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咏史诗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试论

2020-12-14李玉其胡满华

读写算 2020年33期
关键词:有效运用高中

李玉其 胡满华

摘 要近年来,传统文化复兴的热潮越来越激烈,尤其是古诗词这一类传统文化文本越来越引起教师的重视。而咏史诗是古诗词中一种独特的类型,作者往往通过对一定历史现象的回顾来表达对社会和历史的深度思考。学生阅读咏史诗一方面能够拓展自己的文学和历史常识,开阔自己的认知视野,另一方面能够对作品中的场景进行体会,提升自己的想象力;其次能够对作品中的思想情感进行感悟,提升自己的思辨能力;同时还能够借鉴作品中的习作手法提升自己的作文能力。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有效运用咏史诗是非常重要的。

关键词咏史诗;高中;有效运用

中图分类号:G71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33-0103-02

在目前的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对于文本不能进行有效拓展,造成学生学习视野狭窄,阅读兴趣匮乏;另一方面,学生缺乏独立思考问题的机会,想象力不够丰富,思维能力不够深刻;同时,学生对于相关的写作技巧缺乏足够的锻炼,写作能力难以得到有效提升。而咏史诗中有着丰富的历史常识、深刻的思想情感以及高超的写作技巧。学生深度阅读咏史诗,能够有效解决自己在知识面、思维能力、写作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下面,笔者就具体谈一谈咏史诗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方法。

一、知识拓展,开阔学习视野

高中阶段学生的课业负担比较沉重,受到考试的影响,学生只能将大部分的时间用来学习教材中的考点,在语文上也只是一遍遍练习高考题型所对应的课本知识,而对于很多的课外知识不能进行深入地学习,难以拓宽自己的认知视野,全面理解所学内容。因此,教师可以对咏史诗中的历史文化常识进行拓展讲解。因为咏史诗是从古流传至今,咏史诗中蕴含着优秀古老的知识和值得传颂的精神,通过在语文教学中对咏史诗的学习,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内容的丰富性和有趣性,提升学生的知识素养,并且学习到各种优秀的精神和品质。

例如,在学习《马嵬》时,教师可以对诗歌中的相关知识进行广泛拓展,开阔学生的视野。诗歌通过对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故事进行回顾,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深沉思考。在阅读时,对于“此日六军同驻马”一句,教师可以引申马嵬之变以及唐玄宗和杨贵妃从最初相识到最终分别的故事对学生进行讲解。学生能够了解到唐玄宗一开始对杨贵妃十分宠爱,后来安史之乱爆发后在大臣的强迫下不得不杀死杨贵妃。从而能够体会到“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等诗句中对唐玄宗表达的戏谑、叹息的情感。通过这样的知识拓展,学生能够从咏史诗中感受到丰富的知识性,借助历史文化常识从多角度对文本形成全面理解。

二、情景体验,激发想象乐趣

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具有任务多、时间紧的特点。学生长期投入在各种知识点的背诵和题目的作答中,一直为了高考而学习和巩固各种书本知识,总是面对各种古板无趣的书本知识,缺乏足够的放松时间,日复一日将会很容易产生疲倦,对语文失去学习的兴趣,没有了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慢慢出现怠惰的学习语文的心理。而咏史诗中有着丰富的历史画面感,并且咏史诗的创作背后都有着各种历史故事,通过这些历史故事和作者的经历表达出诗文的主题,传颂着各种精神和对后人的警戒。学生们可以通过对诗歌内容进行自由的想象,摆脱单纯的文字理解的枯燥感觉,感受到想象力带来的语文学习的乐趣,以免对枯燥乏味的语文学习产生厌倦感。

