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来华留学生中国传统文化课程教学模式与创新

2020-12-14朱清馨

文教资料 2020年24期
关键词:来华留学生中国传统文化课程教学

朱清馨

摘   要: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推进与发展,越来越多的留学生选择来中国学习汉语和专业知识,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课程教学,要注重留学生的课前自主预习与反馈、课堂串联复习与输出、课中要点的讲授与理解、课后作业的布置与体验,并综合利用问题启发式教学、情景导入式教学、小组讨论等方法。教师备课时,要注重细节的思考和素材的选择。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来华留学生   课程教学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人民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为适应社会发展所积累的经验,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反映了中国人民在社会发展进程中的文明进步和技术进步,饱含了中国人民对于宇宙万物的探索,彰显了中国人民的哲学思维和精神力量。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来华留学生来中国学习,不仅学习汉语而且学习各种专业知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体验,有助于培养他们对中国的情感和关系。同时作为中国通向世界的桥梁和传话筒,对来华留学生开设中国传统文化类课程及开展相关中国传统文化体验活动,能够让来华留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加深对中国历史的了解、对中国发展的知晓及对中国人民智慧的领悟。同时,中国传统文化课程也可以作为来华留学生汉语学习的辅助,既增强他们学习汉语的愿望,又辅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汉语知识,在理解的同时更加容易记住汉语词汇和文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中国传统文化课程的熏陶和影响下,来华留学生对汉语及专业知识的学习有更多的热情和探索的欲望,同时开阔眼界,将所学汉语知识及时和自然地运用在日常生活中,加强汉语知识的运用,将汉语学习和传统文化理解相结合。

一、课堂教学环节

1.课前自主预习与反馈

课前预习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如果学生不做任何准备便进入课堂学习,无论如何都是被动的。我们经常说仪式感、暖场和预热,其实在平时教学中也是同样的道理,课前任务的布置就是启动仪式。不仅能够让学生在灵活的时间里自主研习课程内容,而且能极大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主角意识,不再仅仅把自己定位为接受知识传播的被动接受者,带着好奇心在可以掌握的时间里选择多元的方式了解未知课题,既发挥了主观能动性又充实了课余时间。既然布置了任务就必须有反馈,课前演讲是非常必要、非常有趣也是非常锻炼学生学习能力和综合能力的方式。学生在接受新知识之前,通过自己探究获得了部分知识,然后在课堂上有机会将自己获得的知识,通过信息化手段及语言表达出来,既是一种交流互动,又是对自己知识的输出。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更能够在师生间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产生新知与启迪。尤其是中国传统文化课,对于来华留学生来说,是全新的陌生的领域,甚至可能与自己成长以来接受的文化大相径庭,相比语言学习相对单调和枯燥的节奏内容,中国传统文化课程的课前探索充满趣味和丰富性。

2.课堂串联复习与输出

课堂复习也是课程教学的重要部分。学习知识并不是最终的目的,学习目的是将所学所知应用于实践,推进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即所谓的学以致用。然而知识的识记和遗忘遵循科学发展规律,没有一劳永逸,更不存在仅凭一两次课堂学习就能够记住并理解,所以合理、巧妙、深入地复习和重复能够对知识进行深加工并真正融入学生的脑海中,完成输入与输出的结合。尤其是中国传统文化课程,涉及的内容丰富、范围较广,相比汉语课而言,中国传统文化课程不仅涉及生词及全新的概念等,还涉及思想与文化的理解,如果是英文授課的中国传统文化课程,那么授课教师英语词汇的选择与表达在一定意义上决定了留学生对于课程内容的理解,如果是汉语授课的中国传统文化课程,那么留学生汉语水平决定了他们在多大程度上能够抓住课程内容的重点与内涵。回顾与复习,并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每一次都在前一次学习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的叠加和再理解,结合科学记忆规律,达到对知识的最大吸收。那么,如何复习才能在不耽误主体课程学习的基础上提高效率呢?对授课教师提出了一定的要求。授课教师需要在叠加的基础上寻找学习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环环相扣、循循善诱地让学生在提示下通过回忆主动产出,依赖于上节课学习是否是学生自主学习的结果。如果是学生自己探索或者在启发教学下自主度参与较高的探索,那么由于兴趣的推动,复习效果会增强。

