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干部教育重要论述:逻辑、体系及特征
2020-12-14丁留宝
摘 要:深刻领会习近平干部教育重要论述是发展党的干部教育事业的重要保证。通过对习近平干部教育重要论述的立论基础、方法与对象的考察,认识到习近平的干部教育重要论述既有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党的干部教育思想的继承,又有面临新时代、新要求的理论创新,解决了什么才是好干部、怎样培养干部以及培养什么样的干部等新时代的干部教育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为党的干部教育提供了根本理论遵循。
关键词:习近平;干部教育;干部培养;干部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7408(2020)11-0011-07
基金项目: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项目“建国以来党的干部教育研究”(18YB171)阶段性成果;江西科技师范大学2018年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专项招标项目“习近平教育思想研究”(Zx-zd1803)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丁留宝(1973-),男,安徽旌德人,江西科技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史。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就干部教育发表了一系列讲话,论述了干部教育的重要意义,深刻回答了干部培养的目标、怎样培养干部以及培养什么干部的时代命题,擘画了新时代党的干部教育工作的新思路与新格局。深刻领会习近平关于干部教育重要论述的意涵,把握干部教育的发展脉络与基本规律,对做好新时代干部教育工作、破解干部教育面临的现实问题、促进干部教育工作的顺利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习近平干部教育重要论述的三重逻辑
任何理论都是逻辑与经验的产物,习近平干部教育重要论述建立在理论、历史与现实三重逻辑基础之上,拥有底蕴深厚的立论之基。
其一,理论逻辑——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学习观。19世纪,马克思恩格斯之所以在革命理论探讨之际把目光聚焦于教育问题,源于对无产阶级革命及其建设内在要求的深思:一方面,学习能唤醒无产阶级意识,以激发其革命斗志。他们对资产阶级教育旨在异化无产阶级劳动价值以服务于统治之需表达强烈的不满。马克思曾经听到一位资产阶级代表如此“真诚”地袒露自己的心迹,“如果不教育工人(即教育他们服从资产阶级),他们就会片面地从邪恶的自私自利观点来看问题,并且容易被狡猾的煽动家所诱惑,他们甚至还会用忌妒和敌对的眼光来看待他们的最好的恩人——那些简朴的富于进取心的资本家,在这种情况下,只有正确教育他们才行,否则国家就要破产,其他灾祸就要发生,因为工人的革命斗争将是不可避免的”[1]435。其核心要义在于把工人阶级塑造为依托于资产阶级的奴仆,剥夺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与倾向而成为资产阶级持久宰制的忠实对象。正是基于对资产阶级教育所产生后果的担忧,马克思积极倡导无产阶级的自我教育,也就是要塑造无产阶级意识,鼓动无产阶级革命,培养无产阶级新人。1843年10月,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指出:“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思想的闪电一旦彻底击中这块朴素的人民园地,德国人就会解放成人。”[1]17这一论述强调了学习是无产阶级成长为自由人的重要基础。另一方面,学习能培育新人,以达成建设新社会之目的。他们对未来社会建设所需人才充满期待,明确了新人培养与社会建设的正向关系。恩格斯在《共产主义原理》一文描绘未来时,曾强调“用整个社会的力量来共同经营生产和由此而引起的生产的新发展,也需要一种全新的人,并创造出这种新人来”[2]。如果说恩格斯的表述稍显含蓄,那么马克思则较为直白,他在为国际工人协会日内瓦代表大会起草的《给临时中央委员会代表的关于若干问题》中指出:“最先进的工人完全了解他们阶级的未来,从而也是人类的未来,完全取决于正在成长的工人一代的教育。”[3]
作为马克思恩格斯无产阶级学说革命实践的伟大导师——列寧同样非常关注学习。1922年,他在《俄国革命五周年和世界革命的前途》讲话中指出:“对于我们大家来说,无论是俄国同志和外国同志最重要的一点是在俄国革命五年之后,我们应当学习,我们现在有了学习的机会,我不知道这个机会能够保持多久,我不知道资本主义列强能让我们安心学习多少时候,但是只要不打仗,没有战争,我们就应当利用每一个机会来学习,而且要从头学起”,“我们全党和俄国各阶层人民都要有求知的渴望,就可以说明这一点,这种学习的愿望,说明我们今天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学习再学习。”[4]不仅革命需要学习来增强斗争的意识与本领,社会建设更需要有才干的人,列宁在俄国革命5周年之际的共产国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再次告诫共产党人学习的重要性,提出了“学习”“再学习”的口号。马克思经典作家的学习教育观成为习近平干部教育重要论述的理论基石。