例如,在学习《念奴娇·赤壁怀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发挥想象来对诗歌进行生动感受。作品是苏轼在长江边上回顾三国赤壁之战所作。教师可以让学生抓住“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和“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等句子想象长江上壮美的风景和赤壁之战的壮阔场面。学生在自由想象中可以感受到长江岸边乱石林立,像要刺破天空,惊人的巨浪拍击着江岸,激起的浪花好似千万堆白雪等优美壮丽的场面以及战船被大火熊熊燃烧,曹操慌忙逃离的历史场景。在这样的想象过程中,学生能够以动态的思维运转对诗歌进行生动的理解,感受语文文本丰富的画面感,激发学习的动力。

三、哲理感悟,提高思辨能力

咏史诗具有借古讽今的特点。学生阅读咏史诗,通过对咏史诗中的历史故事和历史上的衰败的深刻了解和学习,学生自然能够感受到作者站在独特的角度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从而影响到自己的思想,感悟作者对社会的思考态度,学习诗人的思辨能力,体会其中对历史的思考,联系到当今社会。从而深刻感悟到哲理,提升自己的思辨能力。因此,在咏史诗的教学中,教師要将思辨性培养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广泛联系现实生活从多种角度进行深刻感悟,促进自身思维能力和思辨能力的提高,在语文学习中发挥出积极的作用。

例如,在学习《咏怀古迹》(其三)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多种角度进行思考,深刻挖掘作者的思想情感。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体会作者对王昭君所表达的情感。学生能够通过“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等诗句体会到作者对王昭君远嫁塞外,难以还乡的同情。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作者为什么要选择以王昭君为写作题材?”学生能够发现王昭君当时因为汉朝国力较弱而选择以和亲来换取和平。而作者所处的时代由于安史之乱的爆发国力也已经十分衰弱,借助王昭君远嫁的凄凉来表达对国家衰落的感慨。通过这样的分析,学生能够从深刻的角度深入探究作品内涵,提升自己的思辨能力。

四、读写结合,学习写作技巧

议论文写作是高中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技能,在高考中,议论文的考察占据大部分的分数,但是在教学上学生对于相关的议论文写作技巧缺乏足够的学习。议论文写作能力难以得到有效提升。而咏史诗中作者借助历史事实来阐明一定的观点和道理。学生可以借鉴作品中的一些写作方法,提高自己运用素材和阐述观点的能力,提高议论文的写作质量。

例如,在学习《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作品中学习相关的写作技巧。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文中运用的孙仲谋、元嘉北伐两个事例的作用。学生能够知道孙仲谋是少年英雄,建立了伟大的功业。而元嘉北伐由于统治者的盲目冒进造成了巨大的失败。因此作者采用了正面论证和反面论证两种方法,对应该如何打仗和治理国家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又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文中“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一句的独到之处。学生能够发现作者在议论中善于运用典故来进行论证。同时以反问的修辞来增强说理的气势。通过这样的阅读,学生能够广泛挖掘咏史诗中的议论技巧,增强在议论文写作中运用素材和表达观点的能力。

综上所述,咏史诗中有着丰富的教学要素,能够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对咏史诗中的历史文化常识进行拓展讲解,扩充学生的知识素养;可以让学生对诗歌内容进行自由的想象,感受语文学习的乐趣;可以引导学生广泛联系现实体会作品中的思想情感,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可以引导学生从诗歌中学习相关的写作技巧,提高议论文写作的能力。通过多种教学方式的结合,学生能够借助咏史诗广泛探究、深入思考,全面提升自己的知识素养和思维能力写作能力,感受语文学习的丰富乐趣,提高自身的语文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张肖侠.清风明月常作伴知识审美两相通--高中生古典诗歌鉴赏能力培养的有效性研究[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2016(007):36-37,38.

[2]沈平.以情促读读中促悟——以《咏怀古迹(其三)》教学为例[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7(011):47-49.

[3]沈曉萌.高中语文咏史诗教学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2.

猜你喜欢

有效运用高中
小学体育教学中游戏的有效运用
消毒供应中心护理教学中PBL的有效运用探析
探究兴趣教学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情境教学法在语文课堂中的有效运用
高中文言文实词教学研究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政治课中的分层导学探讨
理顺高中政治课堂问题教学流程研究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