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呼吸内科护理中重症患者的护理效果分析

2020-12-14江荣荣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20年29期
关键词:重症患者呼吸内科护理效果

江荣荣

【摘要】目的 探究呼吸内科护理中重症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于2019年~2020年1月收治的94例呼吸内科重症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并按照随机分配的方式,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对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对实验组实施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抑郁评分和焦虑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但生活质量评分却远低于对照组,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护理的总有效率为83.62%,远高于对照组的82.98%,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呼吸内科重症患者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不仅能够提高患者的治愈率,还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呼吸内科;重症患者;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20.29..02

呼吸系统疾病具有多发性和常见性的特点,患者临床表现为咳嗽、呼吸困难以及胸痛等,还会产生烦躁、郁闷等心理问题,会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随着近几年社会的高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逐渐严重,呼吸系统疾病成为影响人们生命健康的重要因素。多数呼吸系统疾病病情较复杂,病程较长,极易出现一系列并发症。重症病患同时伴有呼吸衰竭、咯血等疾病,若不即使诊治容易造成难以预料的严重后果。对于呼吸内科的重症患者来说,除了需要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以外,还需要给予患者针对性的护理干预[1]。本次实验主要选取94例呼吸内科重症患者作为实验对象,探究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于2019年~2020年1月收治的94例呼吸内科重症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并按照随机分配的方式,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实验组有男性25例,女性有22例,年龄组成18~76岁,平均年龄(47.28±4.24)岁;对照组有男性21例,女性有26例,年龄组成21~74岁,平均年龄(47.56±4.13)岁。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比例和年龄组成,不存在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纳入标准:其一、经临床诊断,病患存在呼吸系统疾病。其二、病患及家属均了解实验的内容和目的,同意进行实验,在护理人员的指导下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其一、病患存在的心血管疾病。其二、实验室检查显示出、凝血时间异常。其三、病患有传染性的疾病。其四、病患精神状态异常,无法进行沟通交流。

1.2 护理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严密监测病患的基础生命体征,注意呼吸功能检查数据的变化,尤其警惕血氧饱和度、氧分压的数值变化。注意病情变化,做好随时抢救的准备。

给予实验组患者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在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具有措施如下:(1)环境护理:病室的温度和湿度对病患的生活质量和疾病康复有很大的影响,护理人员每日需要做好病室的消毒、清洁,确保病室内空气流通,维持病房的安静,避免噪音对病患造成不良影响。

(2)心理护理:护理人员要主动与患者交流,带领患者熟悉医院的环境,告知患者病情以及注意事项,及时帮助患者消除不良情绪,避免引发感染。不仅如此,护理人员要时刻保持病房的卫生环境,这样有助于保持患者的身心愉快,利于患者恢复健康。

(3)用药护理: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的病情,给予患者用药指导,确保患者能够合理用药,当患者用药以后,需要观察患者是否有不良反应,并及时调整用药情况。

(4)机械通气护理:护理人员需要借助相关机械帮助患者及时消除呼吸道分泌物,时刻观察呼吸机与患者呼吸是否一致,保证呼吸机参数设置正确,确保患者能够正常呼吸[2]。

(5)呼吸道护理:护理人员需要做好病患呼吸道的护理工作,嘱咐病患多饮水,及时清理痰液。重症病患需要进行雾化吸入治疗,治疗期间评估病患的身体情况,制定合理的治疗计划,根据病患的耐受程度及时调整治疗时间和药物剂量。切忌病患剧烈的咳嗽,当病患咳嗽时辅助病患调整体位,防止呼吸道阻塞。

(6)口腔护理:在进食前后嘱病患漱口,由于重症病患大多数会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容易导致口腔内菌群失调,所以护理人员需要观察病患口腔黏膜的状况,若出现破溃、感染需及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

1.3 评价指标

抑郁评分量表(SDS):量表包括二十个项目,分为四个级别的评分。SDS能够直接的现实出病患的主观感受和治疗中的变化。评分标准如下:低于五十三分为正常情况,评分在五十三至六十二分内为轻度抑郁,评分在六十三至七十二分内为中度抑郁,评分超出七十三分为重度抑郁。

焦虑自评量表(SAS):SAS采用四级评分,主要评定病患出现症状的频度。评分标准如下:低于五十分为正常情况,评分在五十至五十九分内为轻度焦虑,评分在六十至六十九分内为中度焦虑,评分超出七十分为重度焦虑。

生活质量评定:包括评估病患的躯体健康状况、精神状态、社会关系、独立关系、环境、宗教和信仰等內容。

护理效果:护理效果要依据疾病的特点来评定,分为治愈、好转以及无效三个等级,计算两组病患的总有效率,比较其差异。

1.4 统计学方法

Excel录入,SPSS 21.0完成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由x?检验;计量资料,经正态性、方差齐整性验证,由t检验。若P<0.05,有统计学差异。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抑郁、焦虑以及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实验组患者的抑郁评分和焦虑评分分别为(36.45±2.41)分和(37.54±2.84)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6.28±3.62)分和(54.32±3.46)分,而实验组生活质量评分为(95.42±2.45)分,要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12±2.26)分,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 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比较

实验组患者护理的总有效例数为44例,占总例数的93.62%,对照组患者护理的总有效例数为39例,占总例数的82.98%,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本次实验通过对病患实施一系列护理干预手段,包括呼吸道的护理、环境护理、口腔护理、心理护理、药物护理等,严密监护病患的病情变化,减少并发症的出现,极大程度的稳定了病患的病情,促进病患疾病的康复。本次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抑郁评分和焦虑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但生活质量评分却远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护理的总有效率为83.62%,对照组护理的总有效率为82.98%,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给予呼吸内科重症患者有效的护理干预,不仅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还有助于提高患者治疗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 董 颖.呼吸内科护理中重症患者的护理效果观察[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4(02):112-113.

[2] 黄 蕊.探究呼吸内科护理中重症患者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探讨[J].中外医疗,2015,34(21):149-151.

猜你喜欢

重症患者呼吸内科护理效果
动脉血乳酸动态监测在心脏外科重症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应用
呼吸内镜在呼吸内科诊疗中的应用探讨
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
呼吸内科护理中重症患者应急护理干预措施
呼吸内科危重症哮喘的诊断及治疗效果观察
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呼吸内科实施安全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观察
血糖变异性与重症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呼吸内科护理中重症患者的护理方法及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