其二,历史逻辑——中国共产党革命、建设与改革的历史经验。中国共产党在革命之初就非常重视学习,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就提出,“在一切产业部门均应成立这种学校(工人学校)”,“学校的基本方针是提高工人的觉悟,使他们认识到成立工会的必要”[5]8。国共合作后,中共就对如何维护无产阶级性质并发挥党的影响保持高度警惕。1924年5月,中共在扩大执行委员会上就指出,“我们在资产阶级性的民族主义和民主主义的政党里工作,而这一政党——根本上便有组织形式上的浮动性,对于我们自己的党也就有很大影响,——因此,我们自己的党更要有非常明显的组织形式”,也就是要加强无产阶级意识。为此,“党内教育的问题非常重要,而且要急于设立党校养成指导人才”[5]195-197,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国共合作失败后,中国革命转入低潮,如何才能坚持革命,加强教育仍是求解的关键密码。1929年2月8日,共产国际执委给中共中央关于中国革命形势、前途和目前任务的信中强调,当前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在思想上武装自己的政党:一方面,要加强党内教育。“不仅党的领导干部,就是宣传员和鼓动员,如果没有深刻的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的理论知识,党就会遇到没有必需的思想基础的危险,只有这种思想基础,共产党才能够明白认识时时变更的环境,才能够明白认识摆在共产党及革命运动前面的带有极其重要意义的复杂政治问题”,才能够坚定革命信念而持续奋斗。另一方面,要加强群众教育。“在党员群众及革命青年中施行特别的教育工作以提高全党的政治水平”,从而获得群众的广泛支持以夯实思想基础[6]。
革命胜利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成为党面临的新课题。对此,毛泽东指出:“要把一个落后的农业的中国改变成为一个先进的工业化的中国,我们面前的工作是很艰苦的,我们的经验是很不够的,因此,必须善于学习,要善于向我们的先进者苏联学习,要善于向各人民民主国家学习,要善于向世界兄弟党学习,要善于向世界各国人民学习。”[7]改革开放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又成为党必须克服的新难题,特别是如何才能够确保中国人民在这条道路上既不会因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而滑入改旗易帜的邪路,又不会因前途维艰而重蹈封闭僵化的老路呢?邓小平给予的方案仍然是学习,他在1978年中共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指出:“实现四个现代化是一场深刻的伟大的革命,在这场伟大的革命中。我们是在不断地解决新的矛盾中前进的,因此,全党同志一定要善于学习,善于重新学习。”[8]
从历史发展的逻辑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能够在奋斗的道路上披荆斩棘、勇往直前的关键就在于重视学习,加强学习不仅能统一思想、凝聚力量以获取强大的动力,而且能改造主观世界,增强本领以提升领导能力。对此,习近平指出:“高度重视学习、善于进行学习,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是我们党保持和发展先进性、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重要保证。”[9]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历程中对学习及其价值的深刻把握与现实实践,不仅成为习近平干部教育重要论述的历史之源,也为其形成与完善提供了丰富的历史镜鉴。
其三,现实逻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面临的“危”与“机”。习近平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要靠我们党带领人民来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要靠我们党带领人民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靠我们党用自身的先进性来引领、用过硬的执政本领来推进。”[10]这一重要论述强调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方向、道路、理论及建设都必须在党的领导下来实现,既反映出党决定一切的理论要求,同时赋予党更大的使命担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之后,面临的形势更趋复杂:一方面,从国际上看,与我们迎面相撞的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即“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崛起速度之快前所未有,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新陈代谢和激烈竞争前所未有,全球治理体系与国际形势变化的不适应、不对称前所未有”[11]。在科技的推动下,因新兴经济体的强势崛起对旧有国际格局的冲击必然会引发新旧势力的矛盾与斗争,其中一个重要后果是西方守旧势力乘势对中国的建设施加前所未有的压力。面临如此形势,“如果我们对世界发展大势认识不清,甚至茫然无知,就难以把握时代的脉搏,我们的事业就难以有新的开拓”,因此,加强学习成为党认清形势、摆脱困境的重要举措。习近平对此有清醒的认识,他指出,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優势”,最根本的还是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正确把握时代发展的趋势”,“不断增强各项工作的战略性和前瞻性”[12]。如此才能找准方向,化被动为主动,转危为机。另一方面,在国内,中国则面临着复杂的治理困境。目前,改革开放已进入深水区,“形势变化之快,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对我们党治国理政考验之大都是前所未有”[13],要适应客观形势变化,化解治理困局,根本出路在于加强主观认识能力建设,正如习近平指出的:“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有本领不够的危机感,都要努力增强本领,都要一刻不停地增强本领。”[14]在日趋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艰巨任务是习近平干部教育重要论述形成的现实基础。
