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精准脱贫退出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2020-12-14刘洪斌

山西农经 2020年20期
关键词:退出机制精准脱贫产业扶贫

刘洪斌

摘 要:基于当前脱贫攻坚的成效,分析贫困退出后的工作着力点,提出了完善精准脱贫退出机制的对策建议,多管齐下,实现乡村振兴。

关键词:精准脱贫;退出机制;产业扶贫

文章编号:1004-7026(2020)20-0023-02         中国图书分类号:F323.8        文献标志码:A

党的十九大明确把精准脱贫作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打好的三大攻坚战之一,作出了新部署。按照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各地不断加大帮扶和投入力度,2020年实现贫困县全部摘帽、贫困村销号已经不成问题,但是必须坚持有序化和精准性推进,否则可能造成严重的经济社会发展隐患和一系列矛盾。

1    当前脱贫攻坚的成效

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在脱贫攻坚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贫困人口由改革开放前的7.7亿人,减少到2019年底的551万人,贫困发生率由97.5%降为0.6%。40多年来,我国贫困人口减少7.644 9亿人,年均减贫人口规模近1 900万人,成效显著,举世瞩目[1-2]。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着力顶层设计,提出精准扶贫战略,出台增加百姓收入、改善百姓生活条件的各种举措,脱贫攻坚进入了“快车道”。2020年我国消除绝对贫困指日可待,正稳步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进,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光辉篇章。

2    贫困退出后的工作着力点

绝对贫困人口的退出只是脱贫攻坚中的一个阶段性任务。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断发展,还有大量“相对贫困”人口。减贫是永恒的主题,即使发达国家也不例外。因此,要继续研究和持续推进减贫事业。

2.1    我国现有脱贫标准仍然较低

按照世界银行2017年的极端贫困标准线(每人每天1.9美元),我国现有的扶贫标准还比较低。很多贫困户虽然已经脱贫,但也存在“被脱贫”现象。我国贫困标准更多解决的只是贫困地区、贫困人口面临的“贫”,在解决“困”的方面还有待加强。

2.2    贫困退出的稳定性较差,需要警惕返贫现象

目前的脱贫是在各地贷款性投入、救济性扶持、算账式扶贫的综合施策下实现的,这种脱贫具有很大的脆弱性和不稳定性,有些贫困退出群体极易返贫。四川多山区,自然灾害频发,以种地为主要收入的贫困群体返贫可能性最大。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导致收入下降的情况比较普遍。各地区需要加大对这部分群体的关注,做到脱贫不脱政策、脱贫不脱帮扶、脱贫不脱责任,持续开展帮扶工作。

2.3    关注城乡贫困问题

目前精准脱贫将更多精力放在了农村,对于城乡贫困关注不够,尤其是城市贫困人口。受物价上涨、经济转型升级影响,城市就业人口生活压力加大,贫困人口生活困难较为突出,需要政府加大关注力度,尤其是那些“离乡不立城”的流动群体是关注的重点。

2.4    结合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目前开展的精准脱贫工作,在乡村规划、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方面为下一步开展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基础。乡村振兴战略要与精准脱贫互补,在精准脱贫中体现乡村振兴,在乡村振兴中助推脱贫攻坚。

3    完善精准脱贫退出机制的对策建议

精准脱贫退出关系脱贫攻坚事业全局,关系广大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体切身利益,关系非贫困地区和群体的切身感受,更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科学实施、有序推进,方可实现脱真贫、真脱贫目标。

3.1完善退出程序

精准脱贫要获得贫困群体和非贫困群体认可,程序必须合法合规,既要让贫困群体愿意脱贫,又要让非贫困群体都认可。

3.1.1    民主评议要过得硬

针对农村人口平时外出打工的现实情况,建议脱贫验收放到年末。这样就可以保证更多在外务工人员年末回家参加民主评议,增加非贫困群体的认可度。

3.1.2    脱贫验收要过得硬

目前,脱贫验收总体上获得了贫困户认可,但是也有一些算账式脱贫不被认可。被动式脱贫仍然存在,计划式脱贫非常普遍。要多措并举脱真贫,千方百计真脱贫。

3.1.3    群众满意度要过得硬

精准脱贫,不但要让貧困群众满意,也要让非贫困群体认可。例如中江县集凤镇采取乡级补贴同步享受、环境卫生移风易俗同步评比、产业同步发展、基础设施同步享受“4个同步”方式解决非贫困户的满意度问题,收到了良好效果。

3.2    加大投入保障

我国贫困地区大都面临经济基础薄弱、财政收入有限、自身造血功能不足等现实困境,必须进一步加大投入,方可实现“扶上马、送一程”。

3.2.1    继续加大脱贫投入

整合财政涉农资金,确保基本投入;加强贫困村产业扶持基金、教育扶贫救助基金、卫生扶贫救助基金和扶贫小额信贷分险基金等基金建设,确保底线投入;强化社会扶贫,确保外源投入。通过多种投入方式,实现稳定脱贫。

