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荣县水、旱地小麦产量形成的原因分析
2020-12-14张淑容
张淑容
摘 要:测定万荣县水、旱地小麦冬前农艺性状、0~40 cm土壤含水量、产量等,通过各因素的变化分析这两种小麦产量不同的原因,为当地小麦种植提供理论依据。本试验于2019—2020年在万荣县各镇村进行,结果表明:水地小麦冬前平均基本苗较多、株高较高,提高了冬前0~10 cm、10~20 cm土壤含水量,进而促进水地小麦穗数的形成;旱地小麦单株分蘖和次生根较多,且提高了冬前20~30 cm、30~40 cm土壤含水量,进而促进小麦根系发展;水地小麦穗粒数和千粒重较低,产量为363.6 kg/667 m2,旱地小麦穗数和穗粒数较低,产量为204.1 kg/667 m2,且两种类型小麦的产投比都不高,经济效益不太好。通过调查分析可知,由于降雨分布不均匀和冰雹天气,导致无效分蘖较多和千粒重降低,使得当地水、旱地小麦产量都不高。
关键词:水地小麦;旱地小麦;农艺性状;土壤含水量;产量;经济效益
文章编号:1004-7026(2020)20-0115-02 中国图书分类号:S512.1 文献标志码:A
小麦是山西省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总面积约53万hm2,其中旱地小麦和水地小麦各占50%左右。两种小麦为山西省的粮食安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2]。山西省小麦种植区主要集中在南部中熟冬麦区的运城市、临汾市和晋城市,播种面积占全省的90%;中部晚熟冬麦区长治市、太原市、晋中市、吕梁市种植面积不足6.67万hm2,仅占全省的10%[3]。万荣县位于运城西北部,小麦种植历史悠久,水、旱地小麦分布差异明显。与运城市其他小麦主产区(闻喜、新绛、永济)相比,万荣县气候干旱,7—9月降雨占全年降雨量的1/2以上,且年际间变化大,产量较低而不稳[4-5]。为了研究万荣县水地、旱地小麦产量形成,在各镇村选取有代表性的水、旱地各5块进行小麦产量形成与农艺性状关系分析试验,分析了产量与其他农艺性状的关系、产量形成的原因,为提高当地产量提供理论依据和建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水地小麦品种为济麦22,旱地小麦品种为晋麦47。
1.2 试验田基本概况
试验于2019—2020年度在万荣县各镇村进行。该区属于半干旱半湿润冬小麦种植区,年平均气温12.3 ℃,年平均降雨量502.7 mm左右,无霜期大约193 d。试验地土层深厚,透水、通气性能良好,土质为中碱性黏壤土,pH为7.5~8.0,0~20 cm土层土壤的有机质为9.17 g/kg,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为34.53 g/kg、20.29 g/kg、98.29 g/kg。
1.3 试验设计
本试验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选择荣河镇中里庄村、里望乡上井村、皇甫乡皇甫村、皇甫乡邻居村、解店镇沟北村5块水地小麦,解店镇太贾村、解店镇沟北村、皇甫乡皇甫村、皇甫乡邻居村、汉薛镇南坡村5块旱地小麦,共10个处理。水地小麦,播前基施氮、磷、钾肥,纯氮为150 kg/hm2,P2O5为150 kg/hm2、K2O为150 kg/hm2,采用平播播种方式,播量12.5 kg,行距22 cm,灌水3次,灌水适期,常规管理;旱地小麦,播前基施氮、磷、钾肥,纯氮为150 kg/hm2,P2O5为150 kg/hm2、K2O 150 kg/hm2,采用探墒沟播播种方式,播量8 kg,行距22 cm,不灌水,常规管理。
1.4 测定项目及方法
1.4.1 土壤含水量的测定
土壤容重:于越冬期选取水地、旱地冬小麦长势均匀的地块,挖一个2 m深的剖面坑,每个土层为10 cm,共4层,采用环刀法从上到下进行取土,测定土壤容重。
土壤含水量:于水地、旱地冬小麥越冬期,用土钻钻取40 cm深土柱样品,每个土层为10 cm,共4层,放入铝盒中,迅速称湿重并记录。然后放入鼓风干燥箱105 ℃烘12 h至恒重,测定土壤干重,并计算土壤含水量。土壤含水量(mm)=土层厚度(cm)×土壤容重(g/cm3)×(湿重-干重)/干重×10。
1.4.2 农艺性状的测定
于越冬期调查水地、旱地冬小麦的基本苗、株高、主茎叶龄、单株分蘖、次生根。
1.4.2 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测定
成熟期采样选取1 m2样段内穗数、每穗平均粒数及千粒重,收获20 m2计算经济产量。
1.5 数据处理
试验采用Microsoft Excel 2003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用SAS 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差异显著性检验用LSD法,显著性水平设定为0.05。
2 结果与分析
2.1 万荣县气温和降雨量情况
2019—2020年降雨主要集中在7—10月,2020年2月出现雪天,5月出现冰雹天气。整个生育期平均气温呈现降低后回升的变化趋势,在7—12月平均气温逐渐降低,1月份平均气温达到最低值(0℃),1—5月平均气温逐渐回升[6-7]。
2.2 万荣县水、旱地小麦冬前农艺性状分析
对万荣县水、旱地小麦冬前农艺性状进行调查分析可知,水地小麦冬前平均基本苗为19.4万株/667 m2,平均株高为14.1 cm,平均主茎叶龄为4.3个/株,单株分蘖和次生根分别为2.0个、4.8个;旱地小麦冬前平均基本苗为16.7万株/667 m2,平均株高为12.6 cm,平均主茎叶龄为4.2个/株,单株分蘖和次生根分别为3.2个、5.9个。可见,水地小麦冬前平均基本苗较多、株高较高,旱地小麦单株分蘖和次生根较多。