二、习近平干部教育重要论述的理论体系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在历史继承和实践创新的基础上,对新时代干部教育的人才标准、教育内容与方法、培养对象等命题给予了系统回答,形成了新时代干部教育更为具体而科学的理论体系。
其一,培育之本——干部教育的目标设定。干部人才标准是干部应然的素质指标,也是培养干部的重要标尺。一直以来,中国共产党在培养干部的要求上注重德才兼备为基准,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在民族解放战争中的地位》中就把“才德兼备”的作为领导干部培养的目标要求[15]526。虽然德才兼备的内涵在不同时期不尽相同,但二维标准的价值指向没有变化,习近平对此总结指出:“革命战争年代,对党忠诚、英勇善战、不怕牺牲的干部就是好干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懂政治、懂业务、又红又专的干部就是好干部”;“改革开放初期,拥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路线方针政策,有知识、懂专业、锐意改革的干部就是好干部。”[16]337
而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的干部培养的目标与标准又是如何确定的呢?实际上,习近平对好干部标准的确定并非一味承续二维静态指标,而是从干部的功能入手在确定其主体责任的基础上落实干部的衡量尺度。毛泽东曾指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15]526不仅强调了干部的重要作用,也确定了干部的重要定位,他们不仅是党的方针政策的坚定贯彻者,同时也是党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重要桥梁。干部身份本质属性决定了一个好干部要有“三重责任”,即对党要有忠诚之责、对人民要有服务之责、对自身要有担当之责。正是把干部放在相互关系中,习近平对干部提出了主体责任的基本要求。2013年,习近平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16]337等四个层面的要求,厘清了对党的责任、人民的责任以及自我责任,准确定位干部的身份要求,赋予了新时代干部清晰的责任边界与意识。而之后提出的“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的要求,更是凸显出干部对党、人民以及自我的主体要求。2018年,习近平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把干部标准从宏观上提炼为“忠诚、干净、担当”的六字方针,言简意赅,深刻反映出作为新时代好干部的“三重关系”与“三重标准”,即与党的关系上要忠诚不二、坚定信念,注重党性原则;在与人民的关系上要清廉如水、刚正不阿,体现公仆意识;在自我要求上要敢于担当、实干争先,彰显责任意识。这不仅是干部的一服“清醒剂”,更是当好干部的重要遵循。
其二,培育之道——干部教育的内容与方法。目标确定之后,接下来就是路径的问题,没有现实有效的工作方法,目标只能是空中楼阁。毛泽东曾强调指出:“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没有桥或者没有船就不能过,不解决桥或者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不解决方法问题,任务也只能瞎说一顿。”[17]但目标对实现的方法也具有内在的规定性,这是因为干部教育之目标所具有的较强政治性要求决定了其培养方法不能以放任式为导向,而要以政治之矩来定干部教育之规。但同时要指出的是,仅有政治性安排的外在推动力不仅难以持久,而且无法取代干部个人的认知自觉,因此,干部教育方法是政治安排与个人努力相结合的产物。正如习近平指出的:“成为一个好干部,一靠自身努力,二靠组织培养。”[18]
一方面,自身努力,以提升个人之修养。习近平指出:“干部的党性修养、思想觉悟、道德水平不会随着党龄的积累而自然提高,也不会随着职务的升迁而自然提高,而需要终生努力。”[19]终生努力要求的是持续不断的常规性学习,这只能依靠个人的自我努力才能实现,其中最为有效而经济的学习方式就是读书。当然,干部读书不能无的放矢,行之有效的方法是:第一,要慎选书,做到有的放矢。习近平曾强调要读好三本书:一是要读好马克思理论及其中国化的成果以提升理论修养来适应认知之要。这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是领导干部领导素质的核心和灵魂,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是领导干部的基本功”[19]。二是读好与工作相关的工具书以拓展知识和提升能力素质来满足工作之需。这里涉及经济、法律、科技、管理,以及网络信息等各方面的知识,当然这并非不加选择,来者不拒,而是依据“缺什么补什么”之原则进行动态管理,有的放矢。三是读好古今中外优秀文化典籍以提升文化修养与道德品质来弥补精神之“钙”。经典是人类文化精华之所在,思考和表达了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根本问题,其智慧与思想历久弥新。通过研读可以吸收前人智慧,养浩然气概,塑高尚人格,提升领导品质与精神境界。第二,要善读书,做到知行合一。对干部而言,增强本领的目的在于运用,如果把读书与工作相分离而仅仅是为了个人兴趣而读书,自然就削弱了读书的意义与价值。因此,把“研究和解决重大现实问题作为学习的根本出发点,使认认真真学习成为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不断提高工作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的过程”[9]才是正道。正如习近平指出的:“读书客观上是一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过程,必须联系实际、知行合一,通过理论的指导,利用知识的积累,来洞察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19]
