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贫困大学生心理弹性与心理健康关系研究
2020-12-14刘海燕
刘海燕
(长沙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长沙,410217)
心理弹性是指个人面对逆境、创伤、悲剧、威胁或其他重大压力的良好适应过程,即对困难经历的反弹能力。心理弹性的研究源于美国,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Anthony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现已成为国际积极心理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1]国际上对心理弹性的研究经历了心理弹性的确认和保护性因素发现、心理弹性的形成过程和心理弹性的应用三个阶段。国内对心理弹性研究起步较晚,学者主要对留守儿童、聋哑儿童、贫困大学生等弱势群体心理弹性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成果普遍认为,个体心理弹性与心理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对心理健康水平评估具有准确预测的作用。[2]
高职院校的学生大多数来自偏远的农村地区,贫困学生比例较大。受家庭经济状况影响,贫困生在学习和生活等各方面承受着巨大压力,如学费、生活费不足等。这种压力可能会进一步导致他们产生一种敏感自卑的心理,从而影响自身的心理健康。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仍然有许多优秀的贫困大学生在面对经济压力时表现出坚韧的品质,迎难而上,在逆境中成长起来,这种坚韧的品质就是个体的心理弹性。有研究表明,心理弹性干预训练可以有效提高个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减少心理危机发生。[3]因此,本研究将重点探讨高职贫困大学生心理弹性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为下一步在贫困大学生中进行心理弹性干预提供理论依据。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湖南省6所高职院校建档立卡的贫困生为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350份,回收问卷340份,其中有效问卷320份,有效回收率为91.43%。其中,男生95人(29.69%),女生225人(70.31%);大一128人(40.00%),大二129人(40.31%),大三63人(19.69%)。
(二)测量工具
1.心理弹性量表
心理弹性量表采用国外心理学家Connor和Davidson 2003年编制的心理弹性量表,结合国内学者于肖楠修订的意见划分量表为坚韧性、力量性和乐观性三个维度。该量表由25个项目组成,量表的内部一致性α信度系数为0.941。
2.心理健康量表
心理健康量表采用心理健康症状自评量表(SCL90),共有90个自我评定项目。该量表是目前最权威、最常用的心理健康测试量表,已在国内外广泛使用,量表的内部一致性α信度系数为0.980。
3.数据统计与分析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使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处理和分析,主要包括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
二、研究结果
(一)高职贫困大学生心理弹性、心理健康的总体水平
1.高职贫困大学生心理弹性的总体水平
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从表1的数据可知,高职贫困大学生心理弹性总均分为3.44,心理弹性均值处于中等偏上水平,说明高职贫困大学生群体普遍具有较高的心理弹性水平。在心理弹性各维度中,力量性得分最高,坚韧性得分最低,可见当前高职贫困大学生做事缺乏毅力、害怕困难、不肯付出努力,而标准差的值较大则说明个体特征不同的学生,他们在心理弹性和各维度上的得分存在一定的差异。
表1 高职贫困大学生心理弹性水平的描述
2.高职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总体水平
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从表2的数据可知,高职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总均分为1.52,心理健康各维度均值都没有超过2,说明高职贫困大学生群体心理普遍比较健康。在心理健康各维度中,强迫症状和人际关系比较敏感两个维度得分较高,分别为1.84和1.60。
表2 高职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描述
(二)高职贫困大学生心理弹性、心理健康在人口统计学变量上的差异分析
1.心理弹性、心理健康在性别上的差异分析
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从表3的数据可知,不同性别高职贫困大学生在心理弹性的坚韧性与力量性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男生得分显著高于女生。在心理健康的抑郁与恐怖维度上,两者存在显著差异,女生在抑郁与恐怖方面的得分高于男生。
表3 心理弹性、心理健康在性别上的差异比较
2.心理弹性、心理健康在是否独生上的差异分析
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从表4的数据可知,是否为独生对高职贫困大学生在心理弹性与心理健康上没有显著影响。
表4 心理弹性、心理健康在是否独生上的差异比较
3.心理弹性、心理健康在年级上的差异分析
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由表5的数据可知,不同年级高职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弹性没有显著差异。不同年级高职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及各维度均存在显著差异。进一步的多重比较显示,二年级的高职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得分显著高于一年级和三年级高职贫困大学生。其中,二年级的高职贫困大学生的躯体化、强迫症状、敌对、偏执、精神病症等得分均高于三年级的高职贫困大学生;二年级的高职贫困大学生的恐怖得分高于一年级的高职贫困大学生。
