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英语新闻模糊语言的语用分析

2020-12-14段钰

西部学刊 2020年19期
关键词:语用分析英语新闻

摘要:英语新闻属于特殊语篇中的一类,想要增强英语新闻信息传递的质量和效果,不单单需要在英语新闻语言准确方面加以关注,还需要关注和研究英语新闻上存在的模糊语言,使其可以在英语新闻报道当中发挥出关键作用。“模糊语言”指的是外界不明确、不清晰的,内涵没有指定的特殊性语言,同时具备灵活性和概括性的特点。在英语新闻中使用模糊语言不仅可以满足新闻受众的阅读心理,顺应新闻报道的特点,而且还能使得新闻报道更加生动,以免新闻报道太过绝对,便于新闻记者对新闻信息量展开动态化调整。

关键词:英语新闻;模糊语言;语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H31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916(2020)19-0039-03

英语新闻属于特殊的一种文体形式,其主要目的是进行客观、精准以及实时的传播各大社会事件[1]。但必须要看到的一点,就是新闻在具备准确性的同时还有模糊性,这二者属于辩证统一的整体。这是因为在新闻特性当中,准确性和时效性之间本就潜存着无法调和的矛盾:首先,新闻受众希望可以及时了解到新闻事件;其次,快速进行新闻发布很难确保实际数据,从而达到新闻准确性的要求[2]。因此,为了最有效地避免新闻报道的风险,在大部分的英语新闻当中都会采用到模糊语言,由此不但可以更好地使受众需求得到满足,也可以为保障新闻时效性奠定较好的基础。所以,在国内外的英语新闻中对于模糊语言的使用越来越多,其作用也日渐显现,本文将针对英语新闻中的模糊语言展开深入的语用分析。

一、模糊语言的概念、特征以及存在原因

(一)模糊语言的概念和特征

美国著名的数学家——Zadeh在1965年期间第一次在数学领域引入“模糊”的概念,进而开辟了一个全新的学科,模糊理论就此出现[3]。在此后的几十年中,模糊理论在不同领域有了更深入地运用,不管是社会还是自然科学领域,都对模糊理论体系有很大程度的研究和借鉴[4]。我国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时才对模糊理论进行研究,这个起步时间是比较晚的。我国语言学家伍铁平先生在1979年期间在《模糊语言初探》当中第一次在我国语言学领域引进模糊理论,并开始了研究和探讨[4]。此后,我国更多的语言学研究专家和学者,都在不同的层面上,依据不同的理论范式,对模糊语言展开更加深层地研究,特别是在模糊限制语方面,如模糊限制语的类型以及功能等方面得到的研究成果也越来越多。美国著名的哲学家布莱克也在《语言与哲學》当中表示:“词语之所以会有模糊性是因为其存在一个运用的限定区域,但此区域边界并不明确。”[4]也可这样讲,在现实环境当中的全部客体,都没有一个明确的界限,针对模糊语言来讲,它之所以会模糊是就是由于它没有清晰的边界。

“模糊语言”指的是外界不明确、清晰的,内涵没有指定的特殊性语言,不仅具备灵活性特点还具备概括性特点,可划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是静态模糊语言,是通过词义延伸与内涵不清晰而形成的模糊语言[5]。因为词的意义具备概括性特点,经过概括从而出现简单的东西,自身通常就具有一部分的模糊性,词义指向并没有清晰的界限,只有一个大概的范围,从而出现模糊语言。例如“美”,我们在日常中看到某个人时会说“这个女生是个美女”,但究竟美到何种程度,并没有清晰的表示,是非常美、很美还是只有一点美,在此时都是模糊不清的。此类词语传递的都是一个相对概念,不一样的人会有不一样的理解,表达的意思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有一定的上下波动,这都是因为思维模糊性致使词义出现含义以及延伸的不确定性,从而出现模糊语言的情况。在中国汉语当中的“大”“小”“长”“短”“好”“坏”等词语,以及英语当中的“big”“small”“good”“bad”等也都属于此类静态模糊语言。

第二类是动态模糊语言,是依据语用需求由于模糊限制性词语而形成的模糊语言。而模糊限制性词语大部分都是指那些没有确切含义的词语,如量词以及副词等。例如,在汉语中的模糊性副词包括“有可能”“也许”“看样子”“说不准”“基本上”等。在英语中的模糊性副词包括“about”“kind of”“generally roughly”等。再如,在英语中的模糊性量词包括有“thousands of”“hundreds of”“a great many”等。

模糊语言是语言上非常有趣的一个现象,在人们社会交际当中担任着非常关键的角色。模糊词语在人类群体中是社会意识的一种展现,映射出人类在一定特殊的语境之下针对礼貌准则与合作准则选择运用语言的能力。