另一方面,组织培养,以强化政治站位。一般而言,组织培养有两个渠道:一是干部学校教育。干部学校教育是党培养干部的主要方式,是进行系统的理论教育、党性教育及知识教育,帮助干部系统理解党的方针政策,掌握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专业知识,提升执政能力,进而统一全党思想与行动的主渠道。目前,我国县级以上各类干部培训校院(机构)有5000多所,主要分五大类,即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部门和行业自办的培训机构;受托承担干教任务的普通高校、科研院所、社会办学机构;各类实践教学基地以及接受我国干部教育培训项目的国(境)外培训机构。同时,还有干部网络学院、干部在线学习中心等虚拟培训平台。上述机构在培训方式上各有侧重,各有优势,但就党的干部培训而言,习近平最为关注的仍然是充分发挥党校的作用,他曾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强调,“党校事业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党的一大政治优势”,为我们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提供了有力组织保障”[13]。党校之目标在于“使我们的同志的政治水平和理论水平提高一步,让我们党更加团结”[20],即在思想、理论水平提高的基础上寻求一致的行动,获得团结的力量,实现党所确定的理想目标。正是深刻把握了党校之功能,习近平提出了“党校姓党”的重要论断,既深刻形象地阐明了党校的性质、地位和作用,同时也强调了党校教育是党要长期坚持的重要主张。二是社会锻炼。随着教育的普及,党员干部的理论水平都有了一定提升,但由于缺乏实践平台,相当一部分干部的实践经验严重不足,其结果要么在顺境中升腾为依靠本本的书生意气,激情有余,理性不足;要么在困境中退守为缩手缩脚,甚至养成掩耳盗铃的“鸵鸟”心态,得过且过,虚度光阴,滑向形而上学的泥潭,必然会对党的工作产生负面影响。习近平指出:“不少干部工作很勤奋,对自己要求也严格,但一到大风大浪来了就没主见了,总希望一切都太太平平的,工作思路也就是这个思路,求稳心态有余,斗争精神不足。”上述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干部的实践经验严重不足,“缺少在重大斗争中经风雨、见世面的经历”[21]。
当然,我们讲的实践锻炼并非重复一般意上的事务性工作,而是要紧扣锻炼之旨,行锻炼之真义。对此,习近平提出了“三字”真经:一是“苦”经,条件越艰苦,困难越多的地方,对人的成长越有利。习近平指出:“越是条件艰苦、困难大、矛盾多的地方,越能锤炼人。干部要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在改革发展的主战场、维护稳定的第一线、服务群众的最前沿砥砺品质、提高本领。”[16]348二是“难”经,经历的事越復杂、越困难就越能引发思考,越有助于能力的提升,正所谓,“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三是“多”经,经历的事越多,了解的民意就越充分,做到心中有数。正如习近平指出的,“在普通岗位上经历一些难事、急事、大事、复杂的事,能够更加深刻地感受国情、社情、民情”[16]348,只有把基础夯实了,才能行稳致远。
正确的方法是实现目标的重要保障,干部教育的自我努力与组织的培养,既有对干部的个人主观能动性的照拂与鼓励,又强化了干部教育的原则。换言之,只有把党的要求与个人的意愿统合起来,充分发挥二者的积极作用,才能有效推动干部教育的顺利开展与落实,从而在提升干部的整体水平上获得良好成效。
其三,培养之人——干部教育的主要对象。辩证唯物主义原理告诉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其要义在于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全面把握,又要善于抓住重点,切忌平均使用力量,不分主次一把抓。干部教育也不例外,不能搞大水漫灌,而要有所区分,精准育人。在干部培养对象中,习近平重点关注四类对象,即领导干部、基层干部、县委书记及年轻干部。
领导干部是国家栋梁,决定了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设的水平。因此,加强领导干部的培养不仅是个人能力提升的需求,更是党的执政能力提升的关键。一方面,加强学习有助于领导干部能力水平提升。一般而言,能力水平并不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自然升高,而只能在长期的学习中“不断扩容”。因此,“不断掌握新知识,熟悉新领域,开拓新世界,才能提高领导能力和执政水平”,否则“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不仅无法“适应世界的变化”以“应对形势和任务发展带来的挑战”,甚至会被时代所淘汰。另一方面,加强学习有利于学习型政党的建设。上行下效的社会行为逻辑赋予了领导干部建设学习型政党与社会的重要使命与责任。具体而言,如果领导干部能够“带头读书,勤于读书,必然会激发干部党员和群众读书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从而“以自己的模范表率作用引导党内和社会上形成崇尚知识,热爱读书的良好风气,促进全党全民族素质的提高”[19]。