表5 心理弹性、心理健康在年级上的差异比较
(三)高职贫困大学生心理弹性与心理健康的相关分析
通过相关分析,由表6的数据可知,高职贫困大学生心理弹性及其坚韧性、力量性、乐观性与心理健康均存在非常显著的负相关。这说明高职贫困大学生心理弹性水平越高,其心理就越健康。
表6 心理弹性与心理健康的相关分析
(四)高职贫困大学生心理弹性与心理健康的回归分析
上述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高职贫困大学生心理弹性及其坚韧性、力量性、乐观性与心理健康均存在非常显著的负相关,但是要考察心理弹性与心理健康两个变量之间的数量变化规律,进而确定心理弹性的变化对心理健康的影响程度,需要进行回归分析。本研究运用 SPSS 中一元线性回归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以心理弹性作为自变量,系列健康作为因变量,分析结果如表7所示。
表7 心理弹性对心理健康的回归分析
由表7的数据可知,调整后的R2为 0.116,表明高职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11.6%的变异是由变量心理弹性引起的,说明高职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弹性能够作为其心理健康的预测因子。回归方程中的常数是2.389,心理弹性回归系为-0.252,且两者的p<0.001,说明回归系数具有显著意义。此次一元回归模型方差分析中F=42.729,且p<0.001,说明该回归模型具有统计学意义,从而得出以下回归方程:
y(心理健康)=2.389-0.252x(心理弹性)。
为进一步说明高职贫困大学生心理弹性中的各维度究竟哪些影响了他们的心理健康,本研究采用回归分析中的逐步分析法进行探索,以心理弹性的三个维度为自变量,以心理健康为因变量,分析结果如表8所示。
表8 心理弹性各维度对心理健康的回归分析
由表8可知,只有坚韧性一个维度进入多元回归方程,调整后的R2为0.105,表明高职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10.5%的变异是由变量心理弹性中的坚韧性引起的,回归方程中的常数是2.205,心理弹性回归系为-0.210,且两者的p<0.001,说明回归系数具有显著意义。此次一元回归模型方差分析中F=37.072,且p<0.001,说明该回归模型具有统计学意义,从而得出以下回归方程:
y(心理健康)=2.205-0.210x(坚韧性)。
三、讨论
(一)高职贫困大学生心理弹性的基本特点
由以上分析结果可知,高职贫困大学生心理弹性及其各维度水平均高于理论中值3,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其中,各维度水平由高到低分别为力量性(3.68)>乐观性(3.62)>坚韧性(3.25)。力量性得分最高,说明高职贫困大学生在遇到挫折和困难后能够全力以赴,快速恢复。一般来说,在经济困难家庭里成长起来的学生对困难和挫折有着积极合理的认知,对自己充满自信,遇到困难时会主动寻找方法面对和解决。
此外,从高职贫困大学生人口学变量的差异分析来看,性别在心理弹性上有显著差异,男生心理弹性显著高于女生,这说明男生在面对生活中的压力和挫折时具有积极的适应能力。造成该差异的原因可能是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男生被认为是勇敢、坚强、领导者的角色,被赋予了更多的责任与压力,使得男生更加有力量和坚韧,而女生被认为是体贴、顺服、家庭责任的角色,使得女生在力量与坚韧性方面的表现相对较弱。年级、是否独生在心理弹性上并没有显著差异。[4]
(二)高职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基本特点
本研究发现,高职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及其心理健康各维度均值都没有超过2,说明高职贫困大学生群体心理普遍比较健康。其中,强迫症状和人际关系比较敏感两个维度得分较高,分别为1.84和1.60,表明高职贫困大学生存在一些认知障碍,同时个体比较敏感、自卑,人际交往能力不强。过往的经历使高职贫困大学生相信只有靠自己的努力才能脱离农村,改变家庭贫困的现状,所以更容易对自己产生高要求。这些特征在生活中表现为心事较重,思想和行动比较消极,内心比较矛盾,总担心自己在很多方面做不好,又对自己存在较高期望,因此,总是强迫自己把事情做到最好。[5]同时,高职贫困大学生性格比较内向,不太愿意在其他同学面前暴露自己的贫穷。另外,由于家庭经济原因,他们接触社会的机会较少,社会经验不足,在人际交往中有自卑、敏感等心理,总是担心别人看不起自己,不太愿意主动与人交往。
此外,从高职贫困大学生人口学变量的差异分析来看,性别在心理健康的抑郁与恐怖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女生在抑郁与恐怖方面的得分高于男生。相对于男生而言,女生大多心思细腻、胆子小、忧虑性高、独立性低,因此,女生更容易产生抑郁和恐惧情绪。年级在心理健康上也存在显著差异。其中,二年级的高职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得分高于三年级的高职贫困大学生,恐怖得分高于一年级的高职贫困大学生。相对于二年级的高职贫困大学生而言,一年级的高职贫困大学生对未知的大学生活充满了期待,心态比较积极,希望在新的环境里有一个全新的自己;三年级的高职贫困大学生马上可以开始工作,经济独立,对生活又充满了希望和期待;二年级的高职贫困大学生不仅有经济、学业的压力,还有人际交往等各种压力,心理问题较多。这也提示高职院校应更加关注二年级贫困大学生群体,多开展针对该年级贫困大学生的专项心理健康教育。
(三)高职贫困大学生心理弹性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通过高职贫困大学生心理弹性与心理健康的相关分析可知,高职贫困大学生心理弹性及其坚韧性、力量性、乐观性与心理健康均存在非常显著的负相关。通过心理弹性与心理健康的回归分析发现,心理弹性对心理健康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其中,心理弹性中的坚韧性对心理健康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这说明高职贫困大学生心理弹性水平越高,其心理就越健康。这也提示高职院校应该加强贫困大学生心理弹性教育,尤其是坚韧性训练来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