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甘薯改良节能火炕育秧技术
2020-12-14杨振文
□文/杨振文
河北省卢龙县是著名的“中国甘薯之乡”,甘薯栽培历史悠长,自清咸丰年间首栽发展至今已有150 多年历史。新时代,卢龙县不断扩大甘薯特色产业种植规模,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卢龙县被认定为第一批河北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被授予河北省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先进县。卢龙县甘薯秧苗生产繁育基础扎实,在长期生产实践中,广大群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适合北方薯区气候特点的——火炕育秧秧苗繁育技术,该育秧技术得到了广大薯农的认可,并在全国推广。在原火炕育秧基础上卢龙人进一步发挥聪明才干,经过多年的探索和改进,推出了改良节能火炕育秧技术。改良节能火炕育秧与水暖床育秧、电热床育秧和冷床育秧等方式比较具有易控温、出秧快、出秧多、成本低等优点,尤其是抗倒春寒能力优势突出。生产实践充分证明,甘薯改良节能火炕育秧在北方薯区具有不可替代的主导地位优势。
“建好炕、打好墙”,每年的3月中下旬卢龙人便开始了忙碌,家家户户都在忙着建薯炕,形成一幅美丽的春景图。改良节能火炕育秧于种薯上炕前一周开始建炕,建炕要选择背风向阳、通风条件好、地势高排水良好、管理方便的地方,含有盐碱和甘薯重茬地不适宜建炕。首先将炕基铲平,然后用湿土打成宽3.3米,长9米炕墙,在长6.7米处打一横墙,墙高0.4 米,宽0.18 米。其中多的一方为育秧苗床,另一方建灶室。由炕中间挖一条炕头深1 米,炕尾深0.5 米的纵沟,沟宽0.73 米,沟底平直,由沟底中间再下挖一条深、宽各0.27 米的火道。其次在炕墙外0.5 米处挖一个深1.67 米,宽1.33 米的长方形炉坑。从地表向下量炉坑与主火道对应1.27 米处为炉坑上开口,灶口0.23 米见方,炉膛呈鸭蛋形,直径0.5 米,炉灶与主火道相接处0.23米见方。整个烧火炉裸露在炉炕内。炉膛上面与主火道上斜面呈平直坡度。炉条坡度外高里低相差0.1米。然后在炕尾挖一条0.67米宽的横沟,横沟垂直下挖通向炕墙两端,两端深0.33 米,中间与主火道的纵沟连通,沟底平直。再由沟底中间向下挖一条深、宽各0.27 米的横火道,并与主火道连通。主火道1 米以内铺三层秫秸,抹三层泥,1 米至中部铺两层秫秸,抹两层泥;中部以后铺一层秫秸一层泥。主火道的纵沟回填后,接着挖回火道,沿炕墙的两侧各挖一条0.67 米的沟,沟的末端与烟囱相接处深0.13 米,另一端与横火道相通。沟底呈平直坡度。最后再往下挖一条深、宽各0.27米的火道,使主火道、横火道、回火道、烟囱互相连通。横火道、回火道距炕墙0.1~0.13 米,铺秫秸,抹泥后填平。最后在连结炉坑6.7 米处的横墙的长炕墙外侧6.4 米处凿烟囱眼与火道相通。烟囱面口直径0.14 米,下面与回火道相通。烟囱高于两侧长炕墙0.15米,上口直径0.1米左右。把炕内生土掘成疏松一致,把炕面整平,拔成小畦浇水,一铺炕浇水800~1000 千克左右,浇足浇透,待人进入炕内不陷脚时加以平整。