基层干部是党执政“大厦地基中的钢筋”,是党的政策执行落实的最末端,关乎人民的感受,决定党和政府的形象,“位子不高,但责任很大”,这自然对“基层干部素质与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习近平指出,对基层干部的培养要注重从教育实践活动中来予以落实,要从榜样的精神与作风中学习以汲取力量,从基层中一些好的做法中学习获得经验,同时要通过榜样来扪心自问“我们能为后人留下些什么”[22]中触发警醒,督促自己不断去学习,成为党的行动末梢中的坚固力量。
县委书记是党的组织结构与国家政权结构中承上启下的关键力量,而“郡县制,天下安”之古训更凸显出县委书记的责任重大。正是基于上述判断,中共中央决定从2015年起对全国所有的县委书记进行轮训,旨在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县委书记队伍,而这一素质应具有双重维度:一是加强理论学习,做政治上的守门人。县委书记的政治水平是影响县域政治生态的重要因素,而政治水平的高低是由理论水平决定的。因此,习近平特别强调县委书记掌握理论的重要性,他指出:“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看家本领,深入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深入学习十八大以来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不断领悟,不断参透,做到学有所得、思有所悟,注重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真正做到对马克思主义虔诚而执着、至信而深厚。”[23]而当县委书记以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武装头脑之后,自然就成为政治上的明白人与护航员,成为基层政治生态的守护人。二是注重榜样学习,做事业上的实干家。县域治理千头万绪,不仅要有坚定的政治站位,也要有丰富的基层治理经验。在这方面,一些县委书记如焦裕禄、谷文昌等在治理能力与经验上具有标杆作用,以他们为榜样、向他们学习就能够成为县域治理的行家里手,成为党和人民信赖的好干部。
年轻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的接班人,关乎党和国家的命运,培养关心年轻干部是习近平干部教育重要论述的重要内容。年轻干部要做好接班人,对党的忠诚是首要条件。习近平指出:“优秀年轻干部必须对党忠诚,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24]这就要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道德品行教育以强化党性修养。年轻干部做好接班人,还要有足够的本领。目前来看,大部分优秀年轻干部文化水平很高,“但领导工作经验相对欠缺,尤其是面临复杂局面处理突发事件等方面的能力不够强”,因此,加强实践锻炼显得尤为重要。习近平指出,“对那些看得准、有潜力、有发展前途的年轻干部,要敢于给他们压担子,有计划地安排他们去经受锻炼”,在实践中“大事难事看担当,逆境顺境看襟度”,要形成“年轻干部都争先恐后到艰苦岗位、到基层去”的一种风气[16]348。
习近平从干部教育所涉及的培养方向、路径及主体等三个方面系统而全面地回答了培养干部的标准、如何培养干部以及培养什么样的干部等重要问题,为新时代党和政府的干部培养工作确立了的基本方向与目标,从而为科学、精准、有效的干部教育提供了理论与实践遵循。
三、习近平干部教育重要论述的理论特征
其一,理论之生成源头——历史性与时代性相统一。干部教育作为无产阶级革命与执政的重要理论命题,一直受到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重视,无论是马克思恩格斯的工人教育及其社会新人的培养思想,或是列宁的学习观,都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中国共产党在革命与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把干部教育作为中心工作予以落实,这既是对无产阶革命导师的理论继承又是实践经验总结的结果。习近平的干部教育重要论述源于对历史的总结,同时又是对中华民族历史方位的重新定位作出的理论创新。如在干部的人才培养标准上,在德才兼备基础上实现了从静态标准到动态要求的转变,提出了更为细化的、更为具体的目标设定以符合新时代对干部的要求,由此在新的逻辑起点上实现了对历史的超越。
其二,理论之结构体系——整体性与独立性相统一。习近平的干部教育重要论述是从确立人才标准以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为出发点,进而提出了干部教育的主要内容与基本方法,最后根据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建设及干部建设的客观要求,强调了干部教育的主要对象,从而构成了前后相继、相互贯通的理论体系。与此同时,习近平干部教育重要论述的理论体系之要素又具有内在的独立性,如习近平所提出的个人学习与组织培养的干部教育方法,在教育内容、基本要求及根本目标上都有明确的论述,形成了相对完整与独立的体系,但这种独立性并非孤立与隔绝而是以贯通与互动为支撑。换言之,这一方法又必须限制在人才标准的给定与干部培养对象的差异性框架内才具有现实意义,唯有坚持整体性与独立性的统一,才能完整理解习近平干部教育重要论述。
其三,理论之发展向度——稳定性与开放性相统一。一方面,习近平干部教育重要论述有其内在的稳定性,这主要体现在理论基础上。从马克思经典作家的相关论述到中国的革命、建设、改革经验总结中,这些理论与实践经验构成了习近平干部教育重要论述的理论基石,决定了习近平干部教育重要论述具有服务于党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以及人民利益的三重维度,框定了习近平干部教育重要论述的基本内容与目标设定。另一方面,习近平干部教育重要论述又具有开放性,即在实践上的纵向逻辑具有不断完善、创新的发展特质,同时在思想层面的横向逻辑中具有兼收并蓄的开放胸襟。总之,习近平干部教育重要论述是站在马克思主义的坚定立场,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而发展与完善的理论体系,只有把两者结合起来进行审视,才能对习近平干部教育重要论述形成正确而全面的认知。