2.3 万荣县水、旱地小麦冬前0~40 cm土壤含水量分析
通过测定万荣县水、旱地小麦冬前0~40 cm土壤含水量,得知水地小麦冬前0~10 cm、10~20 cm、20~30 cm、30~40 cm平均土壤含水量分别为10.9%、11.5%、9.8%、12.4%;水地小麦冬前0~10 cm、10~20 cm、20~30 cm、30~40 cm,平均土壤含水量分别为8.4%、11.1%、10.5%、13.5%。可见,水地小麦主要提高了冬前表层0~2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旱地小麦主要提高了冬前20~4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
2.4 万荣县水、旱地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分析
通过测定万荣县水、旱地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可知,水地小麦平均籽粒产量为363.6 kg/667 m2,平均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分别为36.9万/667 m2、29.7个、38.6 g;旱地小麦平均籽粒产量为204.1 kg/667 m2,平均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分别为23.9万/667 m2、27.4个、37.0 g。可见,水地小麦穗粒数和千粒重较低,旱地小麦穗数和穗粒数较低,水、旱地小麦产量水平都有待进一步提高。
2.5 万荣县水、旱地小麦经济效益分析
通过对万荣县水、旱地小麦冬前经济效益进行调查分析可知,水地小麦需要浇水,且种子、化肥、农药、机械投入较高,总收入为843.6元/667 m2,产投比为1.6,经济效益为308.6元/667 m2;旱地小麦所需生产资料、管理与机械费较低,总收入为473.5元/667 m2,产投比为1.0,经济效益为158.5元/667 m2,见表1。可见,水地小麦投入高,收入也高,产投比较高,旱地小麦投入低,收入也低,但总体两种类型小麦,产投比都不高,经济效益不太好[8-9]。
3 结束语
研究结果表明,2019—2020年水地小麦由于冬前0~2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较高,促进小麦植株生长发育,冬前平均基本苗也较多、株高较高;旱地小麦冬前平均单株分蘖数较多,由于冬前20~4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促进小麦根系发育,因此次生根数也较多。
2020年水地小麦平均穗数为553.5 万穗/hm2,平均籽粒产量为5 454.0 kg/hm2;旱地小麦平均穗数为358.5 万穗/hm2,平均籽粒产量为3 061.5 kg/hm2,两种类型小麦的籽粒产量都有待提高。水地小麦穗数较多,但由于5月份出现冰雹天气,导致穗粒数和千粒重降低;旱地小麦由于冬前0~2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较低,导致小麦生长发育不良,群体分蘖较少,穗数和穗粒数降低。水、旱地两种类型小麦产量并不高,因此下一步应该通过改良品种或栽培技术,同时注意协调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以达到高产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張魏斌,孙敏,高志强,等.山西省闻喜县冬小麦水肥管理现状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16,32(24):55-62.
[2]任文斌,谢三刚,王倩,等.山西南部水地小麦区试品系农艺性状比较及通径分析[J].农学学报,2016,6(2):22-26.
[3]刘虎林,刘志玲.山西省小麦生产现状及建议[J].现代农业科技,2016(23):57,59.
[4]温斐斐,孙敏,任爱霞,等.旱地小麦休闲期深翻覆盖对幼苗生长特性的影响及施氮量的调控效应[J].山西农业科学,2012,40(9):950-953,972.
[5]赵红梅,高志强,任爱霞,等.基于旱地小麦“三提前”蓄水保墒技术播种方式的研究[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2(5):395-402.
[6]雷妙妙,孙敏,高志强,等.休闲期深松蓄水适期播种对旱地小麦产量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学,2017,50(15):2904-2915.
[7]薛玲珠,孙敏,高志强,等.深松蓄水增量播种对旱地小麦植株氮素吸收利用、产量及蛋白质含量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学,2017,50(13):2451-2462.
[8]任爱霞,孙敏,王培如,等.深松蓄水和施磷对旱地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学,2017,50(19):3678-3689.
[9]范碧丽.万荣县小麦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J].农民致富之友,2017(18):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