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程氏针灸

2020-12-14

旅游 2020年9期
关键词:针法大夫针灸

针灸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从古籍记载“砭石”的运用,伏羲氏“尝百草而制九针”,到经络、腧穴理论和诊疗体系的形成,经历了数千年。程氏针灸的“三才针法”便是根据元代的“三才法”进行了改进和简化,三才针法是程氏针灸的技术基础,非常具有代表性。程氏针灸作为北京市唯一非遗项目针灸专科保护单位,将“缘理辨证、据证立法、依法定方、明性配穴、循章施术”五大环节融汇统一,强调经络辨证、穴性理论,形成了以“天人地”三才针法为技法特点。现任代表性传承人程凯(程莘农院士长孙),建立了北京大诚中医针灸医院,并依托其成功申报北京区级及市级非遗项目,成立“程莘农名家研究室”,开展系统保护工作。

初到程氏针灸(北京大诚中医针灸医院)的门诊大厅,正当欣赏伫立在入口处的扁鹊铜像时,迎面走来一位温文尔雅的高个儿男士,便觉这位先生有几分扁鹊的气质,走近便知是程氏针灸第四代传承人程凯(以下简称程大夫)。得知程大夫上午在身着严密防护服的情况下诊疗了近30名患者,且没有吃午饭便赶过来接受本刊记者的采访,很是感动。简短介绍后,便和程大夫聊起了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程氏针灸来。

谈起对针灸魅力的感受,程大夫觉得针灸不但是一门技术,它还是一门艺术,是一件艺术品。“当我每扎一针的时候,就会有一种愉悦感。所以说,如果当你觉得是一种愉悦状态的时候,它就最容易能做成艺术品。”

的确,针灸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的体现。在问到程氏针灸是如何把这门传统中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做成活态时,程大夫强调,“所谓非物质文化遗产,它就是以人、活的人的存续状态作为传承过程。”程氏针灸更加注重让“活的人”、让医生传承程氏针灸,而不只是局限在博物馆中。这样一来,程氏针灸的学术体系、学术思想会慢慢地成为人们认可的东西,这样才会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我也是这么做的,确实有效,我再传给别人,就是活体”,所以程氏针灸更注重对人才的培养。“我们不会单纯地录制很多东西或写很多的书。当你看到一本书,你不会重现出来,而是需要研究很长时间,然后才可能重现出来。”程大夫如是说。

随后,程大夫便侃侃讲起了程氏针灸百年的传承历史。

百年程氏  针灸传扬

江苏淮安,古称山阳、淮阴,人文荟萃,明清两朝仅山阳一县就有进士200余人。医家更呈现名医云集、世代延续的局面,据不完全统计,历代名医约有230多人,医学著作80余部,尤其是以清代著名中医温病学家、乾隆御医吴鞠通创立的“三焦为纲,深究辨证论治”思想为代表,形成颇有影响的山阳医派。后涌现出刘金方、李厚坤、韩达哉、陆慕寒、应金台、汪小川等诸多医家,医界有“南孟河、北山阳”之说,为程氏医派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程家祖籍安徽歙县,后祖上迁至江苏淮阴,世代业儒。程家10代出27名秀才,是书香门第的旺族。程莘农的高祖程师点、曾祖程大镛,均系一代名儒;其叔祖程振六是当地名举人,他将程家所居水渡口寓所的巷子易名为“集贤巷”;其父,程氏针灸创始人程震黌(字序生1870年-1947年)为清末最后一次科举的秀才,是当地有名的私塾先生,门人弟子很多,当时淮阴大多的士绅名流多出自其门下。其与吴鞠通后人同居于淮阴城东10里以内,受吴氏族人影响尤喜读医书,与当地医道儒界名人陆慕韩、汪小川等交往甚密,并深受影响,精研歧黄之术。明清瘟疫流行,故弃儒向医,乃朝儒夕医,除私塾教授中医中药外,还时常用针刺艾灸、刮痧拔罐、偏方验方等服务乡邻,被半途尊为“先生郞中”。此后将中医针灸列为家学传承,以家族谋生繁衍。其子程莘农(1921年-2015年)继承祖训,受父启蒙,16岁拜淮阴名医陆廷琦为师。19岁挂牌行医,1948年获中华民国考试院颁发的医师证书。这一时期,为程氏学术思想形成和发展奠定了中医理论基础。上世纪70年代,程莘农作为国家八五科技攀登计划“经络的研究”的首席科学家从事经络实质性研究工作,其涉及医、教、研和国际教育,使学术思想和技法特色逐渐完善,自成体系,形成“理法方穴术”五大环节相统一,强调经络辨证、穴性理论和三才针法的程氏针灸学术内核,总结形成了针对疼痛、失眠、消渴、月经病、鼻炎、中风、儿童弱视等几十种优势病种的特色诊疗体系,保留和发扬了传统针灸的精髓,是现代针灸不可多得的一个重要分支。