3.课中讲授要点与理解

如果说课前预习反馈和课堂串联复习是一节课的仪式感和预热的话,那么课中知识点的传授与讲解便是重中之重,也是一节课的核心环节。从选择知识点到分解知识点,从知识点的加工到素材的选择,从知识点呈现方式到教学方法的筛选,从对学生接受程度的预估到拓展知识的累积等,是任课教师知识储备和综合能力的集中体现。对于来华留学生的中国传统文化课程而言,少而精、有趣兼实用的内容无疑是最佳选择。因为受汉语水平限制,用尽可能简洁又明确的文字表达出文化主题的内涵,能够在激发留学生足够兴趣的基础上添加实践内容,让留学生加深主客观印象,并且主动吸收。再者,中国传统文化课程的知识点选择,也可以尽量与来华留学生本国的文化相似或相近,这样留学生会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亲近感并且更容易理解。留学生能够通过对比更深层次地思考文化差异。同时,本着与汉语结合学习的目的,中国传统文化课中合理安排汉语词汇和语句,既能够让留学生更加彻底地记住文化主题又有机会顺其自然地学习汉语词汇,对汉语学习进行补充。

4.后布置作业与体验

相比课中教师的讲授学习,课前预习和质量高的课后作业都是学生自主探索的最佳机会。学生经过带着好奇心探索的课前预习,带着了解愿望的课堂学习,课后作业是深加工,是巩固,同时是输出。课后作业首先是基于课堂内容,对当堂课课程内容的回顾,同时是发现问题的时机,因为课后作业没有教师的帮助和指导,是学生灵活应用课堂知识的时候。对于来华留学生而言,中国传统文化课程的课后作业形式丰富多彩,设计空间广大,留学生的兴趣也较浓厚。对于语言类的文化主题,例如古代诗歌、中国戏曲内容等,可以给留学生布置录音或者视频作业,以贴合文化主题本体的方式最大限度地获得真实的体验。如果是手工类的文化主题,例如中国结、剪纸、刺绣等,可以让留学生课后继续实践课堂上未完成的作品,或者课后进行更多图案的创作和尝试。如果是与日常生活联系比较密切的文化主题,例如太极拳、中国饮食文化、中国菜、中国茶等,就可以在平时的校园学习环境中或者留学生的教室宿舍等场所,融入相关内容,例如把太极拳编成太极操每天练习,举办中国美食的烹饪比赛等,提供中国茶的品尝,等等,让中国传统文化逐渐在来华留学生的生活中生根发芽,融入日常生活中。

二、教学方法的运用

1.问题启发式教学

未知会让一个人产生恐惧,同时产生兴趣,人类正是在一个又一个未知的探索中进步的,社会也是在一层又一层的创新和尝试中不断发展更新的。比起直接将知识传达给学生,用问题引发他们思考是一种简洁但是有效的教学方法。问题的导出可以采取多种方式,例如观看视频,教师列举生活中的常见问题,给出具体的情景案例,给学生设置“障碍”,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等。问题的选择并不是随机的、无规律的或者无意义的,问题是导入课堂知识点的桥梁,必须精准而饱满,如果不够精准,学生容易模棱两可、理解偏差,如果不够饱满,学生可能会有为难情绪,提不起兴趣。对于来华留学生而言,问题的选择还要注意语言的用词和表达,确保学生理解正确及有能力利用擅长的语言回答。除此之外,如果设置多个问题,那么问题的设计要循循善诱、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就像台阶一样,逐级递进,最后平稳地进入课堂的主题部分。

2.情景导入式教学

如果说启发法是一种简洁而快速有效的导入方式的話,情景案例的方式则看起来略显复杂但是会生动许多。情景的选择可以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搜集灵感和素材,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既容易让学生理解又能够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因为学以致用是学习的最终目的。当然,需要教师平时增进对学生的了解,平日里保持与学生的互动,融入学生的世界里。尤其对于来华留学生的文化背景、成长环境、教育程度和个人能力之间的差异,实施因材施教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如果能够站在来华留学生的角度,融入他们的文化背景选择合适的情景案例,则可以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增强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探索欲望。除了案例的情景导入法外,还可以提前给学生布置任务,用反客为主的方式,让学生带着任务观察生活,在真实的生活中发现问题、整理问题,在课前完成情景设置,然后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同教师一起解决问题。

