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专业课“课程思政”的探究与实践
2020-12-14张如涯
张如涯
摘 要:众所周知,课程思政的本质是立德树人,并注重运用多元化的方式,构建思政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连接,从而通过隐形和显性结合的方法,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培养出具有高素质的中职人才,为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贡献力量。在具体中职课程思政的教学过程中,中职教师注重从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进行融合,科学性地开展思政课程教学,让思政课程更为符合新课改的要求,从而促进立德树人目标的实现,增强思政课程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中职专业;思政课程;探究与实践
通过对《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的解读,我们知道大部分教学课程中蕴含着思政教学资源。中职教师在开展日常的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构建课程思政与教学内容的连接,并在此基础上,打造出具有丰富性、层次性的思政课程提示,从而让学生在思政课程的学习过程中,获得全面发展。
一、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融合,落实立德树人目标
要想将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进行巧妙地融入,中职思政教师应真正地知晓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的异同点,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开展针对性的教学,从而达到落实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
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不同点在于:思政课程注重运用显性的方式,讲授相应的内容,并具有一定的针对性。比如,中职思政课程注重从马克思主义、爱国主义的角度,开展教学,让学生通过实实在在的实践,更为直观地掌握此部分内容;课程思政注重从隐性的角度,开展道德观念以及社会意识心态的教学,注重让学生通过思考、感知和分析,自觉形成相应思想认知。
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相同点在于:两者的本质是在辅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并通过多种形式的实践、思考形成正确社会观,让学生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为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贡献力量。
在具体执行的过程中,思政教师应注重将两者进行融合,并在此基础上,真正构建具有实效性的课程,促进学生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形成。比如。思政教师可以运用课程思政,让学生内化思政知识,运用思政课程,让学生通过实践或是表达的方式,展示对思政内容的理解,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
二、科学性开展思政课程教学,增强思政课程实效
要想真正增强课程思政教学的实效性,思政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注重运用科学的方式,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以下三点原则:
原则一:注重知识与思想教学的协同性。思政教师不仅要教授学生知识,更应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形成正确的意识,从而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中职学生。
原则二,注重课程思政教学的融合性。思政教师应从各门课程中提炼出思政元素,并真正构建最为接近学生认知的思政课程,激发学生的思政学习热情,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
原则三,注重课程思政教学的启发性。思政教师在开展中职课程思政的教学过程中,应注重营造活泼的氛围,并在此过程中,激发他们的表达热情,充分与学生进行互动,并在学生已有认知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启发性地引导,真正让学生自觉吸收相应的思政知识,获得思考和感悟之后的成就感。
三、思政课程符合新课改要求,行以一以贯之理念
众所周知,新课改的特点注重转变原有的评价机制,真正立足于学生学科素养的形成,并将其以外化的形式进行考量,从而为思政课程的开展提供助力。与此同时,课程思政注重以一以贯之的理念,即注重构建环环相扣的课程体系,即注重从教材内容的编写,教学活动的开展,以及教学活动的评价进行执行,并在此过程中,注重突出思想性的原则,从而真正达到全方位育人、权臣育人以及全员育人的效果,最终真正与新课改的学科素养相贴合。
为了达到以上效果,思政教师应注重从以下几点入手:
第一点,思政教师应提升对新课改中学科核心素养的认知深度,并在此过程中,构建教学内容与课程思政内容的连接,真正从中提炼出政治教育元素,从而让学生在学习教学内容的同时,加深对道德观念以及社会意识心态的认知。
第二点,思政教师应注重构建多元性的教学方法,比如,中职教师可以针对中职生的特点,运用角色扮演法、翻转课堂法等,构建出层次性和开放性的授课模式,真正让学生在此过程中,体悟、感知,提升对课程思政的认知能力。
第三点,思政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多元化、正确性认知。即:思政教师应培养学生科学的民族观,正确的国家安全意识,勇于担当的社会价值观,真正促进学生认知视野的拓展,打造具有眼界開阔,认知丰富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总而言之,在开展思政课程的过程中,教师应树立辩证思维,既要看到思政课程开展的优势,又要认识思政课程开展的不足,并在此基础上,立足实际,解放思想,创造新型的思政授课形式,真正让学生感受到思政课程与自身成长的相关性,与社会发展的联动性,促进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提升整体课程思政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程舒通.职业教育中的课程思政:诉求、价值和途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05)
[2]崔佳佳.职业教育“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路径探究[J].职教通讯.2017(04)
注:本文系2019年度三明市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课题(课题名称:中职专业课“课程思政”的探究与实践)(课题批准号:sz2019006)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