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心力衰竭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实施效果评价
2020-12-14王致丞
王致丞
【摘要】目的 探究分析慢性心力衰竭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实施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0月~2019年10月我院内科收治的5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n=28)和对照组(n=28),对照组给予呋塞米联合螺内酯治疗,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辩证加用中医治疗手段,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效果和心功能指标。结果 实验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经过中西医联合治疗后,和对照组心衰患者相比,整体恢复情况明显更好,且心功能指标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用于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确切,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關键词】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曲美他嗪;美洛尔;中医治疗;中西医结合;心功能
【中图分类号】R54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20.29..02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and analyze the clinical implementation effect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in chronic heart failure.Methods 56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October 2017 to October 2019 were selected as observation objects,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n=28)and control group(n=28).Seminol combined with spironolactone treatment,patien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dialectically ad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on this basis,and compare the effect and cardiac function indexes of the two groups after treatment.Results After the combined treatment of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the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showed significantly better overall recovery and significantly improved cardiac function compared with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Conclusion The clinical pathway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heart failure has a definite clinical effect and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cardiac function of patients.
【Key words】Chronic heart failure;Heart failure;Trimetazidine;Beauty parlour;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Integr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Cardiac function
慢性心力衰竭是内科临床医学中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随着社会人口不断老龄化和高血压的低控制率,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病率越来越高。特别是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发病率更是超过了1.3%,是老年人群生病住院的主要病因之一。由此可见,慢性心力衰竭疾病已经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命安全和生活质量,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中医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临床医疗事业发展过程中也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为现代医学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由于西医治疗手段往往伴随着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可能会对机体造成不同程度不可逆的损伤[1],因此中西结合的治疗手段逐渐受到广大患者的欢迎。中医讲究的是辩证、整体治疗,需要通过利用合理的配方进行对症下药,且药性相对温和,毒副作用小,能够在明显控制患者的病情同时,达到保护机体的作用,在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次研究通过选取共计56例到我院进行治疗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分析了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实施的效果,具体报告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0月~2019年10月我院内科收治的5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n=28)和对照组(n=28),对照组男性15例,女性13例,平均年龄(67.1±1.8)岁,实验组男性14例,女性14例,平均年龄(66.8±1.9)岁。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2014年发布的《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和《中医内科学》中关于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②患者均无心脏手术史、无精神病史、无药物过敏史;③自愿参加本次研究的患者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研究经过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①不遵从医嘱的患者;②肝肾功能异常的患者;③中途退出研究患者。两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年龄、性别等基线资料对比结果差异不明显,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对照组给予呋塞米(20 mg/次,每日1次)联合螺内酯(20 mg/次,每日2次)治疗,持续治疗一个月。实验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此基础上辩证加用中医治疗手段,主要分为气虚血瘀证;气阴两虚血瘀证;阳气亏虚血瘀证;阳虚水泛证;阳虚喘脱证;痰浊壅肺证等,因此在中医辨证治疗中,活血类加用丹参类制剂;益气类加用生脉注射液、参麦注射液、黄芪注射液、益气复脉注射液、参附注射液。中成药选择心肝宝、芪苈强心胶囊[2]、芪参益气滴丸等,中药汤剂选用真武汤或者参附汤加减治疗。此外,还可以增加灸法治疗、推拿按摩、耳穴埋豆、穴位贴敷治疗、中药泡洗技术等传统中医治疗手段进行治疗。医护人员密切关注患者治疗过程中的恢复情况,并针对可能会出现的各种不良反应进行针对性处理,保障患者的身体恢复。
1.3 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通过对比两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后的效果和心功能指标得出结果。治疗效果为主观自觉症状,通过医护人员向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统计分析,分为自我感觉显效、有效和无效三个指标,自觉症状良好率为显效、有效患者人数的百分比,心功能指标为心室重构情况,通过对比两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后的LVEF(左心室射血分数)、LVED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和HR(心率)指标得出。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统计所得所有相关数据均利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计算,计量资料行x2检验,当P<0.05的时候,差异具有一定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比
对照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自我感觉显效5例,有效13例,无效10例,治疗有效率64.29%,实验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自我感觉显效12例,有效14例,无效2例,治疗有效率为92.86%。经过卡方检验计算可得x2=6.788,P=0.01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指标对比
两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均在治疗前后进行三维心脏多普勒检测,结果显示,两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治疗前的LVEF、LVEDD、LVESD和HR指标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后实验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指标明显更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3 讨 论
慢性心力衰竭是由于心肌梗死、心肌疾病、负荷过重、心室炎症等原因诱发的心肌损伤,给心脏的构造和功能运行造成严重的影响,导致心室泵血或充盈功能低下,心衰病情加重会严重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慢性心力衰竭作为一种持续性的心衰状态,属中医“心悸”、“怔忡”、“水肿”、“喘证”等范畴,是各种原因长期所致心气衰弱、气不行血、血不利则为水,瘀水互结,损及心阴心阳,气血衰败。临床表现主要是心悸、呼吸困难、咳嗽等症,常反复发作。给患者的生命安全带来严重的影响,增加患者的住院次数,大大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也给患者及其患者家属带来了不小的精神压力。
慢性心衰,临床上常以慢性左心衰多见。慢性左心衰导致肺淤血,常常以劳力性呼吸困难和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为主,多伴有咳嗽、咳痰,急性发作时可咳粉红色泡沫痰。慢性右心衰早期临床症状不典型,以双下肢水肿、早饱、食欲减退、夜尿增多为主要表现。随着疾病发展慢性左心衰竭与右心衰竭相互影响,导致全心衰竭,心脏射血功能(EF值)进一步降低,影响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血供,导致心功能进一步恶化,出现脑功能减退,肾功能受损,交感和副交感神经兴奋等,更有甚者出现心衰恶病质。
随着临床医学科技的发展,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和研究也在不断深入。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水平的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应该从短期血流动力学和药理学措施转为以神经内分泌抑制剂为主的修复性长期策略。目的是防止和延缓心衰、改变衰竭心脏的生物学性质的同时缓解患者的病痛症状,降低心脏衰竭带来的影响和死亡率[3]。中西医结合治疗手段作为临床新型治疗手段,在慢性心力衰竭疾病的治疗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次研究通过选取共计56例到我院进行治疗的慢性心衰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分析了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实施的效果,结果显示:实验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经过中西医联合治疗后,和对照组心衰患者相比,整体恢复情况明显更好,且心功能指标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用于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确切,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提高疾病的预后,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 岚,钱夕元,阮 彤.基于Lasso的慢性心衰病人中西医疗效对比研究[J].中国卫生统计,2019,36(3):365-367.
[2] 张国珍,张 卿.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J].內蒙古医科大学学报,2019,41(2):181-182,186.
[3] 颜 荟.对慢性心衰患者实施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的临床策略探讨[J].健康必读,2019,(28):10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