3.2.2    与乡村振兴战略衔接

我国最大的发展不平衡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最大的不充分是农村发展不充分。打好脱贫攻坚战是解决农村内部差别的重要举措,是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必然选择。既要健全全域一体的城乡规划,更要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坚持一体规划、一体投入、一体实施,促进城乡资源要素双向流动,切实提高人民收入水平。

3.3    扶持产业发展

精准脱贫要想挖掉“穷根”,产业发展是关键。尤其是处于高原及边远山区的广大贫困地区,要么整体搬迁,要么结合当地实际发展特色产业,实现增收。

3.3.1    建立品牌

针对全国各地普遍存在的农产品附加值低、品牌影响力弱的现状,要加大农产品品牌建设力度。尤其是在区域公用品牌建设上,要发挥本地资源优势,实现资源整合,打造区域性大品牌,依托精品带动,实现高附加值。要根据各地优势,找准农村产业发展路径。例如四川多山区适宜发展山地现代农业,追求高品质、高品位,增加附加值,延长产业链,彻底改变过去卖原材料的落后模式。

3.3.2    建好体系

当下农村留守老人、妇女较多,缺乏有效的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和服务体系等组织体系。因此要健全生产服务体系,在保证农产品质量的同时,解决留守人员生产和销售困难的问题。

3.3.3    建强保障

农业生产投入大、收效低,除了成本高之外,还面临着自然环境的影响。尤其是近年来,个别地区农业自然灾害多发,一些农民面对欠收、绝收无能为力。必须加强技术指导,完善政策性保险,引导商业保险进入农业生产领域,为农民提供坚强的后勤保障。

3.3.4    建通渠道

创新增收方式,增加贫困群众收入。中江县实施流转土地收租金、务工就业挣薪金、入股分红获股金、委托经营拿酬金、集体反哺得现金的“五金”联结,促进多渠道增收,补齐了收入短板。

3.4    完善帮扶政策

精准脱贫已经到了最后阶段,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处于深度集中贫困地区的困难群体,有些对于各种帮扶措施已经达到了“油盐不进”的程度,必须依靠政策兜底方可实现脱贫。

3.4.1    完善教育、医疗政策

继续完善教育、医疗政策,切实解决贫困人口的上学难、看病贵问题。要出台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医疗保障政策,重点解决脱贫后如何继续享受政策的问题。

3.4.2    教育引导农村赡养

当前贫困群众中,老人户占到50%以上。有些和儿女生活在一个院子里,有些本是儿女养老,但是由于历史原因(对四川而言,当年汶川地震灾后重建,有些地区以家庭为单位发放补助,导致那段时间集中分户,形成了大批老人户),将养老问题推给了政府,变成了扶贫问题,引发了许多社会矛盾。必须加强引导,借助文明乡风建设,通过尊老爱幼看美德、评选文明孝老星等活动,倡导文明孝老新风尚,营造家庭养老新氛围。必须加强惩戒,对于儿女有车、有房、有固定工作但拒不养老的,建议由政府出面告知儿女工作单位,起到警示作用。

3.4.3    适当提高养老金发放水平

目前,四川省农村基本养老金为每期100元,建议统筹部分涉农资金,适时适当提高养老金发放标准,做到贫困群体“柴米油盐有保障”。

3.5    加强组织领导

精准脱贫要想取得成效,组织领导必不可少,具体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3.5.1    夯实农村基层党组织

以提升组织能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在精准脱贫中的领导作用。精准脱贫要靠国家的统筹谋划,但离不开各村的具体落实。必须选好配强村支书,如中江县集凤镇坭宾寺村村支部书记是著名的丹参种植能手,获得全县“丹参王”称号,带动全村乃至周围村庄种植丹参、白芍等中药材,人均增收达1 000余元。要加强对农村干部的培训力度,让村干部走出去,学习发达地区的先进经验,提升服务发展能力。

3.5.2    协同推進自治、法治、德治建设

精准脱贫离不开乡村治理,要创新治理方式和理念,在实行自治和法治的同时,注重发挥好德治的作用。充分考虑农村公序良俗,坚持法理情相结合的原则,既要遵循依法治国,更要注重以德化人、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共同营造文明乡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参考文献:

[1]新华社.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2017-10-18].http://www.81.cn/      zggcdsjd/2017-10/27/content_7802608.htm.

[2]钟诚.新时代乡村治理体系建设研究[D].长春:长春理工大学,2019.

猜你喜欢

退出机制精准脱贫产业扶贫
云南省贫困县退出机制构建浅析
广西省产业扶贫探析
应建立国际组织“退出机制”(讨论)
光山县实施土地整治项目助推精准脱贫方法研究
践行“产业扶贫”农民增收超10倍
浅析迪庆州精准扶贫情况
“精准脱贫”要注重“三个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