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从众心理”对垃圾分类行动的影响

2020-12-14曾雯蔚

环境与发展 2020年10期
关键词:韶关垃圾分类

摘要: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随着人口的增长与城市化的发展,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其中,垃圾分类作为环境治理的行动之一,也值得关注。文章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当前垃圾分类现状,同时,通过探讨从众心理对垃圾分类行动的影响,从而得出推进韶关垃圾分类事业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从众心理;垃圾分类;韶关

中图分类号:X79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72X(2020)10-00-02

DOI:10.16647/j.cnki.cn15-1369/X.2020.10.045

Abstract: In the process of social development,with the growth of popul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 environmental problems have become increasingly prominent.Among them,garbage classification as one of the actions of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is also worthy of attention.This article understands the current status of garbage classification through questionnaire surveys,and at the same time, by exploring the impact of herd psychology on garbage classification actions, we can come up with measure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Shaoguan garbage classification.

Keywords:Conformity psychology;Garbage classification;Shaoguan

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出发,个人对事物的感知常常是基于其主观意识,而非客观事物的本质。[1]当个人无法对事物的是非善恶做出准确的判断,则有可能借助外界环境寻求答案。从众心理是一种很普遍的社会现象,如果众人的意见一致,这众人的人数哪怕不多,也可以使一个人最大限度地从众。[2]垃圾分类是一项全民参与的活动,而“从众心理”能影响集体的行为,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垃圾分类活动的开展。

1 从众心理的含义及对个人行为的影响

从众心理是部分个体普遍的心理现象。在经典的“阿希实验”中,我们得出:在测试人群中仅有1/4~1/3的被试者没有发生过从众行为。所谓从众心理,即个体在外部环境和群体普遍行动的影响下,抛弃或改变自己的观点,使之不由自主地与众人保持一致,使自己的言论、行为符合多数人的舆论与行动的社会心理现象。通俗而言即为“随大流”[3]。从众心理会影响个体的行动,使个体追随群体。当个体思想、行动与群体发生分歧时,个体便会在自己的知觉、判断、认识上表现出符合于公众舆论或多数人的行为方式。“从众心理”产生的影响是双重的,具体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积极的从众心理产生的正面影响。在从众心理的影响下,倘若个体能保持相对独立的判断能力,追随正能量、主旋律及有益于社会与集体的标杆榜样,那么此时从众心理就在其中发挥着积极作用,成为推动集体与个人发展的强大动力。如:学习开拓进取的精神,学习雷锋精神等等,积极的从众心理引导个人向优秀集体靠拢,使个人不断规范自身言行,进而使社会走向良性发展的轨道。另一方面,盲目从众产生的负面影响。在从众心理影响下,个人在自身的知觉、判断上缺乏独立思考分析能力,过分依赖外部环境,个体不顾是非曲直的一概服从多数,人云亦云。如:集体违反交通规则,集体在公共场所喧哗等等,这些现象反映了盲目从众心理下,人们因受环境暗示,容易不加分析地跟随他人想法并付诸行动。盲目的从众不利于打造良好的社会风气,对个人的行为一定程度上产生消极的影响。

2 垃圾分类的重要性

2.1 概念

所谓垃圾分类,是指按一定的成分、属性、用途以及对环境的影响程度等标准将垃圾分类储存、分类投放、分类搬运和分类回收,从而达到环境可持续发展,有益资源可循环利用的目的。国家制定的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包括:一级分类,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大件垃圾、可堆肥垃圾、其他垃圾、可燃垃圾。二级分类,织物、瓶罐、厨余垃圾、电池、纸类、塑料、金属、玻璃。生活垃圾一般可分为四大类: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其中,可回收垃圾包括废纸、塑料、玻璃、金属和布料五大类。

2.2 垃圾分类回收的现状

现今,我国对垃圾分类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近年来,我国颁布不少国家级垃圾分类有关政策文件。2017年3月18日国务院辦公厅关于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的通知;2017年10月18日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展改革委、中宣部、中直管理局印发了《关于推进党政机关等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通知》;2017年12月20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加快推进部分重点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通知》。在我国各省市街道上,公共场所的垃圾桶数量有所增加,为垃圾有效分类回收工作提供了一定的保障。但是,垃圾分类工作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以广东省韶关市为例,为了更深入地掌握韶关居民对垃圾分类的了解程度,从2020年5月10日到2020年5月12日,共发放了100份调查问卷,收回有效问卷41份。

从数据中我们可以发现:在日常生活中,参与调查的韶关市民垃圾分类的频率为40.56,频率略低。在问及“所在小区是否有垃圾分类标识”时,认为都有的仅占12.55%(图1);在问及“可回收垃圾桶、有害垃圾桶、厨余垃圾桶和其他垃圾桶分别对应什么颜色时,仅有10%的参与者回答正确(图2)。在问及“您认为当前韶关市垃圾分类的实施效果如何”时,认为“很好”的仅占9.76%,认为“一般”的占75.61%(图3),由此可见,当前韶关市民对于垃圾分类不够重视,缺乏对垃圾分类的基本常识。韶关市对于垃圾分类的宣传推广度低,垃圾分类难以落实到位,这可能与居民生活构成复杂,垃圾分类处理不规范,居民对于垃圾分类接受程度低有关。