(二)出现模糊语言的原因

在大自然当中,一切事物的界限都非常模糊,尤其是在绝对性层面中没有界限明确的事物存在,这与哲学当中的普遍联系观点相符。模糊语言的形成是由于各种语言符号间有着一定的散离性、连续性以及矛盾性特点的因素[6]。例如,在空间、时间的因素和问题中,其实质上属于连续体,是没有永远不变且稳固的界限。所以,不管什么语言都能够依照自身特殊性对空间、时间展开划分,但划分最终结果即为界限间存在的模糊界限。如,在生活之中常用语言的“秋冬”“冷暖”间的界限是不明确和不清晰的,人们很难在其之间得到一个界限明确的区别。更为关键的是,语言模糊性是无法以人的思想和意志来转移,它是客观存在的。人们针对客观世界和事物的认知能力仍有待不断提高。就人类学以及社会学等各个层面看,客观世界是无穷尽的,不断地在生长和繁衍,并一直处于延续变化与发展当中。并且,人们在认知客观世界和各种事物的过程中,能力都是非常有限的,认知到和看到的世界是不充分的,这样的认识能力一样判定了人们在语言方面不管是从表达还是内容方面,都会被很多因素限制,不能利用同样的语言对不一样的事物展开表达,而且即便可以展开表述,也一样会因为人们不一样的生活背景,而促使语言有着不一样的交际内涵,而这同样是导致语言模糊的关键因素,这也符合和顺应了人类认知心理发展,由模糊逐渐清晰。模糊语言一般包含在语言内在,它的含义怎样理解和认识,与语言表达者的判断有着很大关系[7]。

可以说,模糊语言可以打破客观事物之间的边界,利用同个词语能够带来不一样的感受,还可以简洁明了地陈述新闻事实,而这也是语言模糊性存在即为重要的因素之一。将模糊语言运用至新闻报道当中,其是为了更好地满足新闻自身的准确性特点与时效性特点,充分展现新闻的作用与价值。特别是针对突发性公共事件,记者很难及时掌握所有事实和细节,就可采用模糊词语,对报道的新闻问题展开表述。在新闻语篇当中不仅有着自身模糊语情况,例如,“短时间内”“上午8点时许”等表示事件发生的时间段,同时也具有非自身模糊情况,例如,“据说”“某人”“某相关知情者”等,在此种状况之下,记者一般要利用一部分的概括性模糊语言来展现新闻的时效性特点,最大程度的强化语言表述成效。

二、英语新闻模糊语言的语用功能分析

(一)满足新闻受众的阅读心理

在传播学的充分运用以及相关满足理论内容能够表明,新闻受众了解和接触媒体新闻都是因为自身有着特定的需求动机,是为了更好地满足自身心理、信息以及娱乐等方面的需要[8]。受众只会对一些可以满足他们自身需求的信息产生兴趣,在很多情况之下,记者唯有在新闻报道当中采用必要的模糊词语才能够更好地满足和符合新闻受众的阅读心理需求,包括了很多细节的新闻报道,可能乍一看非常精准明确,实际上很啰嗦和拖沓,这样是不能很好地吸引受众眼球,而且会使得受众产生畏惧的情况。因此,记者通常利用一些模糊词语来避开这些问题,比如下面的新闻导语当中就灵活运用了模糊词语。

In Chinese cities,more than 8 million people are registered as unemployed,and that number has been growing for three years.

The central government released its first white paper yesterday,setting a goal to tackle unemployment.

在一篇新闻报道当中,其实并不是每部分的新闻内容作用和价值都是一样的,肯定是有个主次的,就像上述中针对失业人数的确切数值,受众是记不住的,并且兴趣度也不大,只需要知道大概是多少就可以,重要的内容信息为政府颁布了白皮书化解失业问题,所以,针对不是那么重要的新闻内容运用模糊语言进行表述是可以的,上述中关于数字的模糊语言信息,在新闻当中不仅简洁,还可以表明问题,能够很好地滿足新闻受众对于新闻详略程度的需求,此类实际案例在英语报纸当中比比皆是,表明模糊词语在英语新闻报道当中出现的合理性。

(二)顺应了新闻报道的特点

因为新闻报道写作十分注重实效性,其常常被称之为“急就章”[9]。新闻真实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随机性,发展的规模以及带来的影响通常都有着一定的模糊性,新闻记者对于新闻事件的规模,影响大小一时间很难给出非常明确的判定,所以新闻记者有时会在新闻报道当中采用到较强概括性的模糊词语对新闻受众进行大概的报道,对新闻报道对象进行综合性的分析与概括,这顺应和符合新闻的简洁性、时效性等特点,例如:

BAGHDAD:The US military tribunal has sentenced army specialist Jeremy to up to several years,in prison and ordered him to be discharged from the army for abuses committed against Iraqi prisoners.

