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信息技术教材“二度”开发和利用的实践与研究

2020-12-14沈峥嵘

读写算 2020年33期
关键词:二度

沈峥嵘

摘 要教材是教学最重要的媒介,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教材,深度开掘教材资源,是教师必须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现有的省编课程教材,在区域性及时代性上总不能得到有效的体现。这时,如何创造性地开发和使用教材显得尤为重要。鉴于此,教师应当立足学生的实际,只有注重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可持续发展的需求,才能使课堂更加有效。

关键词适合学生;信息技术教材;二度开发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33-0174-02

蘇教版小学信息技术教材是面向整个江苏区域的,从地域分布上看,不同地区的学生受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同一内容学生的学习效果会产生天壤之别。即使同一地区的孩子,也会因为城乡差别,同样的教学设计,在城里的学生能完成,但对农村的学生却有难度;在这个班级上课效果很好,在另一个班级课堂表现却让人沮丧……同时,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常常显现教材上的很多教学内容更新“慢了半拍”。

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改变角色定位,从教教材变为用教材,创造性地用好教材,而不是照本宣科,死啃条文。据此,笔者从农村学生实际出发,结合区域性、融合性、前瞻性特征,开启小学信息技术教材二度开发和利用之旅。

一、分层选用教材:找准最佳的起步点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让每一位学生得到发展,让每一位学生在不同的方面得到不同的发展,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收获到成功的喜悦。很显然,这一理念的逻辑起点是学生的学习差异性。

应该说,差异是一种常态。比如,有的学生对电脑基本知识了解多多,而有的则处于茫然状态;有的学生在电脑上能进行简单的技能操作,而有的则处于“五指并拢”阶段……这种差异性,既受到先天遗传影响,也受后天的家庭环境、地域文化、所受教育等影响,这既是前一阶段受教育的结果,也是下一阶段开展教育的依据。如此复杂的学习差异性,对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课堂上关注学生的差异,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因材施教就变得尤为重要。多年来,笔者一直在一所农村乡下小学执教,非常关注三年级学生刚学习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后的几周。在刚开始的第一个月时间里,学生对新环境、新学科的新鲜感及表现欲是最强烈的。所以,在每一个学期,笔者尽力做好以下两点:

1.深入解读教材。这些年,小学信息技术教材不停的发生着变动,信息技术教学也经历了从重视“双基”到“三维目标”再到“核心素养”的转变。因此,教材的变换全新的内容、全新的教学方式都需要教师们进行细致全面地解读。如果教材中出现的教学内容,学生基本都会的知识点时,笔者只适当讲解一下即可,重点放在对教材内容的延伸和拓展上。

如三年级基础模块《操作计算机》这一课,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启动和关闭计算机、了解系统软件、学习鼠标器的操作。在苏州地区,电脑的普及率都已经很广了,农村的家庭基本上也每家每户都有电脑,学生如何开关机和操作鼠标都已经非常熟悉了。因此,在这节课上,对学生已很熟悉的知识点,笔者只是简单讲解一下,而把更多的时间放在让学生了解系统软件和让学生自行总结规范的鼠标器操作术语上,避免学生在以后的课堂中会出现“点一下”“按鼠标”“击一下”这样随便的口头用语。

2.深度了解学生。信息技术课,每周只有一节课,平时的上课模式就是学生来了,开始讲课;下课铃一响,就下课。这样与学生接触的方式,很不利于我们了解学生。因此,教师要尽量多和学生交流,调查了解学生接触计算机的时间、能否熟练操作使用一些软件、上网主要进行什么操作、希望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学到什么等情况,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便捷,通过邮件或QQ等平台,隔空对话。

如,在教授三年级《画图》和五年级《机器人》模块时,在课堂上笔者发现,家中有电脑的、喜欢画画的,或之前学过机器人编程的,学生的接受能力明显要比其他学生要快得多。所以上课伊始,笔者会先进行调查,哪些学生对计算机操作比较熟悉,已经会用画图程序了;哪些学生在外面学习机器人和编程。然后根据调查结果,将学生合理的进行分组,以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的需求。对于第一层次的学生,因为他们的基础较好,课本上的知识点只需要适当讲解就能很好地掌握,教师更多的应该把时间放在创新型的练习上,或培养他们当“小老师”,去帮助其他层次的学生;对于第二层次的学生,教师要进行教学内容的充分分析,循序渐进,由浅入深。而对于第三层次的学生,则应该把重点放在基本知识的掌握上,对于这一类学生不能操之过急,也不能面面俱到。

教育的最高定位在于“适合”,“适合”每位学生,就是最好的教育。不同学生有着不同的学情,他们学历不同,学习背景不同,认知水平不同,因此,种种“不同”,所适应的教材显然是“不尽相同”的。分层选用教材,其出发点和归结点,就是否弃齐步走的“理想”,而是让每位学生更“适合”学习。

二、弹性使用教材:发现学习的生长点

何谓“生长点”?布鲁姆曾经说过,对教学影响最大的是学生已有的知识。在课堂上,如果能把握学生的学习生长点,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弹性使用教材,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学中,教师们应该怎么做呢?

