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时代大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初探
2016-10-21张甜甜
张甜甜
摘 要 高职院校学生干部的培养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学生干部队伍是高校党团组织的重要任务。本文分析了日本的教育改革之路,提出了全球化时代大学生干部队伍建设要求。
关键词 全球化 大学生 干部队伍建设
当前,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市场化进程不断加快,知识经济时代已经到来,国际综合竞争力的关键已由以资源为主导转变为以人才为主导,把握了人才优势也就处于国际竞争的制高点。21世纪,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旺盛。
纵观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的教育发展历程,可以发现发达国家均较早开展教育改革,并普遍重视教育创新,尤其重视教育的社会经济实用价值。这些成功的教育方式带来了高质量的人才、高端的科技以及经济的持续发达。
一、各国的教育改革之路——以日本为例
梳理发达国家的教育改革之路,可以审视我国教育改革所处的环境,给我国的教育改革一个参照系。日本在20世纪80年代已走上或接近全球技术前沿,其教育质量特别是基础教育质量被认为是教育成功的主要原因之一。但是在新科技革命和知识经济来临的背景下,日本发现了自身存在的问题。中小学生不具备应有的批判性和创造性思考能力,这种能力的缺失成为在高等教育层次上开展创新性研究的一个主要障碍。日本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就开始了第三次教育改革,临时教育审议会在《关于教育改革的第一次审议报告》(1985年)中指出:“在未来的社会中,教育不仅仅是单纯获得知识和信息的途径,还必须重视自如地运用各种知识及技能,培养独立思想、创新、活用的能力。”此次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就是要打破教育中存在的划一性、封闭性、僵死性等弊病,确立重视个性的原则。后来在1989年和1998年修订的学习指导要领中分别提出以态度和能力为中心的新学力观,以及在“宽松”教育中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进入21世纪,日本教育在不断反思中重新定位,从大学生学力下降到基础教育的“学力低下”“学力危机”,争论焦点直指“宽松教育”。到2008年出台《教育再生计划》,又开始反思“宽松教育”,培养生存能力教育的实践转向“确保质量”。至此提出今后10年在义务教育阶段培养所有学生社会独立生存的基本能力,确保扎实的学力,提高公共教育质量;在高等教育阶段要实现领导国际潮流的领袖人才,培养杰出人才的目标,推动社会发展,培养主持社会活动,为此要保证高中和大学的教育质量,培养能够贡献于“智能”创造的人才。纵观日本的教育改革之路,总体上提倡学生的个性化,加强了对情感、创造力和其他技能的关注。
从工业社会向知识社会的转变过程中,在教育上提出了学历与能力的关系问题。20世纪90年代以来,许多国家在教育改革中,几乎都突出了能力培养的要求。日本教育改革提出了从“学历社会”向“能力社会”的转变,培育扎实的学力,学力要素包括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掌握,应用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所需的思考能力、判断能力、表现能力以及学习意愿。欧盟则提出了涵盖基础教育、高等教育以及职业教育与培训的“能力框架”和“能力序列”,欧盟的教育理念将能力解读为用知识、技巧和态度三个层面的微观标准落实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学历资格根据个人实际知识、技术和能力水平对其具体学习与培训成果进行等级评定,以衡量一个人终身学习的成果,而非拘泥于学习与培训的时限与形式。总之,倡导终身学习、关注核心能力成为各国教育教学改革的共同趋势。
二、全球化时代大学生干部队伍建设要求
在中国的历史进程中,从来没有哪个时代像今天这样充满跳跃性和复杂性。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的经济结构从农业经济过渡为工业经济,并迅速向知识经济推进。这个社会包含了从农业经济到工业经济乃至知识经济的全部元素,其复杂程度有如棋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个时代的教育,注定充满艰辛,歧路连连。替这个时代把脉,为这个社会“量身定做”合适的人才是各高校崇高的职责。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全球化的时代。迅捷的交通让人们想去任何地方都不再是难题;产业分工全球化,形成全球优势互补;人员流动便利化,人才不再是某一个国家的“私有”资产;通信技术更为全球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得这个时代再也恢复不到各自为政的时代了。深受闭关锁国之苦的中国,一定程度上享受到了全球化带来的红利,但这些红利大多建立在我国的廉价劳动力之上。社会已向知识经济社会转型,倘若我们的教育还没能为知识经济社会作好人才准备,中国将在全球化进程中面临被边缘化的危险。
全球化时代也是知识经济时代,而我国却处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的转型时期,这就要求我国的高等教育既要满足工业经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又要为知识经济社会储备人才,尽可能地直接培养人才,因为目前中国社会已经包含了知识经济社会的各种元素。20世纪的学校教育让年轻人为工业社会作准备,培养了众多具有基本技能、能适应工业社会需求的学生。而在飞速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教育发展的参照是由面向过去、面向现实转向面向未来。因此,学校教育在继续培养学生有序而高效的工作习惯的同时,更要培养他们锐意进取、执着探索、大胆预测的精神,以及跨区域、跨年龄、跨文化的团队合作的能力。
国际教育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有一些成功之处,尤其是项目管理方法。我们应在全球化背景下思考,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方法;借鉴发达国家的教育管理经验,走中国的教育改革之路。
近年来,各高校在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和培养方面做了许多工作,积累了一定的经验。随着高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学分制的逐步实行,学生教育和管理的方式更为灵活。作为具有“桥梁和纽带”作用的学生干部群体将发挥更大的作用,因此学生干部队伍建设意义重大。
(作者单位为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