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钢琴演奏与钢琴伴奏相结合的教学探析

2020-12-14陈超

艺术评鉴 2020年20期
关键词:路径探索钢琴伴奏钢琴演奏

陈超

摘要:高校钢琴课程的开展需要将钢琴演奏和钢琴伴奏教学相结合,两者相辅相成,才能培养出更加专业的综合型人才。教师需要增强对钢琴伴奏技巧传授的重视程度,改革教育观念,优化钢琴教学的课程设置,改善“重演奏,轻伴奏”的教学方式。本文阐述了目前钢琴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钢琴演奏和钢琴伴奏融合教学的必要性以及促进钢琴演奏和伴奏融合教学的途径探索及具体措施。

关键词:高校  钢琴演奏  钢琴伴奏  融合  路径探索

中图分类号:J6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0)20-0070-03

现阶段我国的钢琴教学还存在诸多的问题,例如教学内容或思想认识不符合钢琴人才培养的目标等。针对这些问题,需要学校和老师共同参与,进行科学的教育观念改革。根据学生个性化差异制定教学方案,将钢琴演奏和钢琴伴奏进行有效融合,不断满足社会对钢琴人才的需求,培养综合型人才。

一、钢琴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教学内容片面

现阶段,很多高校教师在进行钢琴课程教学时常常忽视了钢琴伴奏技能的传授,过多的关注了如何提升学生的钢琴演奏技能。实际上,社会需要的是综合型的钢琴人才,由于高校教学内容的不全面性,其培养的人才也将难以满足社会的需求,导致钢琴伴奏方面的人才欠缺。

(二)未意识到钢琴伴奏教学的重要性

钢琴演奏和钢琴伴奏是紧密结合,相辅相成的。但是很多高校还未认识到钢琴伴奏的重要性,钢琴伴奏教学在整体教学中所占的比例微乎其微,难以形成理想的钢琴演奏效果。这种思想认识上的偏差也导致了学生对钢琴伴奏教学的消极情绪,难以保障学生学习的全面性。与此同时,很多教师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方式,钢琴演奏仅仅停留在机械练习上,缺乏创新教学意识,教学质量大打折扣。

(三)教学针对性不强

要想获得最理想的钢琴教学效果,需要高校和教师找准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让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而教师则是钢琴教学中引导者,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钢琴教学需要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差异,针对性的进行教学,综合考量学生的学习接受能力、演奏基础以及乐曲感悟能力,制定合理的教学策略,最终提升学生的钢琴演奏能力和钢琴伴奏能力。

(四)学生缺乏充足的课后实践

高校学生的钢琴演奏和伴奏能力的提升离不开学生的课后实践。然而,目前很多高校忽视了学生主动实践与教学相结合的重要性,学生的钢琴演奏能力的提升仅仅依靠课上知识传授是难以达到既定目标的,降低了钢琴人才的培养质量。

因此,目前我国很多高校在进行钢琴教学时仍旧存在很多突出问题,限制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高校教学应该重视钢琴演奏与伴奏的融合,为社会打造全面的人才。

二、钢琴演奏与钢琴伴奏融合教学的必要性

钢琴演奏和钢琴伴奏融合教学是提升学生整体水平的重要途径。而目前“重演奏、轻伴奏”的理念趋势严重影响了学生钢琴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提升,让学生们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一般而言,目前钢琴独奏在人们的生活中越来越少见,相反,大多数的钢琴表演者都是担任伴奏的角色。钢琴教学应该紧跟时代的步伐,认识到钢琴演奏和钢琴伴奏的区别和联系,为社会打造综合型的人才,努力改革钢琴教学模式,提升钢琴教学质量。

钢琴课程教学改革离不开钢琴演奏和钢琴伴奏教学的融合。在这种融合型的教学模式下,学生能够有效的学习钢琴演奏和钢琴伴奏的综合型的知識,做到伴奏技术培养和演奏能力提升的良性结合,让学生的知识储备更加全面,提升钢琴教学的有效性和灵活性,从而不断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高校教师应该针对目前钢琴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针对性的进行教学观念的转变和创新,为钢琴演奏和钢琴伴奏有效结合创造更多的条件,阻止“重演奏,轻伴奏”的教学之风盛行,优化钢琴教学的课程设置,将演奏能力和伴奏技能传授给学生,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三、促进钢琴演奏与钢琴伴奏融合的路径探索

