缺乏
在传统文化节庆活动策划过程中,策划者并未对创意活动有具体管理,也未引起重视。另外,科技创意活动规模较小,呈现的方式相对简单,可以忽略不计。这样单一的形式不能有效丰富活动,吸引游客参观,忽略当地的文化内涵。除此之外,一些活动的开发没有过多的资金支持,达不到预期效果,导致科技创意的作用发挥不出来。
1.3社会科技氛围的缺乏
年轻人的占比较少,大学中专业人才的缺乏与科技素质培养的缺乏,让这样的高素质人才稀少,也难以掀起整个传统文化节庆活动的改变。社会对科技创意的不重视,导致缺乏科技创意的氛围与文化,让活动的科技创意难以持续更新迭代,导致被时代抛弃。
2传统文化节庆活动的科技创意开发的具体策略
2.1扩大科技创意范围,进行综合利用
大数据、电子商务、云计算、物联网等高科技产物与创意的全面融合。在云计算和未来物联网的基础上建设我国文化创意产品市场,建设具有前瞻性的节庆活动服务平台。在线交易、淘宝网、京东网、四通一达,依据互联网的建立,云技术的技术支持,让科技创意具有更多可操作性。我们也应该顺应时代潮流,利用网上文化服务系统,更好地服务。
2.2改变评价标准,将科技创意纳入考核体系
通过对科技创意进行评价,引起活动策划者的关注,从而有意识地在活动策划中进行科技创意。在十二五规划中,科技创新是重点,当文化产业中科技创意大量生产出来,会在全社会引起科技创新的浪潮,转变社会氛围,让人们更加注意到科技创新,培养更多人才,具有更多创新精神,反过来继续促进传统文化活动节庆的科技创意的提出,形成一个正向循环。
2.3增强企业融资能力,保证科技创意实施
当活动策划公司具有较强融资能力时,才会已经更多的资金投入到科技创意中去,让科技创意落到实处,促进活动的成功策划与管理,帮助公司更好的融资与发展。得出融资能力与文化创意企业的效率存在正相关关系,可以看出融资能力对一个活动策划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另外,融资能力需要依托于市场的健全,当市场越健全,它的竞争也越大,更会注重与策划公司的实际成果,对于优秀公司、好的科技创意,注入更多资金。逼迫活动策划具有更好的服务与产品。可以看出,形成完整市场有助于增强优秀活动策划企业融资能力,进一步促进科技创意的实践。
3总结
科技创意让传统文化节庆活动的策划与管理更加方便、科学与规范化。现在传统文化节庆活动面临着三大問题:活动变现形式的单一、科技创意严重缺乏、社会中科技氛围缺乏,我们可以通过扩大科技创意范围,进行综合利用;改变评价标准,将科技创意纳入考核体系;增强企业融资能力,保证科技创意实施三个方面解决问题,帮助活动具有更好的科技创意。
参考文献:
【1】文化科技创意产业的机遇与挑战[J]. 文化月刊(下旬刊), 2014, (12):58-59.
【2】马黎娜. 基于STEM理念的科技创意活动开发[J]. 新课程(小学), 2019, (5):13
【3】杨晓伟.浙江文化科技融合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及提升策略研究[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9,第7期
作者简介:
①李金兴,男,汉族,籍贯:四川省绵阳市,生于1998年2月22日,成都理工大学本科在籍大学生
②李孟,男,汉族,籍贯:四川巴中,出生年月:1999年6月27,成都理工大学本科在籍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