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鸡娃”还是“佛系”

2020-12-14黄静

动漫界·幼教365(小班) 2020年12期
关键词:鸡娃佛系漫长

黄静

2020这特殊的一年即将过去,这一年似乎过得比往年更紧张一些,让人觉得既漫长又短暂。漫长的是疫情肆虐,孩子们迟迟不得入园,被困家中的小神兽们无法无天得让很多家长头疼;短暂的是疫情得以控制,孩子们的上半学期已然度过四分之三,入园的孩子们各种表现让不少家长又时刻牵挂。面对这些问题,你抱有什么樣的态度呢?是焦虑还是淡定?

说到这个话题,不禁想起家长圈里的热词:“鸡娃”和“佛系”,这是两个完全对立的词。“鸡娃式育儿”就是焦虑满满,没有一个坚定的教育观,跟着身边各种育儿观点左右摇摆,也没有系统的教育计划,今天跟着邻居报一个画画班,明天跟着同事报一个拼音班,把孩子的时间塞得满满当当,给孩子过高不切实际的期待。“佛系育儿”则是无法忍受“鸡娃”一派那种虎妈狼爸的风格,只想给孩子一个轻松快乐的童年。他们建立新的教养观,用更加尊重、平等的方式与孩子沟通。但是,他们不知道如何往前更进一步,也不知道怎样在放养中适时地给予孩子恰当的支持,激发孩子的潜能。因此“鸡娃”的后果可能导致家长累孩子也累,最终也不一定会达到自己理想的预期;“佛系”也可能会产生一些问题,孩子虽然会有一个轻松愉快的童年,但可能无法适应上学以后的生活。

那么,“鸡娃”还是“佛系”?这两者之间有没有可能融合在一起,或者说能否在两者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让孩子可以自主愉快地进行学习和生活呢?这是我们作为父母,在家庭教育中需要去探索的。法国人文主义思想家蒙田在《随笔集》中写道:“教育,并不是填满一个花瓶,而是点燃一团火焰。”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也说过类似的话:“儿童不是需要我们填满的花瓶,而是能够喷涌的泉口。”可见,教育提倡的是自主、自律、自我,而非填塞、硬加、不切实际。

猜你喜欢

鸡娃佛系漫长
漫长的“旅行”
“鸡娃”神话和1900位中产家长
“鸡娃”教育:一场面向学生的残酷“内卷”
法系妈&佛系爸
别把孩子变成“鸡娃”
制造鸡娃
“佛系”掩盖了什么?
春天的告别
佛系
佛系青年(双语加油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