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青年观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020-12-14卞风燕

文教资料 2020年24期
关键词:價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

卞风燕

摘   要: 青年是国家富强、民族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者。习近平立足于中国青年现状和青年工作实际,形成了适应时代发展的关于青年成长和发展的新理念、新观点、新思想,指引者青年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顺利完成社会化,丰富和发展了青年教育思想及工作实践。从青年社会化的视角,探析习近平青年观的具体内涵,对于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论内涵、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实践,都具有很高的价值。

关键词: 习近平青年观   社会化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價值

社会化通过与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取得社会生活的资格,由自然人转变为社会人[1](76-286)。青年时期是个体完成社会化的重要阶段,通过“更高级更复杂的教化与内化机制,学习成人生活的基本经验,接受社会倡导的价值观念,形成适应社会的积极人格,掌握服务社会的知识技能,从而最终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角色”[2](9)。高校是青年学生完成个体社会化的重要场所,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和引导,青年学生掌握必要的科学文化知识和生活技能,形成社会认可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实现个体与社会和互动,完成角色的社会化。习近平关于青年思想和青年工作的论述,有力推动了大学生社会化进程,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了指导方向和实践路径。

一、习近平青年观基本内涵的社会化解读

1.青年的成才观和角色社会化

角色社会化是根据社会对角色的规定,使个体的行为符合社会角色期望,正确履行角色义务。习近平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3]并多次明确中国青年应该具备的社会角色,就是要“树立远大理想、热爱伟大祖国、担当时代责任、勇于砥砺奋斗、练就过硬本领、锤炼品德修为”[4],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人,既是对当代青年应承担的社会角色的期盼,又涵盖了青年发展应具备的各方面素质。

青年社会化理论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是研究如何通过教育和引导,使青年学生成长为符合社会期待的社会成员。如何完成青年学生的社会化?习近平指出一是要确立远大的志向,他勉励青年人“立志是一切开始的前提,青年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5]的号召,“将小我融入大我,才有海一样的胸怀,山一样的崇高”[6],当代青年大学生应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梦作为远大志向,并以此作为指引奋斗和前进的动力。二是要掌握科学理论。科学理论是学生成长成才的基础,也是青年人明辨是非的标尺和依据。习近平强调要狠抓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深化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历史必然性和科学真理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认识,教育他们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世界、分析世界,真正搞懂面临的时代课题,深刻把握世界发展走向,认清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7]。三要坚持党的领导。“广大青年要坚定不移跟着中国共产党走,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8]。只有紧跟党的步伐,保持坚定的政治定力,才能够理性判断纷繁复杂的国际局势,才能解决在社会化过程中遇到的角色失调等问题,在成长过程中不断朝着社会认同的规范和角色方向发展,挑起国家和民族赋予的期望和重担。

2.青年的价值观和政治社会化

青年政治社会化主要是通过对青年开展社会主导价值观教育及政治活动等,帮助青年达成政治文化认同、形成政治意识,并转化为政治自觉。其中,价值观教育是青年政治社会化的重要内容之一。“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系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7]。青年处在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含的丰富内容,正是引导青年学生树立符合社会主导价值及行为模式的基本遵循。习近平的“扣子理论”明确青年政治社会化的目标不仅要成为热爱祖国、热爱党,具备一定政意识和政治心理的人,更要成为具备远大理想信念、无私奉献精神,坚定政治方向的优秀分子。因此,习近平关于青年价值观的论述具体包括爱国主义精神、理想信念教育和道德品质的培育。

爱国主义精神。“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次,最持久的情感,是一个人的立德之源、立功之本”[7],也是实现青年政治化的基础和根基。“学校是立德树人的地方。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首先要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6]。习近平强调要在学生中必须要“厚植爱国主义情怀”[9],只有让“爱国"这两个字眼在青年学生心中扎根,并成为奋斗和拼搏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才能深刻理解坚持党的领导,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要性,才能将内心的遵循转化为实际行动,承担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

