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美育新课堂

2020-12-14袁樱梅李汶昱伍姝梅张婉莹

艺术评鉴 2020年20期
关键词:培养方式

袁樱梅 李汶昱 伍姝梅 张婉莹

摘要:素质教育要求强化儿童的美育教育。伴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美育教育逐渐备受关注,其主要的培养目标是提升儿童的审美能力,引导儿童在美育教育的过程中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注重儿童对于失误的表达能力,并锻炼儿童的动手加工能力。美育教育渗透的主要途径是通过儿童画画、唱歌以及游戏环节,在其过程中将相关的知识理念渗透给儿童。美育教育的实施,需要切实秉承自然性的主要原则,促进儿童主观能动性的全面发挥,实现儿童审美观念的建立与审美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儿童美育  不同年龄段  培养方式

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0)20-0091-03

在时代背景下国家开始重视儿童美育的培养,根据国家美育政策《意见》指出,学校美育是培根铸魂的工作,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全面加强和改进美育是高等教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对于美育来说,这也是一把双刃剑,既带来了机遇也迎来了挑战。其中还强调,高校美育要以艺术教育的改革发展为重点,紧紧围绕高校普及艺术教育、专业艺术教育和艺术师范教育三个重点领域;大力加强和改进美育教育教学,加强美育教师队伍、深化美育教学改革、推进文化传承创新、增强服务社会的能力水平、全面加强组织保障。这也是为了能够切实改变高校美育的薄弱现状,遵循美育特点,弘扬中华美育精神。做到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儿童美育的现状

(一)美育机构品质参差不齐,美育认识不全面

何為真正的美术教育呢?相信很多人心中都有这个疑问;很多人对美育的认知意识模糊,概念空洞,如果作为美育的教授方都没有对美育有明确的认识,就会导致对儿童美术教育认识片面化。

(二)师资力量混杂,教学质量有落差

现存的美育师资机构没有确定的标准,也缺乏管理和监督。容易出现揠苗助长,过度开发,逼着孩子画,抓着手画或者棍棒式教学等情况。

(三)教学模式单一,模式化教学

忽视个性表达,影响身心健康。追求效果和快餐式的教学,抑制儿童的个性表达。大部分美育机构功利心比较强,把教育培训机构作为一盘普通的“生意”进行盈利;教学思想不正确,教学“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教学为中心”,过重强调教师的主动性,忽视了儿童的自主性。在许多美术教育机构细看孩子们的作品,会发现每幅作品都差不多,为什么呢?因为大部分都是因为运用了差不多的固定的模式化教学方式,“教”的痕迹过于重,“圆形”就只能是普通的一个“圈”;呈现出成人式的思维与表达手法,看不到这是“儿童的作品”。重视技巧技能,轻视思维个性。

二、儿童美育不同年龄段的培养方式

创新美育教学模式,让美育不仅仅只是教孩子画画。美育并不是“美术班”,“美育”包含了“美术”“美感”与“美德”这三个方面;“美术”就是技术与技巧,“美感”就是视觉美感与视觉审美,“美德”就是良好的精神品德;做到快乐教学,要让孩子沉浸在艺术里成长。在遵循儿童健康的身心发展的基础上,建立新的、规范的、具有科学性的教学体系,注重课程的衔接性,课程内容要随着时代的进步与社会的变化进行实时的更新。

(一)注重美德的培养,通过美育来潜移默化的关注品德的养成

儿童成长有七项技能和感知力。自信心(我能行):每个家庭的教育与环境不同,所以对孩子造成的影响不同,但在美育新模式中,应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从而让孩子自信,开朗;自我价值(自尊心)+社会价值(影响力);专注力+自控力。

专注力与自控力在不同的儿童年龄段有不同的程度,但是都需要家长与教师的引导,并用正确的方式去引导孩子;反省(换位思考):孩子在不同的环境下,和不同年龄段的人相处,会觉得自己是不同的角色,所做出的行为也会不一样,需要正面引导孩子换位思考;沟通能力+交际心:孩子无论出于家庭还是学校等不同的环境都需要与人沟通和交际,那么沟通能力与交际的心态很重要;责任感+适应力(群体生存能力):责任感与适应能力并不是天生就有的,是需要后天的引导与培养出来的;判断力(价值观、是非判断):引导并培养儿童正确的价值观,对一件事物或事情能够做出正确的判断,并能知道自己为何做出这样的判断。