“秧等田,没钱过年”这句农谚充分说明了甘薯育秧出秧时间一定要恰到好处,过早出秧由于气温低无法栽秧,只能丢掉,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这就要求种薯上炕时间要根据具体栽秧或售秧计划日期而定,卢龙改良节能火炕育秧一般在3 月下旬至4 月初种薯上炕。首先要配制营养土及处理床土。营养土是指铺于种薯下面的配方土。配比为肥沃土100 千克、优质腐熟有机肥100 千克、磷酸二铵2.5千克,混拌均匀后铺在床面上并整平跺实;配制营养土时,提倡使用蚯蚓粪土,对线虫有抑制作用。床土是指在种薯上面的覆盖物,可用细沙、细炉渣等物,要注意去除杂物,无病虫害污染。其次,种薯上炕前要进行处理,去掉病、虫、烂、冻薯块。用51~54℃温水浸种10 分钟。上炕后每铺炕用1000倍液甲基托布津泼炕,每次采秧后再处理一次。覆土前每平方米用维线克50 毫升、克线丹50 克或辛硫磷100克防治线虫病,采二茬秧后再处理一次。第三,码种薯要注意种薯顶部朝炉坑方向码,多采用斜放法,首尾相压1/3,并要掌握上平下不平的原则。每平方米排种薯20~30 千克为宜。排完种薯后用沙土填满种薯间的缝隙,随即浇温水(40℃)150~200千克,等水下渗后,用平木板块将种薯轻轻按压一下,再用处理过的床土覆土厚2~3厘米。选用0.06 米宽,长4.5~5 米的竹皮支拱棚于长炕墙外侧,间距0.4~0.5 米。然后蒙无滴或流滴塑料膜,膜宽4.8~5.3米,长9.5米,绷紧,压实。
卢龙薯农有句话“有好秧,年底丰”,这句朴实的农话充分道出了好秧苗的重要性。什么样的秧苗才能是好秧苗?一般壮秧要求苗龄要达到25~30 天,百株鲜重750~1000 克,节间短,茎粗壮,长度20~25 厘米,顶三叶平齐,叶片肥厚且叶色深绿,茎上无气生根,无病虫害,剪口浆汁多。改良节能火炕培育壮秧的关键在于温度控制、水分控制及炼苗。首先,温度决定着出苗的快慢、整齐度和出苗茬数,直接影响薯农的效益。在种薯上炕前2~3天要烧火提炕温,当床温达到30℃时开始上种薯。种薯上炕后要高温催芽,使炕温快速上升到35℃,并要保持3~4 天,然后降到30~32℃范围内,最低不要低于28℃。秧苗出齐到采苗前3~4 天是平温长苗阶段,开始时温度不要低于30℃,逐渐降低到25℃左右,做到催炼结合;此阶段要注意膜内温度,如薄膜内温度超过35℃就要通风,防止烧苗。控制温度要注意测量炕温的温度计放置深度为种薯下部1厘米处,过高或过低均会影响温度读值;另外加温时最好在火炉口上坐一桶水,释放热量和水蒸气,保持炕内温度。其次,要加强水分的管理防止不出苗和烂种薯。排种后盖土前要浇透水,出苗前看情况可不浇或少浇。当大部分秧苗拱土时,要观察炕土的干湿,如果炕面土干,要适当浇些温水,增加湿度;浇水一定要注意浇温水,防止冷水骤然降温,造成坏苗、坏种薯。齐苗后要浇一次透水,采苗前2~3 天一般以晾晒为主,不需要浇水;采过一茬苗后立即浇水200~300千克,浇水量视坑面墒情而定。育苗前期气温低,浇水的时间选在上午,后期气温高改在早晚浇。然后,甘薯秧苗栽到大田后要想成活率高,必须加强炼苗。炼苗就是在采秧前要逐渐揭膜,使秧苗适应大田环境。接近大田栽苗前3~5 天,秧苗长至15 厘米左右时,要及时停火,炕温降低到20~22℃。晴天上午10 点至下午4点揭膜炼苗,揭膜先掀起两头两个角或掀起部分,不要直接全部揭掉,防止骤变伤苗。一般每天通风1~2次,随着秧苗长大,要增加通风次数及通风量。如遇寒流要及时盖上,以防秧苗冻坏。最后,当秧苗长至16 厘米,苗长7~8 节,有7~8 片展开叶时,即可采秧;一般每5~6 天采秧一次,共采5~10 茬秧。采秧时间一般最好选择清晨进行。采秧时最好采用剪秧方式,不要拔秧;剪秧优点是不易传染病害和移动种薯,并使下茬的小秧生长快,出苗多。第一次采秧以后,每次采秧后就要适当追施速效氮肥,一般10 平方米用尿素0.5 公斤;但采秧当天不能追肥,要到第二天才能进行。采秧后暴露在外的种薯,要及时培土覆盖,促使生根发芽。育苗结束后,要将种薯翻出炕面,晒干后做燃料,千万不能喂牲畜,防止中毒。对炕土要彻底清理干净,以备下年使用。