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湿热瘀阻型子宫内膜异位症46例临床观察
2020-12-14刘群华
【摘 要】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湿热瘀阻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方法:选取湿热瘀阻证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92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醋酸亮丙瑞林微球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化瘀消瘢汤。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MMP)-3与MMP-9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痛经、盆腔压痛、骶韧带触痛结节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清MMP-3、MMP-9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48%,高于对照组的76.09%P<0.05)。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湿热瘀阻证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能减轻临床症状,通过下调MMP-3、MMP-9表达发挥治疗效果,提高临床疗效。
【关键词】 醋酸亮丙瑞林微球;化瘀消瘢汤;子宫内膜异位症;湿热瘀阻证
【中图分类号】R711.7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20)20-0106-03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妇科常见疾病,多发于育龄期女性,发病率高达10%~15%,且50%以上患者病情进行性加重,成为女性不孕重要原因[1]。目前,除手术治疗外,药物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主要手段,醋酸亮丙瑞林微球是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妇科疾病激素类药物,能有效抑制垂体-性腺体系统,减轻临床症状。近年来,中医多作用机制、多层次、多靶点治疗优势备受临床关注,中西医结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成为研究热点。中医认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属“癥瘕”“痛经”范畴,瘀血阻滞胞宫,致湿热瘀阻,而瘀血形成与情志内伤、外感湿热等密切相关。本研究化瘀消瘢汤是由古方少腹逐瘀汤加减化裁而得,具有活血化瘀、清热祛湿、消肿散结之效,适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治疗。基于此,笔者将化瘀消瘢汤联合醋酸亮丙瑞林微球应用于湿热瘀阻证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治疗,观察其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4月我院收治的湿热瘀阻证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92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年龄28~45岁,平均年龄(36.22±3.78)岁;疾病分期:Ⅰ期8例,Ⅱ期20例,Ⅲ期12例,Ⅳ期6例;病灶直径2.4~6.9 cm,平均直径(4.85±0.75)cm;病程0.5~3年,平均病程(1.58±0.32)年。观察组:年龄24~44岁,平均年龄(35.75±4.01)岁;疾病分期:Ⅰ期6例,Ⅱ期21例,Ⅲ期14例,Ⅳ期5例;病灶直径2.1~7.2 cm,平均直径(4.98±0.82) cm;病程0.5~4年,平均病程(1.63±0.41)年。两组资料(年龄、疾病分期、病灶直径、病程)均衡可比P>0.05)。
1.2 诊断标准 符合相关诊断标准[2],经B超、腹腔镜检查,结合实验室指标检查确诊为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医归属湿热瘀阻证,症见下腹灼热感,疼痛,行经腹痛加剧,月经质黏,色黯红,或伴低热,或伴淋漓不尽,心烦易怒,带下色黄,量多,舌红,苔薄黄,脉滑。
1.3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子宫内膜异位症者;近期无相关治疗;知情并签订同意书。排除标准:精神疾病者;盆腔炎症、子宫腺肌或子宫肌瘤者;免疫系统疾病者;本研究药物过敏者。
1.4 方法 对照组:月经来潮第1天,皮下注射醋酸亮丙瑞林微球(上海丽珠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93852),每个月经周期1次,共3个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化瘀消瘢汤治疗,药用:茯苓15 g,川牛膝15 g,蒲公英15 g,薏苡仁12 g,连翘12 g,竹叶12 g,川芎12 g,当归12 g,滑石10 g,蒲黄10 g,延胡索9 g,五灵脂9 g,通草9 g,没药9 g,赤芍9 g,甘草9 g。用法用量:1剂/d,水煎煮2次,每次取汁250 mL均匀混合,早晚分服,连续用药3个月。
1.5 观察指标 ①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痛经:0分(无)、1分(轻度,不影响工作)、2分(明显疼痛,影响工作)、3分(影响工作,需卧床休息);盆腔压痛:0分(无压痛)、1分(轻度压痛)、2分(中度压痛)、3分(重度压痛);骶韧带触痛结节:0分(无触痛)、1分(轻度触痛)、2分(中度觸痛)、3分(重度触痛)。②两组治疗前后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MMP)-3与MMP-9水平变化,采集静脉血,离心取血清,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MMP-3、MMP-9水平。③两组临床疗效。