3 从众心理对垃圾分类影响程度

本文针对韶关市当前垃圾分类行动的现状,结合从众心理对个人行为的影响,展开了关于“从众心理对垃圾分类行动的影响”的研究。本次研究针对韶关市市民共发放100份调查问卷,共收回有效问卷41份。数据显示:仅有19.5%的参与者认为自己在垃圾分类过程中不会受从众心理的影响(图4);假如自己所在的小区住户都没有垃圾分类的习惯,有52.38%的参与者不会坚持垃圾分类(图5);假如身边认识的人都坚持垃圾分类,则95.24%的参与者认为自己会受其影响坚持垃圾分類。(图6)从比例可以看出,从众心理对垃圾分类行动存在一定的影响,它既可能带来积极的影响,推动市民坚持垃圾分类;又可能带来消极的影响,使为数不多的坚持垃圾分类的市民失去持续这种行为的动力。因此,我们可以从中得出:如何引导市民培养积极的从众心理,而非盲目的,没有分辨该行为是否对社会有益,是否值得跟随人云亦云的盲目从众的心理,对韶关抑或对我国垃圾分类工作的有效开展都有着积极的意义。[4]

4 利用积极从众心理推动垃圾分类发展

4.1 利用从众心理营造独特的环保文化

随着从众心理的渗透,电商利用大众的心理规律一手打造出了史上最成功的“人造购物节”,引发了各界的高度关注。[5]合理运用其推广的手法对于营造良好的环保文化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从众心理受范围与凝聚力的双重影响,可以从这方面入手着重打造带有本土特色的垃圾分类文化节,推出本市的环保吉祥物与游行节目,在大规模的群集性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加深本地市民的文化认同感。

4.2 树立标杆,发挥从众心理积极的引领作用

由于每一个体都可以从属于若干个不同的团体,这些团体会在个体的心目中形成一个特殊的次序表。排在首位的团体就是该个体所要尽力使自己的言行与其规范相一致的团体,是个体行为处事的一种内在的中心和参照标准。他会用这种团体的规范来对照自己的言行,并纠正自己的言行。[6]圾分类行动中,我们可以树立榜样,以层为单位建立榜样联动机制。利用节假日在小区普及垃圾分类知识技能,同时在同一栋的每一层中评比选出代表,在榜样的带动下吸引更多的住户学习垃圾分类知识,用投票方式每半年选出同层中两户“学习之星”,获得相应奖励。在榜样联动和激励机制下,引导积极的从众心理,从而达到培养市民形成垃圾分类良好习惯的目的。

4.3 建立监察体系,把控从众心理的风向标

从众心理犹如一把双刃剑,正确的把控其方向可通过建立完备的监察体系实现。当前韶关市已经引入了智能垃圾箱,以积分警告来约束用户,但收效甚微,随意倾倒,故意破坏等行为阻碍着积极从众行为的建立。通过建立由居民代表所成立的纠察委员会不仅可以加强市民对垃圾分类的参与,并且能提高对于垃圾分类知识的扩充;再者,加入个人身份信息识别和个人诚信度标记,使垃圾分类的条目落实到个人,不配合行为得以追溯,有利于从源头上端正市民对于公共卫生事业的态度。

5 结语

综上所述,垃圾分类行动会受从众心理影响,引导积极的从众心理推动垃圾分类事业的发展,能为韶关市垃圾分类事业注入动力。

参考文献

[1]Fiske S.T. & Taylor S.E..Social Cognition: From Brains to Culture[M].London:Sage Publications Ltd.,2013.

[2](美)埃利奥特·阿伦森,著.社会性动物[M].郑日昌,等.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01:24-25.

[3]李云捷,伍永亮,张同航.从众行为的心理探析[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01):75-76.

[4]纪升太,林珠珍,刘雪婷,等.关于韶关市市民垃圾分类回收意识的调查[J].韶关学院学报,2014,35(11):26-28.

[5]魏沁,张笑.基于从众心理解析“阿里双十一”营销广告[J].新闻论坛,2018(05):114-116.

[6]章士嵘.心理学哲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6.

收稿日期:2020-10-11

作者简介:曾雯蔚,本科在读 ,研究方向为哲学与社会科学。

猜你喜欢

韶关垃圾分类
韶关新丰县城第一小学
一树花开
韶关成为香港鲜活动物农产品重要供给地
(2+1)维破裂孤子方程
基于互联网思维的再生资源智能回收系统设计(宝特瓶类)
小学校本课程《垃圾分类》智慧教育案例研究
浅析我国农村垃圾处理难题
日本城市垃圾分类的做法
高校环境教育非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
刍议校园垃圾分类与高校学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