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想象策略的自我建构
2020-12-14施萍一
施萍一
【关键词】语文教学;儿童想象;活动体验;故事创作
唯有想象,可以使人收放自如、思接千载。许多科学家坦言,自己是受到“科幻小说之父”儒勒·凡尔纳的启迪,最终走上科学探索之路的。想象力已然成为人类未来学习和工作的新的关键力。儿童正是凭借丰富的想象实现自我与外部世界的联系和互动,儿童想象意味着一种巨大的发展潜力。儿童想象力的培养和建构,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也是统编教材中语文要素贯穿始终的主线之一。
一、儿童想象的意涵
1. 儿童想象是一种学习天赋。
先验想象论者认为,想象是一种内在于每个儿童头脑中的与生俱来的先天潜能。儿童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会自觉或不自觉地调动自己原有的情感和想象,将旧的知识分化扩展成新的知识,进行再现、甚至是创造。儿童成长与教育过程的展开是通过把“世界转化为图像”并“内化为想象世界”来完成的,儿童想象是一种儿童特有的思维方式,是一种学习天赋。
2. 儿童想象是一种整体知觉。
脑科学最新研究表明,印在脑中的对外部世界的图像,不仅限于从那些与视觉相关的知觉获得,也包括那些由声音、气味、触觉等引起的神经元感受。由此,参与图像加工的想象也不仅是视觉化建构的结果,而且是一种整体知觉。这种整体知觉是儿童基于个人经验、文化体验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精神内在图像的自我建构。
3. 儿童想象是学习的关键。
杜威把想象力融入教育学之中,并将其视为儿童生活的媒介以及学习的关键。教材中的选文是作者借助想象创作的結晶。而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对文字的领悟也是运用想象而展开的。想象是儿童理解作品内容、感受课文意境的关键,也是当下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
基于以上思考,对儿童想象力的培养应超越单纯的能力培养,上升为想象策略的自我建构,即儿童在想象思维训练过程中能够自我发现、自主探究、自觉反思,最终全面而系统地提升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二、儿童想象策略的层次分析
1. 引发儿童对想象的沉浸体验。
统编教材中年级语文要素提出“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感受想象的神奇”“感受神话中神奇的想象”。两条线索贯穿三种语文要素。一条是文体线索,从童话想象到神话想象,表明童话、神话等故事类文体是儿童想象力培养与建构的重点学材。另一条是内涵线索,从丰富的想象到想象的神奇,表明儿童想象的感受从丰富到神奇,是一个由面至点聚焦的过程。两条线索外在循序渐进,内在交织融合。因此,要借助教材引发儿童对想象有沉浸式的感受。
2. 借助单元要素建构想象策略。
统编教材各单元语文要素不仅渗透着“想象”,还揭示了“想象”的具体策略。各册单元要素相关内容有“想象画面”“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等。从以上要素中捕捉关键词,可以梳理出不同的想象策略,进一步解读教材中“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可以提炼出更多细化的方法要领(见图1)。
3. 促使儿童运用想象策略。
儿童对想象策略的运用可分为理解运用和表达运用两个方面。一方面,要促使儿童通过理解运用想象策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第三学段关于“想象”的课程目标是以“展开想象”为主线,且要分别细化落实“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领悟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等学习目标。可见,课文语言的理解运用,离不开想象的参与,不断地运用想象揣摩语言,能够更好地促进儿童想象力的发展。另一方面,要促使儿童通过表达运用想象策略。统编教材以“想象”为主题编排单元学材:三下第五单元是特殊习作单元,以“奇妙的想象”为习作主题,要求“发挥想象写故事,创造自己的想象世界”;六上第一单元,习作主题为“变形记”,提示学生运用想象把重点部分“写开来”。教材的编排,与课标“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是一致的。通过表达运用想象策略,不仅要与理解中建构的想象策略产生关联,巩固学习经验和图式,更要触发儿童想象,使想象进阶为高一级的创造性想象。
三、儿童想象策略自我建构的方式
1. 通过体验活动驱动儿童想象。
语文的体验学习强调学习者亲身介入言语实践活动,以言语实践为基础和载体,对儿童想象策略的建构有以下驱动作用:一是以活动性驱动直觉、幻想、想象等体验发生。二是以自主性驱动儿童在学习过程中对想象产生的内在感受。三是以生成性驱动儿童亲历活动过程获得表象经验积累。四是以综合性驱动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器的相互联系,形成学习复合体。五是以开放性驱动各种资源整合,使想象成为开放的、生动有趣的、充满活力的学习活动。