(二)创新教学的方式与形式

根据儿童成长发展和身心发展可以把儿童绘画发展分为四个阶段。

0-4岁:美育涂鸦期,重视儿童的艺术启蒙与认知开发。涂鸦期指儿童绘画完全是从人的身心发展出发的,绘画的教育要与其发展一致。这一个阶段他们出于对世界的好奇、兴奋感。做任何的动作都是出于感官和肌肉运动,是没有目的和逻辑性的,拿笔涂画不代表懂得绘画,而是他们的无意识劳动,更不能说他们有色彩意识和形体意识。有些孩子逐渐认识颜色,但对于色彩的来源和为什么色彩这样展现是迷茫的。他们只是一个对成人指令的模仿,是他人灌输的,不是自己认知理解的。

4-6岁:儿童美育象征期,打实基础,进阶发展。象征期(有含义的画画),基础与进阶这一阶段儿童进入象征期阶段,也叫做符号期,儿童开始对事物有了一定的概括性表达,会采用近似符号来阐述。不同于3-4岁的涂鸦期,他们在这一阶段已经能形成自己的理解和表达。创造力旺盛、思维活跃,边画边创作。可能上一秒是为了画个圈表达饼干,下一秒就把圈改成了乌龟。色彩的辨识力已经形成,对颜色有了喜恶感和冷暖意识。

7-8岁,儿童美育图式期,重视艺术成长和完善表达。图式期(追求与现实形体一致的表达),成长与完善。这一阶段儿童绘画开始体现为事前构思阶段,心中百转,下笔一划。涂鸦期儿童是无逻辑、无构思。象征期是流水逻辑,边画边构思。图式期是构思再画的过程。因为动手能力的增强,他们对形和线条的把控已经相对成熟。会组合形体和分解造型。一个瓶子等于椭圆+长方形+圆形。有空间大小的启蒙意识、自我美丑观念的形成。画东西开始有了写实参照的想法。会试着去临摹实物、抄色彩。看东西有了一定的细节性。

9-10岁以上,儿童美育写实萌芽期,开启专业技巧培养和入门,做好高校艺术培养课程衔接。写实萌芽期,儿童会自己去临摹现实的形体、空间、色彩。入门与集训创意素描是个很神奇的东西,它将素描和创意结合在一起,给人一种新奇的感受,让人的五官为之一振。创意素描这门课程既体现了现代绘画的表现形式和多元发展,又在本质上和图像与媒体的专业特征及发展方向一致,课程训练体系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开拓创意思维和想象空间,是培养学生主观精神及内在情感表达、表现的有效方式及方法。创意素描分为很多类。最常见的分为三类,分别是:装饰设计素描。抽象设计素描,意向设计素描。设计学堂是完全区别于基础课程的特色实验课,主要是以研究和动手设计为主旨。课程依照大学体制教育,主修辅修相结合,有针对性的学习各类艺术课程。如果说素描、色彩、绘画这些是绘画,那么他们也只是绘画的基本功。

三、范类教学,多材料多形式表达

绘画除了“简笔画”还有许多的表达方式,那么不同的表达方式是用不同的材料与不同的元素所结合从而达到不同的作品效果。在许多家长的认知里,觉得美术绘画就是“简笔画”,在家里把纸和笔给孩子,让孩子“临摹”别人的作品就是孩子的“创作”,但“简笔画”对孩子的影响极大,当孩子遇到不会画的情况,就会请求家长或教师教他画,通常孩子想画的物体在他的脑海里是迷糊的,如果没有正确的引导,孩子以后画此事物的形态就会一模一样,会阻碍孩子对事物的观察与表达。

(一)0-4岁教学表达

要尝试各种特殊材料来创想绘画,黏土、陶泥、卡纸、各式笔、生活材料纹理等。多样的绘画形式,水粉、水彩、中国画、拼贴、拓印、半立体造型等。难度要适当的降低,合理的使用辅助工具造型。可以按:故事引入教学内容,互動绘画;认知颜色和辨识颜色;理解基本的形体和概括;绘画技法启蒙(涂色技法、配色、握笔、勾线);思维启蒙(为什么、用什么、像什么)。