延续五代  传承足印

一般非遗的传承比较注重师徒、家族传承,但程氏针灸有六大传承方式,包括师徒传承、家族传承、院校传承、工作传承、培训班传承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程氏针灸延续了五代传承人,其中程莘农为代表性传承人,后其嫡孙程凯继任代表性传承人,以程莘农学术思想为代表的程氏针灸具有清晰的传承脉络和悠久的传承历史、完整的学术体系和良好的临床效果。2009年,以第三代继承人程莘农长子程红锋、传承博士后杨金生以及嫡孙第四代继承人程凯为主,总结程莘农学术思想、技法特征,梳理六大传承体系和脉络,依托北京大诚中医针灸医院,向北京市海淀区申请成为非遗保护项目,同年申请成为北京市非遗保护项目,次年被列入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010年至今,以程凯为主,逐渐建立第五代传承队伍。

同时,程氏针灸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传承保护模式,即依托国内外七个临床传承基地,开展规范化医疗实践,以程氏针灸一系列特色技法服务大众,有序开展师带徒传承培养;依托已建立的国医大师程莘农院士传承工作室和程莘农名家研究室,收集历史资料,整理建档,开展学术研究,以出版著作、发表论文等方式进行总结呈现;依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继续教育项目、国内外临床传承基地和五个合作培训基地,开展系列培训课程,学员涉及国内二十余个省以及海外,如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多個国家。另外,程氏针灸还通过电视、广播、网络新媒体等渠道开展科普宣传。

国医程莘农 大医精诚

程莘农,原名希伊。程莘农是“麒麟贵子”,其父五十得子,是程氏针灸第二代传承人。6岁启蒙涉入杏林,即开始接受文化教育,由父亲亲自讲授《四书》《五经》等,并在父亲要求下开始悬腕端肘习练书法。10岁时,父亲守“愿为良医”的训言,且认为医能济事活人,亲自教读《医学三字经》《药性赋》《汤头歌诀》《脉诀》《内经》《难经》《本草纲目》《本经疏证》等中医典籍,并给他取名“希伊”,希望他能像伊尹一样“不为良相,便为良医”。根据这个名字,一位王姓世伯给他取了号“莘农”,取意“有莘之野”。

程莘农在16岁时拜淮阴当地最有名的医生陆慕韩为师。陆老原已关山门,念程门是名儒之后,便破例收下未成年的程莘农。不料想,这名徒儿刚叫几声师父,便能将《黄帝内经》背得滚瓜烂熟,又写一手好书法,两眼灵秀,出语不凡,陆老连连称奇:“怪哉乎!孺子可教!未来将知道徒名而未知师名者,此小儿也!”程莘农在陆家学医期间,白天随师出诊,晚上攻读医典,陆老对他倾囊而教,尽传其技。在陆老的精心栽培下,程莘农打下了扎实的中医临证基本功,同时还继承了陆氏治疗内科、妇科温病的丰富经验。从此,程莘农变成了程家第一位艺承家学师门,医文同源小才子。

程莘农19岁即挂牌应诊,悬壶济世。1939年老师谢世后,沿袭恩师医途,遵循医训,悬壶于淮阴东长街程家门前。解放初期,程莘农在淮阴城北一带行医已颇有名气,即独立挂牌应诊,名曰程氏中医堂,每日应诊者常有二三十人,当时人均称其为“小程先生”,于是水渡口程家便又多一帧“程氏医室”的匾牌。程莘农随师临证三年半,临证学其师习性,“富贵不跌价,贫贱不轻视”,临证时尽量做到一切以病人健康为重。友人因此送了一块“陆慕韩亲授程莘农先生医道”的牌匾,端端正正挂于程宅的堂屋。

意外转行,专攻针灸。程莘农过去以用药为主,因而对针灸疗效如何并不十分清楚,后随孙晏如老师临证见针灸疗效甚高,有的甚至超过中西药品,遂急请益于孙老。孙老称程莘农通中医医道,处方用穴的穴性与用药的药理一样,并不困难。因此,程莘农坚定了转攻针灸的信念。在攻读十四经的361个腧穴时,经穴记忆必须循经不能错乱,由于岁数较大,记忆力较差,读经穴歌时记忆仍感困难,于是程莘农将经穴歌变为京剧唱腔,京剧清唱不久就记熟、记全了。南京的冬天是非常寒冷的,为了切身感受点穴,程莘农仍脱光衣服,让李春熙老师在他身上操作。同时他还受到了孙晏如老师的亲身教诲,吸收了孙老师的诸多临床经验。他仅通过半年的学习便由学生转为老师,担任针灸学科教研组组长,成为了他由“用药”到“用穴”的转折点。这次意外转行,使中医界少了一位开药方的大夫,却使针灸界多了一位学术泰斗,并为后人留下一段学习针灸腧穴的佳话。