理想信念教育。理想信念是青年成长中的“精神之钙”,“没有理想信念,就会导致精神上‘缺钙。中国梦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也是青年一代应该牢固树立的远大理想”[10]。习近平明确了“中国梦”是青年人应具备的远大理想,“只有坚定理想信念,才能选择一条正确的人生道路。否则,环境再好照样会走错路”[11]。他还提出了“革命理想高于天”[12]的论述,指出了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的重要性,为当代青年坚定理想信念提供了价值判断,激励着青年朝着既定的目标努力奋斗。

道德品质的培育。习近平强调:“青年是引风气之先的社会力量。一个民族的文明素养很大程度上体现在青年一代的道德水准和精神风貌上。”[10]对个体发展来说,强调要“立德修身”。他说,青年人就是一块玉,“要时常用真善美来雕琢自己,不断培养高洁的操行和纯朴的情感,努力使自己成为高尚的人”[5]。广大青年要培植和锤炼道德品性,要务实、求真、明德,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中充分汲取营养,才能将报效祖国、服务人民成为内心坚定的遵循及远大的目标。

3.青年教育观和知识能力的社会化

个体要融入社会必然会受到社会行为规范和准则的约束,要适应社会必须进行学习、内化及实践,这就是个体社会角色获得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知识能力的社会化是基础,个体通过教育,掌握必要的知识技能、思想观念和行为规范,才能够适应社会并积极作用于社会。习近平明确青年要把学习作为第一要义,在学习中重视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勇于创新创业,在广阔的天地中实现人生价值。

学习是第一要务。习近平十分重视青年学生的学习,他在与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时强调:“人才有高下,知物由学。广大青年要自觉加强学习,不断增强本领。”[13]号召青年学生要励志勤学,“把学习作为首要任务,作为一种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10]。他强调“知识是树立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基础”[7],人只有在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技能的过程中,才能实现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的社会化,打牢人生和事业的基础,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

实践出真知。人的本质是形成于人的实践活动中的,只有在生产实践中,通过不同社会角色的扮演,才能构建不同的社会关系及个体独特的本质。这就要求广大青年“既多读有字之书,又多读无字之书,注重学习人生经验和社会知识”[13]。“社会是个大课堂。青年要成长为国家栋梁之材,既要读万卷书,又要行万里路。许多学生正是在这样的社会实践和社会活动中树立了对人民的感情、对社会的责任、对国家的忠诚”[9]。习近平正是在梁家河多年劳动实践中才找到了符合其发展的道路。只有躬身实践,知行合一,个人所学的科学理论知识才可能转化为真本领、实能力,要求广大青年必须在实践中加强磨炼、锤炼能力。

创新创业促发展。在青年社会化中,社会需要把青年培养成为具有独立人格和创新精神的人。创新发展推进青年社会化的动力和源泉。习近平在考察中国政法大学时对青年学子提出“要充分发挥青年的创造精神,勇于开拓实践,勇于探索真理。养成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让创新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让创业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5]。他还勉励广大青年“一定要勇于创新创造”“敢为人先、勇做时代先锋,要有继承前人又不断超越的勇气”,有“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意志”和“探索真知、求真务实的态度”[10]。通过创新创业,广大青年才能不断增强服务人民、服务社会、服务国家的本领,才能承担起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

二、习近平青年观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价值

习近平青年观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本指导,结合中国国情及青年的成长特点所形成系统的科学理论体系,对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

1.科学揭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及价值取向

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通过教育及引导,满足人的不同需求,达成人的自我价值的实现。习近平青年观是在对青年发展、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的,科学地揭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及价值取向。习近平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把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教育的目标指向,这也是高校思想政治的教育本质及价值取向。“高校必须引导学生筑就理想信念、掌握丰富知识、锤炼高尚品格,打下成长成才的基础”[14]。强调高校要始终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紧密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等目标和要求,切实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校要在科学文化、思想品德、劳动技能等传授和教育过程中,全过程贯穿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达到高校育人的目的。