这是一篇有关战时的新闻报道,新闻记者为了迅速进行新闻发布,采用了模糊词语,其也许还没有弄清楚此人明确的入狱时间,但为了满足新闻的时效性,所以采用了模糊语言。

(三)使得新闻报道更加生动

运用数字进行表达能够带来精准的成效,但是对于大部分的读者来讲,数字通常非常枯燥,如若将枯燥乏味的数字经过合适的模糊词语进行转化,使其更加形象、生动和活泼,那么其表述成效会比精准的数字更为明了和清晰,受众的接受度也会越高,新闻也会随之更丰富和生动。例如:

1.Guns started yelling and inventories began to soar,not only in the United States,but also around the world.

2.As stock prices plummeted again on Friday,criticism of the new market maker of the Stock Exchange's refusal to establish an appropriate market has grown stronger.Criticism of the lack of liquidity in the new electronic market of the Stock Exchange gained momentum in the stock market massacre last week.

上面两条新闻报道表达的是美国股市消息,新闻记者为采用一个数字,仅是运用了有着模糊性质的词语。在例1当中采用了动词,更加生动活泼地表示股票与战争同步升级的过程。例2运用了有着模糊性质的名词以及带有模糊形式的动词,充分和生动地表述了各界人士对于星期五股价迅速下跌的不满和愤怒。

(四)以免新闻报道太过绝对

新闻必须要真实,迅速的含义必须精准,但是这并不表示新闻语言表述的概念在内在含义以及外在延续上都一定要非常清楚,因为新闻传播受到的限制非常多,如法律法规以及新闻道德等因素,在政治方面以及经济方面等的新闻报道当中,有很多地方必定需要采用模糊方法,闪烁其词地进行表达,模糊词语非常的灵活,采用恰当,可以避免将话说得太过绝对,此点在各国外交上的新闻里有着十分明显的体现,例如:

Chinese Premier Li Peng said yesterday that American entrepreneurs will continue to work hard to help comprehensively improve and develop Sino-US relations.

为了以免话语太过绝对,最好的方法就是采用模糊方式进行,从而说话者才能够更好地为自己留下一定的余地。

(五)便于新闻记者对新闻信息量展开动态化调整

针对英语新闻事件本身来讲,其出现的背景和过程,以及也许带来的影响都非常复杂,所有的新闻记者都很难将事情发生的各个细节都清楚的传递给受众,为了增强英语新闻的时效性与可信性,新闻记者可以利用模糊语言对新闻事件展开处理,经过调整新闻信息量,为新闻受众带来一个清晰简明的新闻报道,强化新闻价值,并且还可以为新闻受众保留思考的空间,最大程度地报道新闻事件,提高受众对于英语新闻的兴趣度和关注度。

三、结语

总的来说,语言的模糊性使得英语新闻报道中产生大量的模糊语言,并且英语新闻当中的准确性与模糊性之间是并存的,并且是有迹可循的。重要的原因之一是主观世界以及客观世界上的模糊特质,此外还有语言上的局限性。受众群体的新闻阅读心理和需求也带动了语言模糊情况在新闻报道当中的出现,其对于英语新闻报道起着不容忽视的语用功能。因此,广大新闻记者要掌握和了解模糊语言在英语新闻报道当中的合理性,从而有效推动模糊语言领域的深层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翠琼.英语新闻报道中模糊语言的语用分析[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9.

[2]王苗.模糊語在英语新闻中的语用功能与语用诉求研究[J].南阳理工学院学报,2018(5).

[3]娄凌云.英语新闻报道中模糊语言的语用分析[D].杭州:浙江师范大学,2006.

[4]任桂婷.英语新闻报道中模糊限制语的语用功能——以英国几大媒体关于撤切尔夫人逝世的报道为例[J].文教资料,2014(1).

[5]杨琳.语言顺应论视角下英语政治新闻中模糊限制语的语用研究[D].成都:成都理工大学,2017.

[6]黄菊芬.探析英语新闻报道中的模糊语言——以China Daily为例[J].陇东学院学报,2012(3).

[7]任美玲.顺应理论视角下英语广播新闻语篇中模糊限制语的研究[D].泰安:山东农业大学,2017.

[8]朱家艳.顺应论视角下英语新闻语篇中情态动词运用与交际策略的研究[D].贵阳:贵州师范大学,2017.

[9]张风.从顺应论分析英语新闻中模糊限制语的语用功能[J].山东文学(下半月),2011(10).

作者简介:段钰(1981—),男,汉族,山西太原人,山西工程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语用学。

(责任编辑:王宝林)

猜你喜欢

语用分析英语新闻
从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角度对《初秋》会话含义的语用分析
Pragmatic Analysis of Cat in the rain
央视英语新闻频道对大学英语教学影响的研究
英语新闻标题翻译中的把关研究
大学四、六级考试改革新增新闻听力应对技巧与实践探索
浅析提高英语新闻听力水平的方法
英语新闻中文化传播的特色与现状
谈英语新闻中的模糊限制语
The Pragmatic Analysis on Offensive Words
冲突性话语回应策略与权势的语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