语文体验活动驱动儿童想象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是课前活动,激发兴趣阶段。课前活动应采取多种手段创设情境,设置想象铺垫,召唤阅读主体(儿童)对文本产生阅读期待。当儿童被召唤,被邀请,在想象中“切己体验”,文本中抽象的文字符号便立即有了生命意义,文字中所隐藏的情感因素及丰满的形象也会在儿童的期待中一一复苏。二是参与言语活动,想象体验阶段。通过情境对话,儿童自主进行模拟、互动、应答、联想等一系列活动就是想象体验。设计探索性问题,让儿童通过想象发现语言的陌生感、新鲜感,对重要的语句之间的联系不断记起、修改和重新建构,完成对阅读内容新的体验和认知。三是评价检测活动,强化反馈阶段。外在语言能否逐层深入到内在文化意蕴和精神意蕴,学生语言的运用能否从外在语言表达逐步深入到内在语言领悟并达到内在想象思维与外在表达相结合,通过以上两个层面对想象体验进行评价检测。通过强化反馈促进学生对语言的理解与运用由浅入深,由外而内,在具体可感的活动体验中,使想象力“落地生根”。
想象体验活动设计的出发点应始终遵循儿童的经验和需要,因而要注意人称和视角的变化。想象体验源自儿童自身,因而在引导儿童与作品中的形象进行对话时,不妨多尝试改为第二人称,让学生与作品产生共鸣。另外,儿童只有在阅读中看到自己,体验到相似的生活,作品才会真正变得立体与丰满,因而在引导儿童揣摩作品中的情感时,不妨多尝试让学生把文中的“他”转变成“我”,让学生的情感在迁移中成为作品的一部分。
2. 通过主题情境驱动儿童想象。
在学校阅览室设计别开生面的童话长廊、童话故事主题墙及童话故事主题区,配以阅读区、展示窗、表演台,创设驱动儿童想象策略自我建构的主题情境。主题情境主要通过以下三种方式驱动儿童想象策略的自我建构。一是童话精神。主题墙开启童话世界,主题区构成U型童话长廊,让儿童遨游在奇妙的童话想象世界:沐浴安徒生童话的伟大光辉,结识郑渊洁童话中的皮皮鲁和鲁西西、舒克和贝塔,感受哈利·波特的魔幻……在童话主题区让儿童与更多的童话形象进行对话与交流。童话长廊为儿童提供了生动的主题情境,驱动儿童从有限的物理空间进入无限的想象空间,在童话精神的引领下,实现想象策略的自我建构。二是典型表象。童话长廊以多种形式呈现着经典童话中的人物形象、经典情节等典型表象。如以连环画的形式呈现安徒生的《海的女儿》《坚定的锡兵》《皇帝的新装》《拇指姑娘》《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6部童话,漫步在童话主题区,儿童会有一种置身童话世界的感觉;以精选故事片段配以插圖的形式呈现《爱丽丝漫游奇境记》《小王子》中的精彩内容;以典型物型的形式呈现《彼得·潘》中的“永无岛”,《哈利·波特》中的“霍格沃茨魔法学校”“9?站台”“魔法棒”“金球”“老魔杖”“隐形衣”“复活石”“飞天扫帚”等。典型表象对儿童想象的驱动力量十分强大,即使离开语言情境,想象仍会存在,并能触发儿童将典型表象重新组合,借助想象对故事情节进行自编自创。三是童话表演。儿童可以在童话长廊U型底端的表演台开展童话表演活动,模拟喜欢的童话人物,表演精彩的童话情节,欢度属于自己的童话节。
3. 通过故事创作驱动儿童想象。
统编教材提出了“编童话”“续编故事”“写科幻故事”等要求。儿童文学作家洪汛涛认为,童话是一种以幻想、夸张、拟人为表现特征的儿童文学样式。故事创作是儿童想象策略自我建构的一种有效的驱动手段。故事创作可以从以下两个视角切入。
其一,从“如果你是读者”的视角,自主发现故事创作的“意义空白点”。在接受美学代表人物之一沃尔夫冈·伊瑟尔看来,文本中的“空白”是一种寻求连接缺失的无言邀请。一方面,“空白”激发读者进行想象、填充,使之“具体化”为具有逻辑性的意义;另一方面,这些“空白”又服从于作品的完成部分,使作品实现意义的建构。文言文版《精卫填海》全篇共35字,语言极为简洁。“如果你是读者,你还想从故事中读到什么?”很容易就能引发儿童的阅读期待:“少女为什么会一个人去东海?”“精卫鸟的样子是怎样的?”“西山是座怎样的山?”“精卫是如何用自己的喙去西山衔木石的?”……孩子们的阅读期待与故事中隐含的“空白”对接,通过想象进行沟通,读者与语言之间的深层交流即刻发生。
其二,从“如果你是作者”的视角,自主重构故事创作的典型表象。引导儿童在作者署名位置郑重地写下自己的名字,深化儿童故事创作的责任感,这是故事创作的第一步。第二步是要帮助儿童建构故事的典型表象。《精卫填海》中精卫鸟的典型表象包括实体和文化两个层面。实体的典型表象即精卫鸟的外在形象,可以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行“形状像乌鸦,头上有花纹,白色的嘴,红色的脚”的外形描摹。文化的典型表象即具备内在精神的精卫鸟。基于学生对故事原型的深入体会,组织多种形式的想象体验情境活动:第一人称想象体验,让儿童化身故事中的精卫鸟,强化共情感受;扮演故事中的人物进行情境对话,置身故事情节,推动情节起伏发展;想象在故事中加入其他人物形象,丰富故事情节,增加故事的立体感。在读者和作者的双重视域之下,儿童的思维、想象、创造进入一个自由、开放、流动的空间。儿童结合对故事原型的品读,运用想象,重构了融合“怨禽、志鸟、誓鸟”多重精神意蕴的精卫鸟形象。通过故事创作的方式记录和传承故事,这也许正是远古神话得以绵延流传的文化力量。
总之,想象本身具有联想、再生、复现、建构和创造的能力。对于儿童来说,一旦有引发的触点,丰富的想象与故事创作就会在弹指之间伴随而生。儿童想象策略的自我建构就是要捕捉这一刹那灵感诞生的儿童智慧,去锻造想象——人类生命成长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