程莘农一生治学勤奋且严谨。他勤于学习和思考,善追根溯源,发古解难。他认为每遇不懂或不明白的知识,必能从书中找寻到满意的答案,所以经常告诫后学必准备《辞海》《辞源》等书籍,遇到不甚明了的知识,一定要勤查。程莘农在上世纪50年代便开始中医针灸的文献研究工作,数十年如一日,勤于临证,钻研古籍,主张实践与理论并重,工作或学习中遇到难题,每向经典寻求答案。他对《内经》《难经》等中医典籍研究颇深,撰写出《难经语译》(初稿)、《难经概述》等文章,提出了许多学术思想、观点、方法。诸如关于经络脏腑作为核心理论的思想、六阴经有原论、八脉交会穴统管心、脑、督脉辨证关系论等,并据之创立了在临床上所特有的“一窍开百窍法”“通调四关法”“八穴镇痛法”“改进三才法”“指实腕虚运针法”等针法,这些在学术上都独树一帜。

针里走乾坤  程氏精髓

程氏针灸学术思想和临床技法具有鲜明特色,即经络辨证、穴性理论和三才针法。其强调要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贯彻理、法、方、穴、术的统一,即“缘理辨证、据证立法、依法定方、明性配穴、循章施术”,五者统一,方能事半功倍,游刃有余。

所谓缘理辨证,理,即理论基础,其中经络理论是中医、针灸理论基础的核心内容。缘理辨证、據证立法,准确辨证是取得疗效的前提。尤重视经络辨证,可以总结出病变表现时的一般规律,实现以病归经,以经知脏,准确诊断。据证立法,即辨证益精,立法益明,治疗益专,坚持守法治疗,不宜轻易变更。据经络之变化立针灸治法,或针或灸,或补或泻,或药石分用或针药结合,一切均以经络辨证为基础和准则。谓之,依法定方,就是在处方选穴上,针灸临床取穴的多少亦应以证为凭,循经选穴,以精为准,以适为度,以效为信。在取穴多少上,当以大、小、缓、急、奇、偶、复为原则。所谓的明性配穴,是程氏针灸认为药穴同源,临床处方配穴时,常常将药性比穴性,将用穴比用药。认为中医方剂的君、臣、佐、使配伍原则,于针灸处方配穴中同样适用。最后,循章施术,是程氏针灸认为方便操作和快速熟练的进针方法,是成功的关键。

程氏针灸总结出了一种易学、易教、病人痛苦小的毫针刺法,即程氏“三才针法”。持针讲究指实腕虚;进针讲究三才,即结合病情、体质、穴位解剖等因素分浅、中、深三层操作;行针讲究快速震颤,得气为要;补泻讲究飞旋,动作连贯,一气呵成。气随人意,使针达病所,气血和调,正胜邪去。三才针法包括了:指实腕虚持针法,即悬指、悬腕、悬肘、提腕力要虚,持针时手指用力,灵活施针;三才进针法,即飞针进针1分或2分,再调整天人地的层次,进针无痛、针身不弯、行针自如;震颤催气法,就是手不离针,施以快速震颤手法,针体可直立,亦可顺经或逆经以明补泻,或催气速达病所;最后是飞旋补泻法,即得气后,如需进一步施以补泻手法,则手指在离开针柄的一瞬间,施以飞旋动作。

程氏针灸特色技法

程氏三才针法,是程氏针灸的技术基础,在此基础上,程氏针灸的传人,根据自己的个人兴趣不同,在程莘农指导下,分别在不同领域,使程氏针灸的诊疗技术得到了拓展,充实了程氏针灸的学术内涵。

程莘农的学生王宏才博士结合糖尿病的基本病机规律和现代医学研究成果,形成了以程氏针灸为主,调气、调阴(血)、调神三结合,辅以药物、仪器综合治疗,全面防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程氏消渴三调法”。