2.为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涵提供了崭新的研究视角

“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15](4)。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内涵应建立在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和大学生时代特点之上,并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完善。习近平的青年观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基本理论,并结合青年成长的特点、发展规律,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内容、方法和路径等方面进行了探索,构建了符合我国国情及时代发展特点的现代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体系。他提出高校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的思想,指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与时俱进,紧跟时代的步伐,让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真正起到引领作用,这些阐述和观点为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涵提供了崭新研究视角,开拓了思政育人的新格局。

三、习近平青年观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价值

习近平青年观对培养和造就符合角色期待的合格社会成员,解决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具体问题,以及青年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角色失调等新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实践价值。

1.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坚持社会主義办学方向,实现高等教育目标的主要渠道。“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14],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大会上,提出高校必须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开展教育工作,指出高校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明确了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人才培养中所承担的重任。高校必须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质量,将培养符合社会期待的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同时,习近平从青年的理想信念、爱国主义、道德品质修养等方面,深刻阐述了新时期青年工作的理论发展和实践问题,引导青年学生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这成为指导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行动纲领和根本遵循,进一步推动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2.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提供了行动指南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主要通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具备适应社会能力并符合社会需求的社会角色。大学生由于自身特点及环境的影响,导致在社会化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新现象,产生一些新问题。思想政治教育通过不同的载体,运用不同的方式实现大学生与社会的双向互动,引导和帮助他们解决社会化过程中遇到的角色失调等问题,培养他们社会适应的能力,完成个体社会化。习近平强调青年必须具备“勤学、修德、明辨、笃实”的基本素质,高校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引导青年;注重学生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和理想信念的培育,通过中国传统文化教育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规范学生的行为准则;通过教育教学、校园文化、实践活动等,实现学校与社会的双向互动,在互动中实现青年学生的成长成才。这些论述为大学生角色社会化指明了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社会化提供了行动指南,开创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3.增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感性效果与理性效果、隐形效果与显性效果、近期效果与远期效果的综合评价”[16](16)。它是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施情况和程度的效果评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如何充分发挥实效性,将教育内化为学生自觉的行为?习近平提出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14]。指出学校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律,以德育培养为重,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传承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全员化、全方位、全过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育人体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些教育思想和理念,贴近当代青年学生的特点,为有效化解他们的思想困惑提供了方式方法,完善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增加了创新力度。同时,教育工作者要将思想政治工作融入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各个环节中,培养学生的政治素养、道德品质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高校只有在实践中遵循习近平青年观具体内容和方式方法,才能满足青年学生的个性化和多样化需求,才能增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对高校培育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实现“中国梦”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参考文献:

[1]邹海燕,柳礼泉,张君.社会心理学[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3,07.

[2]沈杰.青年社会学的基本理论视角[J].北京青年研究,2014(3).

[3]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18(01).

[4]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9-5-1(02).

[5]习近平.在考察中国政法大学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7-5-4(01).

[6]习近平.在京津冀三省市考察并主持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9-01-19(02).

[7]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5-03(02).

[8]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7-02(02).

[9]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12-09(01).

[10]习近平.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5-05(2).

[11]习近平.我是黄土地的儿子[J].西部大开发,2012(9).

[12]习近平.关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几个问题[J].求是,2019(7).

[13]習近平.在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4-30(02).

[14]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16-12-09(01).

[15]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原理: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16]何桂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内涵及影响因素[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16).

本文系河海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资助《习近平青年观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践价值——基于社会化的视角》(课题编号:2018B50714)、《专业硕士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创新研究——以水利工程为例》(课题编号:2018B36914)、《行业特色高校社会捐赠多元化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编号:2019B51914)。

猜你喜欢

價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
丁紹儀《聽秋聲館詞話》的文體特點和價值
略論劉光第《衷聖齋文集》鈔本的文獻價值
牵手校外,坚持少先队社会化
品牌价值
行政权社会化之生成动因阐释
初探价值观提升内驱力
微博文化与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碰撞与融合
高校学生体育组织社会化及路径分析
公共文化服务亟须推进社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