3.小组讨论教学法

小组讨论的教学方式可以发挥集体的智慧,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沟通能力,在课堂的中间或结尾加入小组讨论的环节,既可以缓解学生长期专注听课带来的疲劳感,又可以让学生从聆听的角色转换为主动思考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角色,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和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来华留学生而言,不同的文化背景、国情特点及成长环境带来的智慧冲击,通过小组合作加强文化融合。就小组合作这种教学方式而言,是对学生本节课学习效果的测试,小组讨论的主题往往是对本节课程内容的升华,任务内容通常是学生在吸收本节课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情感陶冶和价值观思考,中国传统文化课程不同于汉语课程和专业课程,除了需要留学生掌握关于课程主题的基本知识点之外,更重要的是培养留学生知华、友华、爱华的情感价值观。这个环节不仅可以让学生对知识点进行再吸收,而且是一个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如果是同一语种的留学生组成小组,则可以用母语进行交流讨论,避免语言障碍带来的交流思考限制。

三、教师备课环节

1.课堂展示素材的筛选

在来华留学生中国传统文化课程教学中,应尽量避免大篇幅的文字信息,无论是汉语还是英语,首先,大段文字呈现在屏幕上,如果是汉语,对于来华留学生来说是一门陌生的语言,大量生词不仅难以理解,而且会增强为难情绪进而丧失学习兴趣。其次对于文化课,较难对内容进行详实而丰富的描述,视频及实物实景等素材显得尤为重要。选择素材时,首先应该注意它的科学性,避免民间非正式非官方非科学的素材,否则不仅不能够达到教学的效果,反而会误导学生,尤其对于来华留学生的教学而言,还要格外注意思想引导的方向。其次选择画面质量清晰、较为有趣的内容,最好拍摄和制作时间比较近,不会显得老旧和过时,更加符合学生的潮流,也更加容易被学生接受。除此之外,对于来华留学生而言,还可以结合他们国家的文化特点和国情环境,选择相近或者有关联的内容,更容易引起留学生的兴趣。

2.教师课前准备与思考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一节课虽然只有几十分钟的时间,但是若想让一节课从内容到形式,从老师的表现力到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从学生理解的程度与教学效果都达到最佳效果,备课无疑非常重要,它是幕后英雄,是重要的指挥棒。备课不是一蹴而就的,首先应该根据课程内容提前安排好备课时间,紧赶慢赶临时抱佛脚是对课程和学生的不尊重。一节课就像是教师的一个作品,不仅需要创作更需要打磨。对课程内容进行透彻的理解,找出其中的精髓及有趣的部分,因为精髓是灵魂、是核心,是需要让学生牢记于心的地方,有趣可以抓住学生的吸引力,尤其对于来华留学生而言,学习一门陌生的文化,兴趣是至关重要的。然后列出提纲,知识点切不可太多太杂,根据留学生的汉语水平及地区文化和接受能力酌情选择。其次是课堂设计,多种教学方法并用,例如讲授法、问题启发法、情景再现、辩论、小组讨论等。课堂上,展示素材的选择很重要,最好既有趣又容易理解,符合来华留学生的语言水平和理解难度,同时画面精美,具有视听觉的冲击。再次,教师的表达方式、情感附着、讲授词句的选择及面对课堂学生反馈表现的灵活性,总之就是教师的综合知识储备和处理课堂情况的综合能力。

四、结语

我们应该给予中国传统文化课程更多的重视,培养更多的具有较高外语表达水平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优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重留学生的课前自主预习与反馈、课堂串联复习与输出、课中要点的讲授与理解、课后作业的布置与体验;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问题启发式教学、情景导入式教学、小组讨论等方法并用;教师在备课时要注重细节的思考和素材的选择。总之,不应忽视中国传统文化课程在来华留学生培养过程中的重要性,要注重课堂实效,让来华留学生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中国精神传递到自己的国家,让中国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

参考文献:

[1]王田田.来华留学生趋同化管理模式研究——以Z大学为例[D].天津:天津工业大学,2016.

[2]衣红连,郝海,郭晓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留学生教育中的重要意义及实施策略[J].教育现代化,2018(20):300-301.

[3]李栋楠.弘扬中国传统文化[J].网友世界·云教育,2014(16):58.

猜你喜欢

来华留学生中国传统文化课程教学
从《百鸟朝凤》看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
会计专业课程教学国际化的探索性研究
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