(一)实现原谱伴奏与钢琴演奏的有机融合

为了达到原谱伴奏和钢琴演奏的有效融合,需要教师注重培养学生对钢琴伴奏学习的兴趣,例如,可以通过钢琴作品鉴赏环节的引入,让学生体会钢琴伴奏作品给人们带来的听觉冲击。与此同时,钢琴教学还应该让学生意识到伴奏对于提升钢琴艺术表演的意义,让学生主动浏览和学习伴奏乐谱,尝试弹奏钢琴伴奏。此外,不同的钢琴伴奏其难度也存在差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尊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教师在进行钢琴伴奏教学时,应该将伴奏曲目的作品风格、背景以及创作经历进行细致的讲解,提升学生的体验性,有效提升学生的整体钢琴演奏水平和鉴赏能力。例如,舒伯特作为著名的西欧浪漫主义音乐的奠基人,其音乐作品有其独特的风格。在进行这方面的钢琴作品教学时,为了提升钢琴表演的艺术性,教师可以尝试将舒伯特的演奏风格融入到乐曲演奏中,让学生能够更加准确的了解舒伯特作品的风格特点。

(二)实现即兴伴奏与演奏的有机结合

钢琴演奏与钢琴即兴伴奏的有机融合也是促进高校钢琴演奏和钢琴伴奏融合教学的重要途径。钢琴即兴伴奏是以作者对作品风格的感悟和理解为基础的,在没有预先准备的情况下进行创作,形成的符合作品特征的伴奏旋律。即兴伴奏的创作形式没有限制,可以是完整的曲调,也可以是少数的音符等。这种艺术创作需要创作者拥有良好的专业素养和鉴赏力。然而,纵观现阶段钢琴教学现状,很多学生的专业素养和能力还不足以进行即兴伴奏。例如,当学生的反应速度较慢,在钢琴演奏或是即兴伴奏的过程中不能灵活的进行衔接和思维发散,此外还有一部分学生专业知识储备不足,对和声、和弦、调性等基础知识掌握不彻底、不全面,限制了钢琴演奏和钢琴伴奏的教学融合。针对这些问题,高校钢琴教学应该在钢琴演奏教学中融入即兴伴奏的成分,锻炼学生的反应能力和发散思维,督促学生准确掌握钢琴教学的专业知识,指导学生在钢琴演奏的过程中结合音乐风格选择弹奏方式。

四、钢琴演奏与钢琴伴奏融合教学的具体措施

(一)应用多样化教学手段

由于高校钢琴教学方式过于死板,难以培养社会所需要的综合型人才。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形势,高校应该探索科学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应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弥补传统教学方式的漏洞。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钢琴作品的内涵,教师需要注重对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的独立创作意识培养,形成自身的风格,提升自己的钢琴弹奏水平。

为了帮助学生掌握钢琴作品的表现风格,教师需要灵活应用多媒体技术,将提前搜集的钢琴作品的图片、音频以及视频等内容展示给学生,使学生形成自身对作品的理解。在这之后,教师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同学畅所欲言的阐述自己的观点,发散思维,而教师则需要在最后对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总结和分析,这种教学方式更有利于提升学生对作品内涵的理解程度。

由于钢琴作品有各种不同的风格,教师在进行钢琴演奏和钢琴伴奏融合教学的过程中,可以给学生们提供不同风格的钢琴作品,例如浪漫主义、古典主义等等。学生在学习时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讨论和鉴赏,分析不同作品采用的伴奏技巧、创作风格等,并在教师适时的讲解和引导下,帮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框架以及创作技巧,提升钢琴教学的效率。与此同时,为了让学生更加扎实的掌握专业技能,教师还需要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留出时间让学生进行自我练习,只有通过自我摸索和练习才能掌握钢琴演奏和钢琴伴奏中蕴含的技巧。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及时指出学生的薄弱之处,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应该适当奖励,提升學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科学设计演奏与伴奏融合教学的课程内容

古语言“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钢琴人才的培养需要从基本功的练习开始,只有坚持不懈的练习,才能帮助学生实现质变。钢琴演奏和伴奏能力的提升是以坚实的基本功为前提的,学生在学习曲谱时,如果缺乏基本功,那么将难以保证曲目弹奏的完整性。因此,在钢琴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首先应该传授给学生基础知识和技能,例如基本指法以及如何识谱等。