(二)4-6岁教学表达

在材料上尝试让儿童自行选择,建立自己的绘画方法和意识。形式上除开部分的综合材料表达外,以水粉、水彩为主,适当的植入基础线描的学习。步骤如下:人文艺术知识的科普,加强课外知识的补充;个人绘画(设计)理念的表达和形成;个人绘画风格的建立;良好的绘画的步骤和逻辑思维。

(三)7-8岁教学表达

材料上一样要多样化,甚至要让儿童开始自己发现材料和建立自己的绘画参考系。形式上在水粉、水彩、中国画的基础上加以线描、版画、染织、剪贴和立体造型等高校艺术课程。

步骤如下:理论带入课堂,诗歌、成语、词语、专业术语;绘画技能讲究细致、难度;色彩的理解和冷暖;思维的变化,发现美、创造美、审美;立体造型和复合造型;命题框架。

(四)9岁以上教学表达

这一阶段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思维会稍微的减弱,他们对事物的观察开始细腻。这一阶段不在乎材料的多少和花样的变化,要的是儿童能够有一个兴趣的方向培养和专研意识。锻炼耐心、细致、自控能力,开始培养孩子专业的技能和知识。步骤如下:耐力、静心;对知识的理解、运用、变化;空间、构图、明暗、光影、对比;设计意识、风格形成。

四、教学实践相结合,开展游学、研学活动

植入艺术家课堂和“百艺”非遗课堂,传承文化的同时,提高美学认知和实际运用。例如视觉设计学堂、服装设计学堂、陶艺学堂、动画设计学堂等推广与普及到校园课程,引导少儿创作艺术作品!引进非遗课堂游学、研学互动性教学,全方面提高孩子的能力。通过研学然后了解前端艺术思维,除了在日常的美育教学课堂上,我们的儿童绘画教学系统还会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儿童结合“游学”与“研学”活动;“游学”包括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带领到不同的地点进行有意义的“写生”,让孩子体验到美术课堂除了在教室之外,还可以将课堂带到不同的景点,让孩子感受到课堂的新鲜度与趣味性;“研学”包括带领孩子们去参观各种美术展览,从而能够扩宽孩子们的视野与提高审美能力,开拓思维,在看展的时候向孩子们提出问题,引导孩子对作品进行思考。

五、结语

儿童美育新课堂不同年龄段儿童美育特点培养方式以遵循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规律为基础,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了解其特性,让儿童能够尽可能最大化的表达自己的想法与展现自己的表达方式;教育系统要规范的、具有科学性的教学体系,注重课程的衔接性;课程内容随着时代的进步与社会的变化进行实时的更新。

参考文献:

[1]黄铁敏.以美育人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研究[J].成才之路,2020(15):102-103.

[2]张颖莉,刘妍.戏剧教育培育幼儿审美人格的实验研究[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20(05):1-6.

[3]王阳.礼乐文化视域下幼儿音乐美育研究[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20(02):89-91.

[4]刘荣,王喜明.美育陪伴成长 艺术改变乡村——以尚读公益“乡村儿童美育成长训练营”为例[J].中外企业家,2020(11):252.

[5]刘晨.美育史料·陈抱一谈儿童美育[J].美育学刊,2020(02):2.

[6]梁娟.美育视域下幼儿体育游戏设计现状的调查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0(12):117-118.

[7]耿亚萍.创意美术促进幼儿成长[J].知识窗(教师版),2015(05).

[8]殷娟娟.开启幼儿创造之门——幼儿园创意美术教学的探索与研究[J].科普童话,2015(30).

[9]范稀宇.“以幼儿为本”大班立体创意造型[J].科普童话,2015(13).

[10]杨倩.幼儿早期创意美术教育的研究与实践[J].新校园(中旬),2015(11).

猜你喜欢

培养方式
浅析高校服装表演专业学生必备的艺术素养及其培养方式
初中语文教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浅谈初中生英语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
浅议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
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高中历史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
例谈美术教学观察能力的培养
加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文化修养之初探
小学生阅读能力在语文教学中的培养
浅析流动儿童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