以程莘农“一窍开百窍开”法为基础,其子程红锋和其孙程凯潜心研究总结而成“程氏养血润明法”,治疗成人干眼症、视疲劳、早期白内障、青光眼以及高度近视、视神经萎缩、视网膜色素变性、黄斑变性、外伤性视力下降等难治性眼病。在“四关调神针法”的基础上,程红锋和程凯另辟蹊径,以心神出入之门户——四关穴为基础,以程氏耳穴组方的协同刺激为特色,总结形成了针对失眠患者的“四关调神法”,共收调神安神之效。另外,他们以无痛梅花针为主,叩刺远离眼周的经验特效穴,再配合个性化体质调养穴位,形成了程氏强体增视法,既对青少年近视、儿童弱视及各类儿童常见疾病的预防、康复有良好效果,同时还有安全地促进生长发育、提高智力、改善睡眠、增进食欲、提升免疫力的综合效果。在妇科“三阴交调经治法”的基础上,程大夫结合女性月经周期阴血亏虚、阴极阳生、阳气渐盛和肝郁血瘀的规律性特点,研究总结出了针对女性内分泌失调的“程氏四步调经法”。

在程莘农“治痛八要”的基础上,结合颈肩腰腿痛的病症特点,程莘农学术传承人杨金生教授研究总结而成“程氏五技祛痛法”,疏通经络、缓解疼痛、改善症状、提高功能,综合起效。在临床过程中,程氏针灸总结出了多种针灸技法,如腹腔减压术、腹部交感神经节刺激术,耳迷走神经刺激术、枕下弓松解术、胃下垂提托术、颈肩调形术、外耳道通窍术等。

体验疗法  养生妙招

当提到针灸治病的时候,大多数人都会觉得一针扎下去會很疼。出于好奇,我便“战战兢兢”地体验了一番程氏针灸的厉害。开始之前,程大夫见我有些紧张,便很平静地告诉我:“扎下去可能会有酸胀酸麻的感觉,有些难受。但这样的感觉才会更有效果,疼是可以避免的,酸胀酸麻是必要的,这才能叫得气。扎针后酸感要4个小时才能消失。”由于我通常会晕针,扎前很紧张,程大夫便安慰道:“不要紧张,不会晕的,你看这地方,外关,一、二、三,就扎进去了。疼吗?”在我还处在紧张的晕针情绪中不能自拔时,小小的银针早已进入左臂,扎进左臂的瞬间毫无感觉。随后,程大夫说“如果不想左臂酸胀,那么我就不给捻针了,如果捻的话,就会有酸胀的感觉,如果治疗疾病的时候,是需要捻的。”接着,我便请程大夫尝试用治疗的方法对我进行“捻针”,其娴熟的手法使得我瞬间就感觉一股热气儿从手臂涌向肩膀,虽不疼,但能明显感觉到气顺着手臂向上走,在我还没有回过神儿来的时候,程大夫轻轻的一个捻针小动作,我就感觉酸胀感倾泻而下。程大夫讲:“因为中医讲补和泻,顺着经脉进针就是补,逆着经脉进针就是泻。比如手太阴肺经,从肩部下来到手指,如果要补,就要顺着手臂经脉由上而下捻;如果要用泻法,就要把针力倒过来,向上捻。患者通常有酸胀感觉的方向就是走的中医经脉。”

经历这次亲身体验,我感受到了中医的神奇,更加心领神会了中医养生的大智慧,当我们在忙碌纷繁工作生活环境中出现了亚健康状态,或因旅行的劳累,生活不规律,导致健康出问题,我们到底应该怎样做,如何养生呢?程大夫认为,养生习惯应该因人而异,要保持一种生命节律。“我经常会跟病人说,你得了病要想好,就需要休养,这其实养的是一种生命节律。我们身体有很多种节律,如果你的节律是规律的,那你就不会出问题;如果你的节律发生了变化,那就一定会出问题。所以,一个人的生活习惯如果很好,他可能就容易养成一种节律。一旦已经养成了一个节律,打破这种节律,那就会很痛苦。就像今天上午我的一个病人抽烟,原来一天抽一盒半,我和他说这个年龄抽烟会有问题,还是把烟戒掉吧,后来他戒到一天抽4或5根,和我说太痛苦了,我就告诉他先保持这个节律,调整3-6个月以后,我们再来讨论这个问题。”所以,无论是平时生活还是在旅行途中,养生其实养的是一种生命节律,欲速则不达。

中医针灸作为一种古老医术,至今仍在临床广泛应用。采访完程大夫,亲身感受到了程氏针灸的博大精深。相信程氏针灸的非遗保护与传承工作会使更多针灸医生投身于针灸事业,也将使更多的患者受益于程氏针灸的临床经验,祛除病痛,实现中医药造福人类。

猜你喜欢

针法大夫针灸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董氏奇穴动气针法治疗下肢骨折内固定术后肿胀的疗效观察
揿针穴位埋针法在胸腰椎骨折术后患者便秘中的干预价值
手指飞舞 编出玲珑花边
针灸
进步太快
花生大夫
湘绣针法的英译方法探析
花生大夫
间接性失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