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师典范陶端予

2020-12-14雒晓

理论与创新 2020年19期
关键词:陕甘宁边区边区小学教师

雒晓

近代以来,不少仁人志士投身于教育事业,希望通过教育变革、开启民智的方式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振兴。辛亥革命后,教育救國思潮影响着一大批知识分子,在他们心中,小学教员在教育救国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陕甘宁边区这块被封锁的“文化荒漠”的土地上发展教育,要有庞大的师资队伍。抗战初期,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始终重视普及文化教育的工作,同时,万余名知识青年涌入延安,加入到了小学教师队伍中,给陕甘宁边区带来了重大变化。

我为大家讲述的是一位为边区教育做出巨大贡献的小学教员,她就是陶端予。陶端予是浙江绍兴人,自幼生长在大城市,后奔赴延安,到抗日军政大学和中国女子大学学习。1944 年,她受中共中央民众运动工作委员会委派,到杨家湾创办民办公助小学,自此,陶端予在杨家湾开始教育实践活动。

在抗战背景下,小学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为抗战服务,因此,陶端予始终坚持为抗战服务的原则,在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上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灵活多变。

在课堂教学中,陶端予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将学生分为各个小组。针对年龄较小、识字不多或基本不识字的学生,陶端予从学生的名字教起,以及村长、乡长、区长的名字,逐步扩展到整个村、整个边区、甚至整个中国的名称,牲畜、瓜菜农作物名称和度量衡单位等等,以及一些手边杂字。陶端予就是从这些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文字教起,握着学生的手一笔一划地练习,让学生们逐渐摆脱了文盲的困扰。

陶端予还创新性地开设了多种教学方式。根据乡村群众文化程度普遍偏低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应用文教学,主要包括简单的借收条、路条,以及货物买卖的相关发票等;常识教学的教学形式不拘泥于传统的课堂教学,还主要包括应用文教学和农事教学;农事教学是陶端予根据农事的开展情况来进行的,主要以长句、歌词的形式向学生教授;思想教学是陶端予进行抗战教育的主要内容。很多学生认为进了学校就与农村没有关系了,因此拒绝帮助家庭生产,也不参加家庭其他劳动;还有的学生本性顽劣,到处调皮捣蛋,连家长也没有办法管教。她对学生不打不骂,而是讲道理,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思想上的错误。经过思想教学,学生们深刻认识到生产的重要性,从而积极投身家庭生产和劳动中。

陶端予深入村干部、家长、妇女中,了解群众对办学、教学、教师的要求和意见。她充当校工,自己担水、做饭,又做群众的医生、护士、接生婆,担任乡义务助理员。在为群众服务的过程中,学会了农业常识,做家务活,学会了乡政管理知识,学会了陕北话。陶端予自编乡土教材教学生,效果很好。她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年龄及智力情况进行分组,采用复式教学方法授课。此外,她还将许多授课内容编为易懂易记的儿歌,教给学生。由于陶端予教授有方,该校的学生学习进步很快,成绩很快得到了边区政府的肯定。

陶端予虽只是边区一个乡村的小学教师,担任教师的时间也不长,但是她的小学教师形象,是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许多优秀小学教师的缩影。正如1944年边区文教大会上,教育组的报告中所说:陶端予“能为群众埋头苦干,与群众亲密结合,并有卓异创造才能。”1945年刘少奇曾在讲话中指出:“小陶的精神和方法是值得大家学习的。”

陶端予在杨家湾小学的教育实践活动和思想成为边区上千个小学教师的典范,使陕甘宁边区的教育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促进了边区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为抗战作出了重要贡献。在此期间的许多历史经验与教训,对当代中国的教育事业仍然具有参考价值。

猜你喜欢

陕甘宁边区边区小学教师
重庆科学城南开景阳小学教师作品
张家港市鹿苑小学教师作品
句容市行香中心小学教师作品
刘辉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过载栈
从陕甘宁边区到解放前甘肃老区的扶贫工作回顾
抗战时期边区人民调解制度研究
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在陕甘宁边区的宣传斗争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私营商业发展的政策动因及启示
闽粤赣边区革命历史纪念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