1.6 疗效判定 参照有关文献[3]拟定。痊愈:症状消失,盆腔包块消失,证候积分降低≥90%;显效:症状基本消失,包块缩小,证候积分降低70%~89%;有效:症状减轻,包块略缩小或无增大,证候积分降低30%~69%;无效:症状无变化或加重,证候积分降低<30%。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7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24.0软件,计量资料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及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中医证候积分 治疗前两组中医证候积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痛经、盆腔压痛、骶韧带触痛结节评分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血清MMP-3、MMP-9水平 治疗前两组血清MMP-3、MMP-9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MMP-3、MMP-9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临床疗效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48%,高于对照组的76.09%P<0.05)。见表3。
3 讨论
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主要与免疫炎症、表达异常、相关基因调控等多因素相关[4]。醋酸亮丙瑞林微球是一种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能抑制雌激素卵泡生成,促使内膜细胞衰亡,异位内膜萎缩,减轻痛经、盆腔疼痛等症状[5]。结果显示醋酸亮丙瑞林微球治疗湿热瘀阻证子宫内膜异位症总有效率为76.09%,效果较好,但仍有待提升。
本研究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湿热瘀阻证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总有效率提高至93.48%,可见加用化瘀消瘢汤能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化瘀消瘢汤是根据《医林改错》卷下古方少腹逐瘀汤加减化裁而成,子宫内膜异位症者瘀血阻滞胞宫,致湿热瘀阻。活血化瘀是治疗之根本,方中茯苓可利水渗湿而不伤正;连翘、蒲公英可消肿散结、清热解毒;川牛膝可祛风除湿、活血通经;川芎可行气开郁、活血祛瘀;薏苡仁可健脾去湿、利水消肿;竹叶可清热除烦;滑石可渗湿清热;当归可调经止痛、活血化瘀;蒲黄可化瘀止血;通草可清热通络;延胡索可活血散瘀、行气止痛;五灵脂可理气止痛、活血散瘀;赤芍可活血祛瘀、清热凉血,诸药合用共奏活血祛瘀、清热利湿之功效[6]。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茯苓可抑制子宫平滑肌增殖与收缩,改善微循环,抑制激素分泌,降低炎性反应,对缓解痛经及子宫疾病具有重要作用[7];蒲公英具有良好抗炎活性,有助于缩小异位病变体积[8];薏苡仁可提高机体免疫功能[9];当归“活血”功能可直接作用于循环系统,抗血小板聚集,促进局部微循环,缓解盆腔疼痛[10]。因此,加用化瘀消瘢汤能通过多作用机制改善患者症状,增强疗效。本研究观察组痛经、盆腔压痛、骶韧带触痛结节评分低于对照组,进一步证实化瘀消瘢汤的显著效果。
章琼等[11]研究表明,细胞因子和酶是造成异位血管生成,诱发内膜异位种植重要因素。MMP-3、MMP-9作为基质金属蛋白酶参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进展整个过程,并呈高表达,与患者痛经、盆腔粘连程度、不孕等密切相关。本研究结果中对照组血清MMP-3、MMP-9水平高于观察组,提示化瘀消瘢汤具有抑制MMP-3、MMP-9生成作用,可能是其主要作用机制之一,但具体机制尚未明确,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综上所述,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湿热瘀阻证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能减轻临床症状,通过下调MMP-3、MMP-9表达发挥治疗效果,提高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俞超芹,段华,许泓,等.子宫内膜异位症中西医结合诊治指南[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16(10):1169-1176.
[2]中国医师协会妇产科医师分会子宫内膜异位症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子宫内膜异位症协作组.子宫内膜异位症长期管理中国专家共识[J].中华妇产科杂志,2018,53(12):836.
[3]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子宫内膜异位症协作组.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治指南[J].中华妇产科杂志,2015,23(3):161-169.
[4]郎景和,冷金花,王泽华,等.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平滑肌瘤治疗中的应用专家意见[J].中华妇产科杂志,2017,52(2):77-81.
[5]邢思思.醋酸亮丙瑞林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J].河北医学,2018,24(2):336-339.
[6]莫政,陈艳丹.溫肾消癥汤治疗对寒凝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卵巢功能、血清性激素水平的影响[J].四川中医,2019,40(3):167-169.
[7]蔡月琴,陈方明,方明笋,等.土茯苓总黄酮抗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研究[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41(12):944-950.
[8]许卫锋,王子华.蒲公英提取物改善大鼠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作用机制[J].现代食品科技,2019,35(7):30-35.
[9]郭姗姗,曹碧兰.薏苡仁的药理作用及在皮肤病中的应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2(15):3145-3146.
[10]巩瑞.当归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15(17):164-166.
[11]章琼,滕慧,胡玉利,等.注射用醋酸亮丙瑞林微球联合腹腔镜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TIMP-1 MMP-9水平及受孕率的影响[J].河北医学,2019,25(5):726-732.
(收稿日期:2020-05-19 编辑:陶希睿)
作者简介:刘群华(1986-),女,汉族,硕士,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为妇科内分泌等。E-mail:lymjiaozuo@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