其次,在进行钢琴演奏和伴奏融合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能仅仅机械性地传授钢琴伴奏和演奏的技能,还需要帮助学生理解音乐的内涵,分析作者在作品创作时的心情起伏,让学生使用演奏技巧时更加得心应手。因此,为了促进学生钢琴演奏和伴奏水平的提升,教师需要重点关注学生的作品欣赏能力的培养,为后续技能强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与此同时,学生钢琴演奏能力的提升是与钢琴伴奏能力的培养相辅相成、紧密结合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协调钢琴演奏和伴奏教学的时间,将伴奏能力的培养作为提升学生钢琴演奏水平的基础。

(三)有针对性地安排教学内容

为了提升整体的钢琴教学质量,教师应该重视教学内容的分类及教学安排的针对性。由于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对知识的接受能力存在差异,因此钢琴演奏能力和钢琴伴奏能力的提升应该分类设计。例如,对于某些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及时对伴奏能力进行强化培养,并在教学过程中融合某些专业的音乐知识;而对于某些学习能力不足的学生,教师应该在培养其演奏能力的同时兼顾其伴奏能力的提升,帮助学生掌握专业技能技巧,提升课堂效率。

与此同时,在钢琴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与演唱者积极进行沟通和互动,避免发生两者不协调的问题,并加深学生对作品内涵的理解。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创作,努力做到活学活用,而不仅仅将知识局限在文字水平,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专业水平。

(四)强化实践训练

实践是检验学生钢琴演奏和钢琴伴奏水平高低的重要途径。现阶段,很多高校忽视了教学实践的重要意义,过多的重视理论知识教学,不能给学生提供充足的实践机会。在具体的钢琴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增加钢琴伴奏的课时,并给学生安排足够的课后练习。理论和实践的有效融合才能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促进钢琴演奏和钢琴伴奏融合教学的质量提升。

其次,钢琴风格的形成是离不开实践的。曲风和琴风的一致性是以长时间的、大量的实践训练为基础的,只有这样才能形成理想的演奏效果。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学生的抗压能力、自我表达能力以及心理承受能力都得到了提升,辅助学生提升自身的音乐协调性。因此,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规模的演艺活动,重视学生实践锻炼。

五、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钢琴演奏和钢琴伴奏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的开发需要学校、教师等各方面的努力。教师可以从多样化的教学手段的采用、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安排、实践训练的强化钢琴演奏和伴奏融合教学的课程内容的设计等方面着手,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将理论和实践进行融合,培养学生即兴创作的能力,提升学生的音乐协调性,为社会塑造更加全面的钢琴人才。

参考文献:

[1]潘欣杭.浅谈高校音乐师范生钢琴伴奏“弹唱结合”能力的培养[J].黄河之声,2020(10):94+96.

[2]屈琬婷.高校钢琴演奏与钢琴伴奏教学的有机融合[J].北极光,2019(12):25-26.

[3]黄瑀.论高师钢琴伴奏教学与声乐教学相配合的重要性[J].黄河之声,2019(22):51-52.

[4]刘俐伶.以社会职业需求为导向的高校钢琴教学改革发展[J].北方音乐,2019(23):187-188.

[5]董纾含.钢琴即兴伴奏能力的培养及其创新教学探究[J].音乐天地,2019(11):43-46.

[6]徐钰.文化馆钢琴演奏与钢琴伴奏教学的有机融合探究[J].北方音乐,2019(21):118+122.

[7]宋扬帆.浅谈高校钢琴即兴伴奏教学有效性提升路径[J].北方音乐,2019(19):105-106.

[8]魏耀珍.高师钢琴教学应用型人才培养施教研究[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9(04):88-91.

[9]王春峰.演奏技法与音乐表现相融合的钢琴教学探讨[J].北方音乐,2019(11):225-226.

[10]郭振琪.钢琴伴奏的实践探索——评《钢琴伴奏教学概论》[J].中国教育学刊,2019(01):119.

猜你喜欢

路径探索钢琴伴奏钢琴演奏
视唱练耳在钢琴演奏中的实践应用探讨
论钢琴伴奏对舞蹈教学的重要性
钢琴伴奏在合唱中的重要性与艺术性探究
网络技术对钢琴演奏的影响
钢琴演奏中心理控制的作用
合格钢琴伴奏者基本素养的养成与提升
高校语文教育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路径探析
试论标志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新路径
警务监督对警民关系的影响研究
强化服务学校音乐教育意识 加大钢琴伴奏能力培养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