其四,理论之价值取向——党性和人民性相統一。习近平干部教育重要论述的核心理念就是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实干家,其需从两重维度来规范:一方面,培养干部的首要标准就是党性原则,做党的好儿女。习近平指出,我们培养干部“千条万条,第一条就是教育他们对党忠诚,坚决防止政治上的两面人”[24],要时刻牢记自己的政治身份,牢记党的宗旨,坚定地站在党的立场,坚决维护党的利益。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来推进各项事业的发展,这就要求党的各级干部必须为人民的利益服务,做人民的知心人和领路者。总之,习近平干部教育重要论述既维护了坚定的党性原则,又展现出明确的人民性要求,二者的内在统一是习近平干部教育重要论述的根本特征与价值指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新时代中国最鲜明的时代主题,建设一支有理想、有担当、有作为的干部队伍是实现上述使命的决定性因素。对此,习近平从破解新时代干部标准入手,抓住干部教育的核心要求,并根据适应时代的具体要求规划干部教育的内容与方法,精准选定干部教育的重点对象,搭建起干部培养体系的“四梁八柱”。习近平干部教育重要论述从“破题——方法——对象”三个逻辑层次构建起新时代干部教育重要论述理论体系,为解决干部培养标准、如何培养干部以及培养什么样的干部等核心命题指明了方向,从而为建设坚实的干部队伍提供强大的理论保证。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4 ∶ 217.
[4]列宁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0 ∶ 670.
[5]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卷)[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2 ∶ 8.
[6]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5卷)[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2 ∶ 56.
[7]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 117.
[8]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 152.
[9]习近平.领导干部要认认真真学习 老老实实做人 干干净净干事[N].学习时报,2008-05-14(01).
[10]习近平.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几点学习体会和认识[J].求是,2008(3).
[11]习近平在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上的讲话:坚持可持续发展,共创繁荣美好世界[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19/content_5401339htm.
[12]习近平.关于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几点学习体会和认识——在中央党校2009年秋季学期第二批进修班开学典礼上的讲话[N].学习时报, 2009-11-13(01).
[13]习近平.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求是,2016(9).
[14]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3-03(01).
[15]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6]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17]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 139.
[18]习近平.建设宏大高素质干部队伍 确保党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N].人民日报, 2013-06-30(01).
[19]习近平.领导干部要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在中央党校2009年春季学期第二批进修班暨专题研讨班开学典礼上的讲话[N].学习时报,2009-05-15(01).
[20]毛泽东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 261.
[21]习近平.努力造就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J].求是,2019(2).
[22]习近平.弘扬焦裕禄精神 继续推动教育实践活动取得实效[N].人民日报,2014-03-19(01).
[23]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 ∶ 322.
[24]习近平.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党建研究,2018(9).
【责任编辑:雨 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