1.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教师的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从而延伸、拓展,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让知识深深扎根于学生的脑海之中。

如,在四年级《初识“WPS文字”》这一课的教学中,因为这一课是文字处理单元的起始课,之前学生就已接触过“记事本”这一简单的文字输入软件,因此在课堂导入中,笔者利用Flash给学生形象的编了一个“孙悟空”学电脑的动画,通过创设有趣的情境,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在“记事本”这一软件的基础上,逐步迁移到WPS文字的教学中,从而开展具体的文字处理内容的教学。

2.基于学生的学习实践。要把握好学生的生长点,还需要教师心中有学生,并正确把握学生的认知水平,对教材进行重组,引导学生学会联系和迁移,“不断爬坡”,让学生的知识掌握更加扎实,能力得到充分锻炼。

如,在指法练习中,如果教师只是单纯地让学生跟着电脑中的某些软件练习,久而久之势必会让学生感到指法练习的枯燥,长期这样训练,学生对指法必定会失去兴趣。那怎样才能让学生感受到打字也有乐趣呢?通过多年的实践,笔者觉得课前让学生进行“词语接龙”游戏起到了较好的效果。笔者事先用asp程序制作了一个词语接龙的游戏的平台,课前五分钟,笔者先公布一个词语,比如“学生”,然后通过首尾接龙竞赛的形式,在规定的时间内看谁接得又多又对。通过这样互动的游戏,学生在头脑风暴中忘了打字的枯燥,不知不觉提高了输入的速度,又增长了知识。

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根据学生的课堂时间,对教材内容进行重组,或提高、或降低难易度,或进行教材的增删……弹性使用教材,发现学生学习生长点,不断提高课堂效率,让课堂更生动,更富魅力。

三、适度扩展教材:捕捉学习的兴奋点

在教学中,教师应意识到,教材不再是一成不变的,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知识范本。教学是一个由师生以教材为依据,共同建构知识的过程。如何科学合理的设计教学,这就需要教师精心设计、认真思考,合理组织新颖丰富的呈现形式、生动活泼的练习设计。

1.全盘考虑,剔除“拿来主义”。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发现信息技术教材中的有些内容已经落伍了,有些内容操作过程中蕴含了方法,有些工具使用蕴含了技能,所以教师非常有必要根据学习的难易程度,对教材内容的进行一些变化和调整。

比如,三年级的《画图》单元,在教材上还是Windows XP的画图程序,但人们现在用的电脑早就是Win7或Win10系统,两者在操作界面上有很大的区别。教师是否要把新的画图程序降低为老版本的画图程序,再按部就班的进行教学呢?梳理了这一单元的知识结构后,不难发现,两个软件除了显示方式不一样之外,实现功能都一样,甚至高版本的画图程序还增加了一些功能。因此,教师在上课的时候,要能灵活的运用教材,要教会学生学会知识的迁移,软件都有共性的地方,只要我们掌握了操作的方法,就能灵活的运用。同时,还要告诉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又蕴含了方法,比如在画图程序中复制的图形,能否粘贴到其他软件中。

2.全程跟踪,消除“本本主义”。如何运用好教材中的“探究屋”和“实践园”的问题,也是值得一线教师去思考的。

教师要合理梳理这些题目的难易程度,给学生提供思考的空间,要引导学生积极进行思考,让他们主动获取知识。比如,有的课实践园中的题目较多,有的题目也会重复,如果当堂课上都让学生完成,势必很难,这时教师应充分考虑到各题目的难易程度,同一类型的可以让学生只做一个,而把时间都花在解决不同类型的题目上。

任何事情,顺势而为是省时省力的最好做法。许多信息技术内容,学生特别感兴趣,产生求知欲,事实上这是教育的最佳点,老祖宗留下的教育经典《学记》上说的教育“之法”,明确提示:不陵节而施之谓孙,意思是说在适当的时机进行教育,就叫及时。很显然,当学生有需要,适度延展教育内容,便是及时之举,适时之举。

教材的二度开发,是一项长久而细致的工程,需要把握教学规律,把握学情,不断研究,不断突破自我,这是一种有深度的教学研究。通过上述教学实践探索,笔者欣喜地发现,课堂教学不是简单的教教材,而是需要“用好教材”。教师是教材教学的执行者,更是开发者,需要对教材甄选,补充与删减,需要把内容秩序调整,如,前置与后置等等。而种种“开发”,有一个根本性的前提,那就是永远不可疏忽的“八个字”:适合学生,合乎规律。

参考文献:

[1]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纲要(2017年修订)

[2]陈从银.教材开发要做到“合身”与“美观”[J].江苏教育,2013(06).

[3]孙敏.小学信息技术教材“二次开发”的研究——以小学信息技术“基础教材”为例[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4.

[4]李兆燕.用好教材,讓学生“有感而发”[J].人民教育,2018(01).

猜你喜欢

二度
浅析智慧班主任的“二度”成长修炼
王思聪“二度”被限消,“限消令”之下的大佬众生相
图说·“梅”开二度
舞蹈表演艺术二度创作分析
二度澳洲行(通韵)
沪指二度回升 逢高宜减仓
剪辑
老年人生与二度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